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骞使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1)葡萄在我国的栽种历史相当悠久,葡萄以及由葡萄加工酿制成的葡萄酒,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气候条件对葡萄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条件对于葡萄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利用气候条件来提高葡萄的产量与品质,是种植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光照、温度、水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对于葡萄种植的影响,从而让种植者合理利用气候条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葡萄种植主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衍生相关产业链条,扩大就业渠道的方式影响产地经济发展。但是,我国葡萄种植存在品种单一、缺乏规范性的标准制度、农药残留浓度较高、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产品质量、产业规模有待加强等问题。应注重科学种植、合理规划、强化标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葡萄种植产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5.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经济与农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3,(3):130-134,174
中国传统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的生产 ,传统经济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农业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 ,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脱离不了农业。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植根于中国这块特定的“土壤”中 ,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宗法伦理、农业经济及其小农生产方式等背景的深刻影响 ,表现出典型的生态型农业文化特征。传统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固与社会思想文化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社会在这两者的互动中绵延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背景诸要素中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以期获得农业社会经济背景与文化的关联。当…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当前无公害葡萄栽培的农业气象条件与栽培技术的现状,以该市部分镇街(主要为黄麓镇)无公害葡萄种植为例,在介绍其农业气象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本市无公害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和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葡萄具有良好口感与较高营养价值,受到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早春葡萄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提前葡萄的上市时间,既可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的需求,又可以提高葡萄价格,进而扩大葡萄栽培效益.为保证葡萄的产量与品质,种植人员需充分掌握早春葡萄的种植管理要点,规范、科学地开展树体管理、肥水管理等工作,同时重点防控葡萄...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葡萄重要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野生葡萄各品质指标在种间、种内株系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有许多高糖适酸类型,其单宁、总酚普遍偏高,但仍存在一些接近于栽培种的类型,其颜色有白、桃红、红等。对其综合品质评价显示野生葡萄可以直接用作酿酒或经改良后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无核葡萄品种及其杂种胚珠和浆果不同发育时期的重量和纵横径,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葡萄品种及杂种组合的胚发育、败育时期不同。(2)无核葡萄及其杂种的胚珠重量和纵横径增加到一定阶段时停止,而浆果在胚珠停止发育时仍继续发育。(3)细胞学观察发现,无核葡萄、有核葡萄及其杂种胚的发育都经历合子胚→多细胞时期→小球形胚→大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成熟胚的各个时期。(4)胚败育的主要原因是合子胚发育不良,珠心、珠被细胞提早解体退化;胚乳不分裂或只进行1~2次分裂;授粉、受精不良。因此,在胚珠发育停止前,重量和纵横径最大且胚发育为心形胚时,对无核葡萄及其杂种进行胚挽救易获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葡萄果实抗炭疽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葡萄种间杂交组合88-110[毛葡萄83-4-96(♀)×欧洲葡萄粉红玫瑰]的F1群体为试材,运用RAPD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炭疽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了与抗炭疽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C15-1300,并在50株杂种后代、中国野生葡萄8种32个株系、14个欧洲葡萄品种中证明了该标记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葡萄果实抗炭疽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种间杂交组合 88 110 [毛葡萄 83 4 96 (♀ )×欧洲葡萄粉红玫瑰 ]的F1群体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炭疽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了与抗炭疽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 :OPC15 130 0 ,并在 5 0株杂种后代、中国野生葡萄 8种 32个株系、14个欧洲葡萄品种中证明了该标记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 35 -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F1 代的 2 4株杂种进行了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从 196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 RAPD标记 OPV0 3- 1380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华东株系和欧洲葡萄品种中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书斋文化是研究人与书关系视角的新探索。从此入手,能细微地考察人对书的发展,书对人的影响,及人与书相结合对社会的作用。书斋文化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起伏与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15.
古埃及的葡萄与葡萄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特有的RAPD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组合毛葡萄商 - 2 4×欧洲葡萄龙眼的 F1群体为试验材料 ,运用 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的方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研究。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相连锁的 RAPD标记 :OPJ1 3- 30 0 ,并在杂种后代、中国葡萄野生种、河岸葡萄和欧洲葡萄中进行了验证。这为抗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利用图谱克隆抗病基因及最终将抗病基因导入优良栽培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北京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在北京郊区得到了各个区县的高度重视,成为部分乡镇和村庄的主导产业,而且葡萄酒在北京市场上的销售增长极为可观.但是,北京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内部的联接机制需要健全、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延伸、市场销售比较传统、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缺乏产业扶持的相关政策等问题,对之应该采取提高认识、科学规划,优化机制、提高效益,注重营销、强化宣传,培育人才、建立支撑,政策扶持、促进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同源克隆法从刺葡萄‘高山2号’叶片中得到抗白腐病基因的同源片段,为筛选葡萄抗白腐病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抗葡萄白腐病刺葡萄‘高山2号’的基因组DNA与cDNA上得到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s),并对其表达分析进行检测。【结果】从刺葡萄‘高山2号’上获得了10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10条葡萄RGAs间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0条葡萄RGAs中,4个推测所属基因为non-TIR-NBS-LRR类抗病基因,6个所属基因为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定量PCR分析表明,NB7基因受到白腐菌的诱导,而且NB7基因在刺葡萄叶片中为低丰度表达,NBS6基因受到白腐菌的诱导后为下调表达。【结论】在刺葡萄上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NB7基因与NBS6基因都受到白腐菌的诱导表达,为最终克隆得到葡萄抗白腐病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67-168
我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区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提高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极为密切之联系。也就是说,农业经济在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具备了无法被取代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通过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改进农业技术等手段以实现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实现更大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古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状况,并探讨了古代农作物种植结构变迁对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