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风险分析——以阳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超级台风“山竹”对阳江市农业影响的风险分析,定量识别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重要驱动因子,为预防台风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 GIS 技术支持下,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台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敏感性、暴露性和抗灾能力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风险区划;基于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识别台风灾害对区域农业影响的重要驱动因子。【结果】阳江市台风灾害农业最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农业生产面积的 0.52%、0.06% 和13.55%,较低风险和最低风险共占 85.87%;敏感性、暴露性、抗灾能力 3 个驱动因子对灾害风险指数的影响 q值依次为 0.12、0.04、0.07,敏感性因子和抗灾能力因子共同作用时对灾害风险指数的影响为 0.24。【结论】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风险等级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且风险指数与地形关系密切,沿海及地势平坦的种植业区和渔业区风险指数较高,北部山林的风险指数相对较低;敏感性、抗灾能力、暴露性 3 个因子对风险指数的影响依次减弱,不同驱动因子对风险指数的影响程度及空间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驱动因子两两共同作用时会使风险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莫兰蒂"台风为例,通过调查台风灾害对厦门市翔安区古树的损害情况,分析古树遭受风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农业科研单位服务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对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带来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为例,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要抓住机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用科技新成果服务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近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内陆地区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台风对内陆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以强降水形式出现的特点,以江西为例,根据登陆后的台风路径预报结果,利用降水随海拔高度递增原理预测过程降水量级,建立了台风过程强降水量级预评估模型;考虑了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等因素,通过强降水与灾害损失间的统计关系构建台风灾害预评估模型。结合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实现精度为1 km的格点灾害损失预测,制作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产品。并利用该技术在2007年第9号台风"圣帕"影响期间进行了业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取7个指标构建垦造水田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2017年惠州市各个县区垦造水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市各个区县的可调整耕地均适宜进行垦造水田项目,博罗县非常适宜,惠东县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海西的洪涝灾害与应对策略——以赣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在各种自然灾害之中,洪涝因其流域面积广袤而最具破坏力。在海西地区,山海兼具的自然环境潜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因而对这一地区历史上自然灾害的考察有助于海西社会的防灾减灾。学界对灾害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对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根据其内容和时空跨度可分为科普、通史、断代史、区域史、区域断代史五类。科普类以介绍各类灾害常识及其 相似文献
8.
9.
浙江省西北、东南部属于多山地和丘陵地带,受自然条件、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明中叶以前,经济开发的整体水平低下,未开发和尚未充分开发区域较广,属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然而自明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及不同的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采用,浙江山区原有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逐渐失衡,尤其是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冲突不断。为此,清政府采取措施以加强对外来移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奉贤区金冠蜜梨种植园2001—2015年黄花梨关键生育期和1959—2015年影响奉贤地区的台风资料,得到黄花梨的生育期特征及台风对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黄花梨开花始期为3月30日、开花盛期为4月4日、果实采摘期为8月26日。200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坐果数基本为80~100个/株。2005—2015年共有20个台风对黄花梨造成影响,每年台风影响日数为3~6d;大风是对坐果数影响的主要因子,强降水基本无影响;当极大风速达到9级、10级时,台风分别带来巨大破坏、毁灭性破坏。1959—2015年奉贤区共受到116个台风影响,台风极大风速集中在7~9级,影响月份集中在7—9月。台风影响呈现多—少相间的年代际变化。基于台风极大风速等级建立黄花梨膨大收获期影响致灾概率公式,得出奉贤每隔6~7年、3~4年黄花梨坐果数将受到台风造成的毁灭性致灾、损坏性致灾。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1961—2009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和极大风速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灾情等要素,借助GIS平台开展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大别山区东部和南部、江淮之间东部局部和西南部、沿江丘陵一线;而低风险区位于淮北西北部、江南南部局部。利用历年台风灾情资料以及典型台风案例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和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对宝鸡地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农村居民的居住地貌类型区差异与灾害感知指数显著相关。居住在不同地貌区环境下的人群所担心的灾害类型与当地的真实自然灾害类型基本一致。就宝鸡地区渭河平原、黄土台塬和基岩山地3个主要地貌类型区居民而言,总体灾害感知和旱情感知以山区最强,平原最弱;旱灾因素感知以平原最强,台塬最弱;旱灾防治态度感知以台塬区最强,山区最弱;旱灾防治行为感知以山区最强,黄土台塬区最弱;旱灾承受力感知以黄土台塬区最强,平原最弱。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全区域的特大旱灾为主,明朝崇祯大旱、清朝康雍奇灾和光绪丁戊奇荒等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在渭南地区均有较好记录.(2)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年际周期,准11 a、准17 a、准28 a和准84 a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181 a和准363 a的百年际尺度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8 a周期、太阳活动的11 a周期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3)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可能要强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4)渭南地区旱灾的频次序列与我国同时期冬季温度变化序列总体上较为一致,与该时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基本同向,但不完全同步.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积极地参与了家乡的农村建设,为家乡供给了大量的农村公共产品。家乡的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公共学校及社会救济等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商人的大力投资和赞助。明清江右商帮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大力供给有力地推动了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农业学报》2022,(5)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全区域的特大旱灾为主,明朝崇祯大旱、清朝康雍奇灾和光绪丁戊奇荒等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在渭南地区均有较好记录。(2)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年际周期,准11 a、准17 a、准28 a和准84 a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181 a和准363 a的百年际尺度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8 a周期、太阳活动的11 a周期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3)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可能要强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4)渭南地区旱灾的频次序列与我国同时期冬季温度变化序列总体上较为一致,与该时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基本同向,但不完全同步。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巨大系统,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与这个系统相互配合得较为良好的一个环节。它已完全超越了选官本身的意义,而成为集中体现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标志:它调动了宗法制的积极性,并将之推广到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开放性;它倡导了追求礼法的价值观念,成为凝聚人心的坚韧纽带,有效地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普及;它强化了社会分层的等级意识,建立起了一种社会相对和谐的稳定秩序。山东临朐冯氏家族的发展史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一、小冰期的概念及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界定关于小冰期的定义学术界有所争议,著名气候学家王绍武先生认为,小冰期的概念是Matthes在1939年提出来的,当时是在广泛的意义上应用这个名词的,即泛指气候最适宜期之后,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冷期。一直到60年代仍然有人这样理解小冰期。但是,后来愈来愈多的学者把这个意义上的广泛的冷期 相似文献
19.
收集并整理了清朝(1644—1911年)辽宁地区对旱涝灾害的记载,探讨了辽宁地区旱涝灾害等级变化特征与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规律.整体上看,清朝时期辽宁地区的涝灾次数多于旱灾次数,气候相对偏湿润.清朝辽宁地区旱涝灾害具有很大的变化特征.清朝中后期整个辽宁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整个辽宁地区来看,清... 相似文献
20.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为部分农户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本文从调查福建沿海某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入手,分析了这些发达地区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实行规模经营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