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阳小青 《农业考古》2000,(3):239-241
在江西南部的客家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腌制食品,这些食品分别盛在碗、盘里,挂在梁上,贮藏在坛坛罐罐中。有的可即食,有的需加工后才能食用。可用作上等酒宴的菜肴,也可用作休闲的小吃。咸、酸、苦、辣、甜五味齐全,颜色各异,品种丰富,个性鲜明。本文拟就客家腌制食品的种类、特点、成因等试以论述。一、客家腌制食品的种类及其特点1.杂粮类。酒糟薯干,条状,酒香薯甜,营养滋补。霉豆子,色黄,加辣椒炒食,味浓香。盐蛋豆腐,方块状,闻着臭吃着香,可与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媲美。红菌豆腐渣,柔韧,味鲜美,甘甜。豆腐乳,色红,…  相似文献   

2.
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相似文献   

3.
陈哲  黄玉英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客家人一生都演绎着客家的风情和风俗,长期积淀民间的风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客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在过年、闹花灯、食新节、做新房、婚嫁、丧事、生病时出现.这些歌唱内容有传授知识的,有表达喜怒哀乐情感的,有祈求上天保佑的.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入手,深入挖掘赣南客家民俗与民歌的依存关系,从而进一步展示客家人独特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探求能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富有特色的赣南客家风情继续流传下去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曹耀  应康  邓丹雯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176-179,198
赣南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地之一,有丰富的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是其中之一.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具有市场开发前景.介绍了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现状,论述了开发黄元米果的可行性,指出黄元米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健康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旨在为黄元米果的生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钟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道情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所喜爱.探讨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是继承优秀宁都道情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了解和掌握赣南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对促进和发展赣南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山歌是我国山歌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民族音乐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旨趣和欣赏风味也在不断变化。赣南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赣南客家山歌蕴含什么人文价值?怎样保护与发  相似文献   

10.
沈露儒 《农业考古》2007,(3):223-226
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客家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民间文学成为当地风土人情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客家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都深深受其影响。同时,它更多地左右和教育了众多客家妇女,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妇女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反映了客家各种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本文重点从客家民间文学,如山歌、俗语、谚语等入手,阐释客家传统女性形象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11.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黛岚 《农业考古》2008,(6):239-243
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本文从客家山歌的角度,阐述客家妇女的家庭、婚姻、经济、社会文化等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客家分布于赣闽粤边和包括台湾之内的多个省份,有人口8000多万(2004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统计),其中台湾有超过400万,占岛内的近五分之一。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客家人联系的精神纽带。大陆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大量的围屋、古村等物质文化载体,各种民俗保留也较完整,进行旅游开发有着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涛  崔胜军 《农业考古》2007,(6):176-178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具有开展乡村民俗旅游的优势。但是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资源开发经费短缺、都市文明对乡村文化产生冲击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指出赣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对赣南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光辉的一生,除诗作外,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并用客家山歌的形式,描绘了他的家乡嘉应州(今梅州市)的风俗民情.黄遵宪不断创作和整理的客家山歌及描绘的客家风情,对研究民间风俗,丰富民间文学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客家岁时节日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时节日作为客家人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反映出客家民系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是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那么在客家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心态呢?众所周知,客家人根在河洛,  相似文献   

16.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一丹  梁音 《古今农业》2009,(2):113-115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科联和湖北省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3日在成都召开,来自13个省市、包括香港地区共百余代表参会。除会议共收到的78篇论文的作者外,还有学者携文积极参会,也有部分爱好者主动参与旁听。会议研讨的主题主要有三大板块: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客家移民与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育这个理念逐渐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将之视为培养学生爱国爱乡观念、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的乡土教育能从幼儿期开始,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将地方文化与乡土教育结合起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论文将探讨客家童谣与客家聚居区幼儿乡土教育的关系,对我国探索中的乡土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的诗歌与客家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农业考古》2006,(3):170-172
黄遵宪的诗歌是客家人的骄傲.论文通过对黄遵宪部分诗歌的研究,揭示了黄遵宪诗歌中浓浓的客家乡情及其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