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是对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具体实施。文章分析了我国现有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的五种主要类型,并对临时用地复垦的复垦方向、质量要求和复垦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希望对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线性工程项目建设具有线路长、跨度大、涉及用地类别广泛等特点,其临时用地复垦范围主要是管道施工作业带的临时用地区域。以相国寺储气库工程北碚段临时用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线性工程项目整个复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规范线性工程临时用地使用,减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影响,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动态投资计算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备案的土地复垦方案为实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析土地复垦动态投资计算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土地复垦费用管理方式,调整并优化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动态投资计算方式,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费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的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5.
从高速铁路建设中占用的临时用地的现状入手,针对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特点,分析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损毁类型,研究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复垦技术,提出复垦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完善土地复垦管理政策,促进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后期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临时用土地复垦碳效应机理,系统掌握土地复垦碳效应的规律性,遵循系统论原理,以土地复垦项目周期的时间逻辑为出发点,从土地结构、工程实施和项目管护三方面对其碳效应机理进行探析,并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综合对比分析法,以广西8个项目为例进行碳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基于项目时间逻辑的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碳效应机理包括土地结构碳效应Ⅰ、工程实施碳效应Ⅰ、工程实施碳效应Ⅱ、土地结构碳效应Ⅱ和管护碳效应;项目周期内各项目的碳效应为-24.41~78.74t(负值表示排放量,正值表示固碳量),其中土地结构变化所致碳效应情况为3.66~82.50 t,工程实施所致碳效应为-33.57~-0.78 t,后期管护所致碳效应为-13.48~0.01 t。土地结构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林地复垦后林木根冠比变小,固碳能力降低。工程实施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料消耗,特别是水泥的消耗所致碳排放较大。管护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复垦后为期3年的土地培肥管护,大量化肥的使用所致碳排放增加。研究表明,实施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强调复垦后林地固碳能力、降低工料消耗是占用耕地资源、占用林地资源和中度及以上破坏程度的临时用地低碳化复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是对临时使用土地造成损毁后实施有效复垦的重要依据。本文按照复垦方案编制的框架内容,从分类编制方案、做到精准施策;充实背景概况,加强选址论证;做实基础数据,理顺设计逻辑等方面,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和路径,同时对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前编制后各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对新时期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京大高速公路建设期间部分临时用地的类型、分布和面积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特征和破坏程度 ,提出了公路建设中临时用地的复垦原则和标准。并根据临时用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 ,探讨了临时用地的复垦技术及其对复垦土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地复垦工程费用构成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质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比土地复垦工程与土地整理及水土保持工程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土地复垦工程特点,确定土地复垦工程费用构成,最后以广州市某区土地复垦费用构成进行验证,说明该费用框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地复垦费用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预备费3个部分构成,其中其他费用中后期的植物监测与管护费以及预备费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维 《农学学报》2015,5(1):41-4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当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土地复垦为例,通过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宜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确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评价等级,为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娟  龙健  赵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0-15202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土壤等实际情况,将该矿区拟复垦土地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储煤场、临时煤矸场、其他附属设施区等评价单元,确定各单元主要破坏类型为压占,破坏程度为重度;并参考耕地、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该矿区受压占破坏严重的评价地块复垦方向均为宜耕宜林地。  相似文献   

12.
临时用地土地复垦要结合实际,按照土地复垦的原则进行,对于不同的复垦单元要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西安市临潼区何寨街办某高速公路LJ-3合同段2#场站临时用地为例,主要采用极限条件法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和确定评价单元,通过测定复垦前后土地质量状况,对破坏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复垦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极限条件法得到的适宜性等级偏低,但总体评价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MAPGIS软件,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查询,为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建兰州至合作铁路工程为典型案例,对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复垦保证金进行了科学测算,并以测算单位面积的临时用地复垦保证金费用为思路,为相关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复垦费用测算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征收临时用地复垦保证金相关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铁路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土地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尤其在西北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选择适当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适宜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额哈铁路(新疆段)的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水源保证构建评价体系,为后期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背景下,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为例,探索合理、科学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大尺度要求下损毁土地面积的推算。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典型样本分析法,在研究中提出"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并以该参数推算全区损毁土地面积。研究结果:全区范围内露天煤矿、井工煤矿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分别为0.26、0.25 hm2.104t-1。该推算方法是政策尺度下所采用的,可以作为本次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的参考数据;若要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为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服务,必须在将来认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损毁土地详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我国矿山土地复垦项目投资缺乏相应标准和依据的现状,为制订矿山土地复垦项目相关投资标准作准备,方便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管理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采用系统论方法、对比分析法、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按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将建设项目整体进行科学分解,划分为若干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又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结构。最终将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划分为工程措施、生物与化学措施两大部分。根据两大复垦措施的特点并遵循工程项目划分的要求,逐步深入、细化后构建为一、二、三和四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