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19):85-86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促发对茶叶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滋生繁殖,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茶树病虫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甚至可导致整片茶园的毁灭。目前,化学防治仍是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对黔东南州主产茶区茶叶生产者及农资供应商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黔东南州茶园用药存在的问题,为从源头上进一步抓好茶叶品质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茶树正常生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养分的供应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茶叶,施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分析茶树营养吸收特点与配方施肥基本原理,掌握茶树对养分需求的规律,在生产上采用平衡营养元素,提高茶叶品质,科学制定施肥技术方案,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园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茶树打顶技术推广应用和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和效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比较不修剪、春茶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初冬与早春打顶的效果.[结果]与相同修剪深度的未打顶茶树相比,初冬打顶使茶树冬季抗冻性增强;初冬和早春打顶均使春茶鲜叶的芽叶长度和重量增加,不修剪和轻修剪茶树增产;鲜叶生化性状中酚氨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春打顶、初冬打顶、未打顶.[结论]绿茶生产茶园宜选择初冬打顶,红茶生产茶园可选择早春打顶.  相似文献   

4.
秋季热带茶园气温高、日照强、降雨少、湿度低,做好茶园秋季生产管理。对维持茶树的正常生理代谢,提高翌年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热带茶园的秋季管理,主抓以下4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5.
有机茶生产土壤管理和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娜 《福建农业》2006,(11):14-15
有机茶属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因此,生产有机茶的茶园选择、土壤管理和施肥对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茶产量与2003年相比减少30%。究其原因:首先是2003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部分茶树上层枯焦,因干旱造成秋冬肥不能正常被茶树吸收,使许多茶园清明前仍处于半休眠状;其次是春季萌芽期遇到倒春寒,推迟采摘期;其三是越冬病虫害没有及时防治,2004年春茶采摘期多遇阴雨天气,制约春茶的萌芽,生物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起多因素导致茶园重大损害的司法鉴定案件分析,调查研究了淹水、冻害、干旱等不同致害因素对茶树的影响效应;工程施工损毁茶园水利设施与茶树受淹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与茶树冻害死苗无因果关系;以重置成本法估算了工程施工土方覆盖茶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估算了茶园经济损失。司法鉴定意见经质证成为法院公正审理案件的法定证据。  相似文献   

9.
陈佩  杨知建  肖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4-5605,5639
遮阴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从生理生态方面综述了茶园覆盖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遮阴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桕茶间作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续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桕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林分结构较纯茶园复杂完善,表现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因此,对环境好源的利用上,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充分。间作茶园中茶树的净光合速率较纯茶园高,呼吸速率较纯茶园低,茶树的蒸腾强度也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中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上述结果表明,桕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是政和县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茶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为加强政和县生态茶园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生态茶园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茶叶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适时的对茶树进行更新改造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在不影响岗位产量的前提下对茶树进行树体改造,以延续其高产优质稳产的年限,从农场经济效益、个人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也为茶园的更新改造探索有效可行的途径。由于茶园环境条件、树龄、管理水平和采摘制度的不同,茶树所表现出来的哀老程  相似文献   

14.
白叶1号茶树是叶色白化茶,由于缺少茶园管理技术,较少施氮肥、偏施磷钾肥现象严重,使得茶树长势较弱,开花结果多,茶叶产量、品质下降。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实施前后笔者在安吉县进行了施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对于评价茶农施肥观念转变、示范带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为改进提出白叶1号茶园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江勐库冰岛茶园9要素小气候站2015—2019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态学特性,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方面探讨勐库镇冰岛茶园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影响,系统分析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结果表明:冰岛茶园具有适宜温度,充沛年降水量,湿度较大、春季气温回暖早、光照条件充足等气候特点;春季降水量略偏少,空气干燥,制约春茶产量,建议注意水分变化并及时人工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16.
茶园管理应根据茶树不同树龄的生育特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产条件。茶树在幼苗期间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故对茶树幼苗期的管理必须到位,以保证茶园生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因茶树耐高温能力弱,当夏秋季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时,很多茶园会出现叶片枯焦现象,如与干旱少雨天气、不当采摘活动相遇,则受害更为严重。可采取选用抗逆品种、建高标准生态茶园、生草覆盖栽培、减少高温期茶园活动和灌溉等措施预防减轻危害。还可采用适度修剪、加强肥培、留养秋稍等方法尽快恢复茶园树势。  相似文献   

18.
茶树在生长过程会发生各种变化,对茶树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其生长异常状况,并采取有效手段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该研究设计了1个茶树生长图像监测系统,在茶园中架设1台可变焦云台摄像机,将茶园划分为若干监测区域,利用摄像机的变焦和转动获取监测区域的视频流,实现茶树生长的实时监测。定时对各监测区域进行图像抓拍,并按监测区域和时间保存到茶树生长图像库。通过对茶树生长图像库的分析,可以得到茶树的嫩芽萌发情况、病害发生过程、营养缺失情况等生长信息,以及光照、天气变化等环境信息。通过茶树图像的颜色特征参数与含氮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得到茶树含氮量的快速监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6%以内。本系统为获取茶树生长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经济的技术手段,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作物的生长监测。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初,湖北省恩施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冰冻雨雪天气,茶叶生产受到严重冻害影响,枝条枯死,春芽迟发,茶叶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在遭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后,为了使茶树迅速再生,尽可能地减少茶叶损失,恩施市植保站受湖北省植保站委托,在恩施市头道水村茶农石国山家的茶园开展"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再生作用试验,为大田生产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茶叶品种:福云六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农业生产过程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保障茶园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物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图像识别、GIS等技术设计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结合自动虫情灯、自动性诱仪、孢子捕捉仪、智能气象仪、高清摄像机等物联网硬件设备,实现茶园环境数据、病虫害信息的自动化监测和病虫害信息在地图上的可视化展示,并通过构建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气候模型,对病虫害发生进行预警。【结果】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英德市试点茶园进行了应用,系统软硬件配合良好,实现了茶园生产环境监测、虫情监测、病虫害预警等功能。【结论】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促进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