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活力。本文根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首先对乡村振兴的发展重点和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研究为例,探索并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具体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性要素,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水利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利用优越的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本文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水利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3 条具体实施路径,分别为产业兴旺路径、生态宜居路径和乡风文明路径,从多个角度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战略举措。为了有利于基层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由于主体责任不明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文化素养偏低,西部乡村自身定位不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只有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思想扶贫、智力扶贫与能力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才能振兴西部乡村。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乡村发展与城镇发展、普遍推广与因地制宜、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并通过构建现代乡村的产业体系、供给体系、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创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创业产业不断兴起。但是,对创业失败者的补助机制不够健全,加上农村创业者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所搭建的平台不够稳固等问题导致农村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不够。在此基础上,发掘农村创业的潜力,提出健全创业相关主体合作机制、完善创业失败补贴激励机制和鼓励农村创业者投身新业态的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贵州省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结合贵州省实际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条件及存在产业、土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1.
骆天升 《乡村科技》2020,(10):41-4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实现自我价值与时代担当的现实需求,也是满足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民众过上美好生活愿望的必然选择,同时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论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国提出了伟大的乡村振兴策略。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景象一片大好,城镇化覆盖率很高。但是乡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不太平衡且不充分,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幸福感不是很高。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一定要振兴乡村,弥补乡村这快短板,带领全中国的人民走向美满幸福的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应该抓好关键点,即明确战略目标,落实总体要求,抓住关键点,实施最为有效的振兴策略,踏准路径,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核心竞争力,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技术教育服务;注重人才建设工作,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基础;注重乡村与学校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提供技术、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升乡村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实现我国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振兴目标的关键.而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自信、民族繁荣的根基.通过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探究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能够为我国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文章结合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最关键时期,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延边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实施以来,延边州乡村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乡村产业、乡村党建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延边州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乡村振兴仍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下、乡村"空心化"严重、思想意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等困难。针对诸多困难,延边州应加大投入、采取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农村、完善党建工作,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延边州早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路径的选择,乡村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与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此环境下,必须明确乡村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升级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彰显乡村旅游业的区域特色、深化乡村各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城乡差距过大、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基层治理水平有待加强以及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农业创新驱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寻求发展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鲁倩  马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8-1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体制"行政化"趋向明显,乡村治理主体流失化现象普遍,乡村文化庸俗化倾向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体认知、城乡二元体制、外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不断提高主体认知水平;以实现城乡资源公平配置为导向,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弊端;以完善外嵌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童子坝灌区部分群众缺乏节水意识,没有明确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对灌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节水积极性不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本文概述了童子坝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总结了童子坝灌区需采取的节水措施,包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根据灌区实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统筹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积极开展水库清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