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萍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00-960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蒲公英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4.6 mm×150.0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791 20~79.120μg/ml,(r=0.999 8),回收率为98.00%~101.5%。蒲公英叶、根、花和花茎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12、0.536、0.448、0.417 mg/g。[结论]该研究为蒲公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蒲公英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蒲公英这一药食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燥条件对蒲公英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蒲公英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标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真空干燥、热风干燥、阴干、晒干)对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条件下蒲公英总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阴干状态下蒲公英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处理条件,其次为晒干及40℃真空干燥处理;95℃热风干燥处理下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低。结论:在生产实际中应重视蒲公英干燥方式,采摘后以阴干或晒干的方式进行蒲公英加工;超声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时优先考虑超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藏蒲公英与河北蒲公英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蒲公英和河北蒲公英多糖含量、纯度、化学性质和紫外吸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得到的藏蒲公英多糖和河北蒲公英多糖含量分别为16.8%和6.31%,差异显著,所提取的2种蒲公英多糖制品中均含有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不含皂苷、黄酮类和生物碱等物质;硫酸-苯酚法测得藏蒲公英和河北蒲公英多糖纯度分别为46.37%和33.89%,差异显著,2种蒲公英多糖的紫外图谱呈不规则双曲线型,均在200nm处有吸收峰,且其单糖组成可能含有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含阿拉伯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苦菜和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苦菜和蒲公英总黄酮得率以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苦菜和蒲公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菜和蒲公英总黄酮提取的最优化条件为提取液乙醇的浓度为60%,料液比为1:30,超声提取时间为0.5h,总黄酮得率分别为6.44%和17.56%。苦菜和蒲公英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样品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在浓度为9.6rag·mL^-1时,苦菜和蒲公英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达到最大,分别为76.47%和80.39%。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秋葵不同组织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黄秋葵嫩叶、种子、老叶、茎杆、果荚和嫩果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黄秋葵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以嫩果为最多,为2.12%,嫩叶、种子、老叶、茎杆和果荚含量较低。粗多糖也以嫩果含量最高,为5.59%,其次为果荚、老叶、茎杆、嫩叶,种子含量最低。对于不同长度的黄秋葵嫩果,其长度越短总黄酮含量越高;而粗多糖含量随着黄秋葵嫩果长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结论:黄秋葵各部位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以嫩果最高,总黄酮以Ⅰ类嫩果含量最高,为2.53%,粗多糖以Ⅳ类嫩果含量最高,为5.59%。  相似文献   

6.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7.
不同月龄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线莲作为名贵中药材,野生资源稀缺,林下仿野生栽培是满足金线莲数量和品质需求的较好途径。本文利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对不同月龄干燥全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月龄和8月龄干燥全草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9.226mg/g和9.627mg/g,后者比前者提高4.35%;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含量分别为191.702mg/g和125.249mg/g,后者比前者下降34.66%;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8.006mg/g和8.641mg/g,后期比前者提高7.93%。结果初步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全株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随月龄延长而提高,而多糖含量随月龄延长而下降。这一结果,可为金线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叶片的最佳釆收期并筛选出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杜仲,本研究以不同产地2年生杜仲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生长特性指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其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及桃叶珊瑚苷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株高、地径、叶面积、周长指标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且各指标差异均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产地杜仲的株高生长整体呈"S"型曲线,且地径生长略滞后于其株高生长。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总值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综合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采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香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菊花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按不同株行距设置处理,分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株行距分别为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60 cm、70 cm×70 cm。测定香菊花的产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花中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在株行距40 cm×40 cm~50 cm×50 cm时,香菊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趋于稳定。[结论]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进行香菊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40 cm×40 cm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长白山野生蒲公英为原料,对不同采摘时期的蒲公英根部及全草中的功效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皂苷及总胆碱,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黄酮含量最高,达12.78 mg/g;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根中皂苷含量最高,达0.78 mg/g;7月末采摘的蒲公英根中胆碱含量最高,达5.06 mg/g.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30m下测定不同地区同一时间采集的中国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青海沙棘果中含量最高,甘肃沙棘果、山西沙棘果、辽宁沙棘果次之;高海拔地区沙棘果总黄酮含量较低海拔地区沙棘高。  相似文献   

13.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其抑菌性能,考查了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40%乙醇为提取剂,在70℃、料液比1∶2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提取时间30min,蒲公英粗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7.51%(以芦丁计)。最佳提取条件下,相对标准偏差为0.41%,说明试验重复性很好。利用蒲公英总黄酮对黑曲霉、宛氏拟青霉、酿酒酵母和枯草杆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43g/L(以芦丁计)的蒲公英总黄酮对宛式拟青霉和枯草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酿酒酵母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对黑曲霉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遮荫处理对蒲公英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设施蒲公英栽培体系。【方法】采用温室分区栽培蒲公英并进行人工遮荫的试验方法,设置5个透光率梯度处理(100%、82.6%、60.1%、37.8%、14.5%),测定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重及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指标。【结果】透光率高于60.1%时,降低光强会明显抑制蒲公英的茎粗、叶片数、叶片宽及地上干鲜质量;透光率100%的自然光强下蒲公英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60mg/g,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中期前期。【结论】透光率100%自然光强下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质量及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重度遮荫不利于蒲公英叶片总黄酮的积累,同一光强处理下,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明显大于生长前期。  相似文献   

15.
以6个从不同地区引进的蒲公英品种为试验材料,就不同品种在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根长、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指标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进的3号品种在本地生长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月龄金线莲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主要的栽培类型及其0,4月龄的金线莲进行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降低,总黄酮含量则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实时评价酶解中草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本研究对5种蒲公英进行酶解,共收集125个酶解蒲公英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酶解蒲公英多糖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使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二阶导数(SD)的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2时,酶解蒲公英多糖预测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佳。2)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2c)为0.917 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7.714 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7.753 3,校正集相对分析误差(RPDc)最高为3.480 9;验证集相关系数(R2p)为0.878 4,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为9.411 5,验证集标准偏差(SEP)为9.458 2,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p)为2.867 2。3)外部检验结果显示,样品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NIR分析模型可对酶解蒲公英的多糖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实时监测,为蒲公英酶解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绿原酸的酶法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完成工艺优化,通过加料评吸试验为蒲公英绿原酸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进行提取,针对酶解醇提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酶液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液添加量为3 m L,料液比为1∶12 g/m L,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3 h。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蒲公英提取物中,绿原酸提取率可达5.33 mg/g。将该提取物产品按照0.1%加料进行卷烟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卷烟的甜润感、刺激性、余味、干燥感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烟香和香气浓度上损失也较小,总体较为均衡。[结论]酶解醇提法在蒲公英绿原酸提取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该提取物应用于卷烟中能显著提高烟气的感官舒适性,在烟用香料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蒲公英口服液研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蒲公英汁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糖、黄酮、蔗糖等辅料,研究蒲公英口服液的制作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影响蒲公英口服液的因素,以感官评分标准以及口服液中黄酮和多糖含量作为指标,确定蒲公英口服液研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蒲公英口服液的最佳工艺参数:蒲公英汁35%,多糖添加量6%,黄酮添加量5%,蔗糖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制作的蒲公英口服液呈天然红棕色,无分层和杂质,液体均匀且无沉淀。蒲公英口服液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71和15.00 mg/m L,以此作为保健功能的参考指标。[结论]在该工艺条件下研制的口服液基本保留了蒲公英中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能充分体现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韦玉  高雅  张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65-326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火炭母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火炭母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3.65x-0.0045,在0.008 64~0.06912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2.01%,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60%~3.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