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天然承载着打造全国黄河文化高地的重要使命。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化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河南乡村振兴中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策略,以期推动河南沿黄乡村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本文从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出发,分析了弘扬兰州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把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期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州力量.  相似文献   

4.
传承、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基于山东乡村文化振兴的探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明乡村文化振兴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山东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基层文艺队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所做的努力,指出了面临的困境,给出了重塑乡村人文、复活乡贤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开展文化脱贫等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批量的古传统村落,承载着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流域传统乡村文化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沁阳市九渡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分析其文化要素与村落空间的关联路径,结合句法理论对九渡村文化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后期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流域内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内涵,破解其传承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流域内农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但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乡村地区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流域内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以及独立性受冲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传承发展。【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构建“生态+文旅”结构、提升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等措施,提升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一种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是新阶段乡村振兴和水利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临泽县把推进水文化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水文化建设实践,分析了水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从保护、传承、弘扬、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水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地理生态较为多样集中和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域,以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为代表的古都文化和河洛-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和整个黄河文化的核心和源头,绿色产业和文旅融合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既是河南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国家战略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河南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地理位置特殊,黄河资源得天独厚。开展沿黄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出兰州黄河文化五大特色资源;面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兰州市必须精准科学定位,抢抓机遇,做足黄河文化大文章。本文概括了黄河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分析了黄河文化兰州段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作出兰州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了重要部署,河南沿黄区域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农村发展基础薄弱、部门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次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一并成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河南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发展核心区,以及全国农业大省,这两个战略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地方政府来讲,需要审时度势,紧紧围绕战略落地,以项目谋划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新时代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时代、新作为、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2019年以来中央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滩区果品高质量发展模式是兼具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双重优势的乡村振兴适宜产业,通过推广该模式,逐步实现黄河滩区果品生产绿色化、集约化、省力化和现代化。该模式能够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建设进程,对于促进黄河滩区果品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黄河滩区,自河南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河道总长1092公里,滩区面积381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86万人,是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与脱贫攻坚,不仅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确保黄河安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位和新抓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赣州市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赣南“四色”文化、客家文化遗产以及“小镇”聚集型文化产业为基础,形成了特有的路径,产生了独特的赣南文旅商贸模式,保护传承了以红、绿、黑、古为特征的赣南文化。创新了乡村社会文化治理方式,对革命老区乡村文化振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愁与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愁是人们对于故乡的深情回忆和情感投射,而乡村振兴则是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们记忆中的乡村在不断消失,乡愁逐渐与现代生活脱节。乡愁和乡村振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加强对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才能让人们拥有更多的乡愁。乡愁与产业、生态、文化、乡村善治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保护传承乡愁载体、吸引留住乡村人才、塑造文明乡风、积极利用平台宣传特色乡愁,留住乡愁,发挥乡愁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文物、发展旅游产业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各地以文物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为前提,围绕生态平衡和提升旅游经济增量的辩证关系,探索乡村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了乡村文物旅游业态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当前乡村文物旅游在运行机制、文化传承、法律规章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实践中应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分配机制,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细化文物保护规范,加大乡村地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从而促进我国乡村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高效、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一书,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按照“五个振兴”的要求,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系统探究乡村振兴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目标、方向、难点与策略,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重要内涵。昌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为乡村发展固根铸魂,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一、昌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昌邑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历史底蕴深厚,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丝绸之乡”“苗木之乡”“溴·盐之乡”和“华侨之乡”。近年来,昌邑市依托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把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村苗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传承与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继承与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发现,贵州农村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主要面临着缺乏传承主体、传承载体衰落、传承与发展方式缺乏创新等困境。要从提高贵州苗族人民主体意识、形成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贵州农村苗族文化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宁夏正在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建设,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将其打造为彰显葡萄历史文化的生态田园小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