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1):150-152
该文介绍了彭阳县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情况,总结了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效果、经验。通过项目的实施,遏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使当地生态环境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彭阳县茹河水利风景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情况,针对项目区建设规模及内容、发展定位、功能成效进行调查思考,旨在通过项目区治理,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吉县兴隆镇黄岔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梯田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加区域人口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力,为当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提升了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兴隆镇黄岔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梯田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加区域人口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力,为当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提升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酒泉风电基地玉门昌马某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在项目区具有代表性,该方案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可为项目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西吉县偏城项目区计划治理面积65.13km2,实际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7.07km2。项目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心得以供水利同仁的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7.
王金芳 《新农业》2022,(17):73-75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治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张家川县毛家峡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就综合治理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以牡丹江市三溪一河项目区为例,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并对所需资金和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其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对带动周边同类型侵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等七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两年,共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163.01667m^2。恢复植被148.5平方米,项目区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该七个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和石漠化等级,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四个治理模式,为本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凉州区黄羊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基础上,以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提出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凉州区祁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17-218
阐述了新干县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及建设规模,概述了工程的总体布局及其设计,分析了其产生的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元贷款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宏大工程,通过5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项目区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显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为中卫市生态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出了一条新途径,创新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四川省“长治”工程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途径。长治工程是改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以四川省长治工程第五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区为例,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在土地利用结构中选取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分区体系,运用层次聚类法,进行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区,分析了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可分为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个大区以及两个亚区,分别以农地和林地两种用地情况为主要因子,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为研究区农业区划及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庆城县黄土高原世行贷款二期项目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监测结果表明项目管理机构健全,组织严密,人员充实,技术服务全面,管理效率高,项目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明显改观,项目达到了“脱贫与改善环境”的目的,项目实施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5.
静宁县是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试点县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政府密切配合,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主体下移;强化宣传,全民动员;整合项目,综合治理;后续开发,产业跟进”的路子。总结了“立足县情实际,凝聚建设合力;严把关键环节,狠抓工程质量;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05,(4):54-54
记者从3月24日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近7年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增加基本农田1890万亩。通过工程的建设,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8亿吨,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工程区1200多万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17.
我省从1996年开始,12个地(州、市)的37个县(市、区)、4个国营农场先后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几年来,我们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利用水利、林业、农艺、科技等措施,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  相似文献   

18.
以《石阡县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为依据,合理布局,选择石漠化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水塘河小流域、湾塘河小流域作为恢复生态环境以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治理模式,以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业,同时,结合石阡县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和经济林,既可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又可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以来,山西省永济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水利为目标,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农发水保项目投资的机会,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规模,注重效益,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分苍龙峪项目区的韩阳项目片、蒲州项目片以及栲栳项目片,涉及3个乡镇、20余个村庄、3万余人,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国补52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瓜州县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必要性及地质问题(坝基稳定问题、坝基液化问题、坝基渗透变形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项目区后期工程的实施与维护提供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