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研究选择4种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蔬菜地6种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评价标准,As、Cd、Pb、Cu和Zn单一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差异不大,Eri值都小于40,生态危害程度均为Ⅰ级(轻度),但不同评价标准之间,Hg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差异较大,Eri值的波动幅度在19.59~114.4,生态危害程度为Ⅰ~Ⅳ级(轻度~很强);从Eri值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两个采样区的Hg元素污染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Cd元素污染。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4种不同的评价标准,两个采样区的RI值都小于150,As、Hg 、Cd、Pb、Cu和Zn 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度,但一号采样区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于二号采样区,建立蔬菜基地时应优先选择二号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安顺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瀑布毛峰”茶园土壤为供试样品,通过样品测试与理化分析,对CK处理(0 kg/hm2)、A处理(600 kg/hm2)、B处理(750 kg/hm2)和C处理(900 kg/hm2)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r、Hg、Pb、Cu、Zn、Ni、As和Cd的变异程度各异,且土壤中这8种重金属含量也各不相同,其中pH、Cr、Pb和Ni含量在C处理中最高,As、Hg和Cd含量在A处理中最高,Cu和Zn含量在B处理中最高;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Ni与Pb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者之间的同源性极高,其余元素之间相关性特征不明显;由综合污染指数(P)得出A处理为轻度污染,CK处理、B处理和C处理均为中度污染,不同处理土壤中Cr均在国家Ⅱ级标准(GB15618—2008)规定范围内,样点达标率为100%,在所选定的污染评价因子中,Cu的贡献率最高,为土壤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Cd和Ni;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中Hg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96.79,总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Hg对RI的贡献率最大,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石河子垦区16个团场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垦区土壤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As〉Cu〉Cr〉Hg〉Pb,16个团场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土壤环境质量属于安全、警戒限级别;以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评价标准,垦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98.土壤环境质量为尚清洁级别.农田土壤能满足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渐变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其隶属度函数并进行处理;选取镉、铅、铬、汞、砷等5个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因子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乌当区新场乡农用地100个样点的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新场乡农用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土壤所占比例为66.00%,二级的为21.00%,三级的为13.00%,说明新场乡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有87.00%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农业安全生产的二级质量标准内,可以直接发展农业生产;但位于三级质量标准的农用地达到13.00%,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避免污染元素进入食物链,保证农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湄潭、凤冈县的土壤及灌溉水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与评价,初步了解了测定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及程度。结果表明:以单项污染指数来看,锌、镍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有一处污染指数为2.17,已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它都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之下,对生产的危害暂时不大,应引起注意并继续监测。而对灌溉水进行的评价表明,灌溉水没有污染,达到了一级水质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探明黔东南中药材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为中药材种植规划和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黔东南州中药材主产区的65个基地土壤为供试样品,测定重金属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5个基地的土壤样品处在尚清洁安全水平以上的点有62个,占调查点的95.38%,有3个样品属于轻污染级,最高指数为1.22。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尚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适宜中药材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迅速、有效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服务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设计开发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系统平台,以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评价。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平台与ArcGIS Engine技术,以C#程序语言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系统开发。该系统被应用于攀枝花某芒果种植区As、Cd、Cr、Cu、Ni、Pb和Zn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数据管理与污染评估。结果表明:(1)该芒果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2)Cd污染程度最高,属于中度-重度污染;(3)该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性处于中等危害程度;(4)相较基于GIS的传统评价方法,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评价系统,不同指数评价效率提升了233%~1900%。该系统能够高效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并管理多源异构土壤数据,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12,(10):37-37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体会快速地交换多药耐药性基因,提示环境中的细菌可促进正在发生的抗生素耐药性危机。这些发现可改变目前的有关抗生素耐药性及对付方法的想法。土壤是地球上最大、最多元的微生物生境之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评价隆林植烟区土壤养分丰缺现状,为烟草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数学统计法描述隆林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养分含量丰缺状况。结果表明,隆林植烟区土壤pH值、全氮适宜性较好,土壤有机质、有效硫、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适宜性较低,土壤活性氯、有效硼、交换性钙适宜性较高。对植烟区土壤进行养分含量丰缺评价,在生产中遵循控氮、控磷、控氯、控钙、提钾、增硫、补镁、增硼,减少碱性肥料的大量施用,多施重施有机肥的施肥策略,以实现烟叶绿色、优质、生态、特色、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东阳市农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农业两区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重金属异常区进行农产品安全性调查。采用点对点协同采样的方法对东阳市农田土壤和农作物进行采集,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元素8种重金属含量。使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Cd和Pb污染,相较于农用地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11.67%和5.0%;农作物存在Cd、As污染,相较于食品污染物限量,70件稻谷重金属As、Cd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5.71%、10.0%;14件芋头中重金属Cd超标,超标率为42.86%。土壤污染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Cd等存在强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存在轻微生态风险可接受范围。相关性分析,土壤中As、Cr对稻谷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而土壤Cu、Ni对稻谷吸收Cd具有促进作用;土壤As、Ni对芋头Cu、Cr、Pb、Zn吸收具有拮抗作用,土壤As、Ni对芋头Cd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黑田村、新山村的核桃基地土壤中铅、镉、铬、铜、汞、砷这6种重金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要求为背景值作为标准对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且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重金属污染因子中,Cd是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产时期小麦品种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建中  李继云 《作物学报》1999,25(5):560-564
以液培、土培盆栽法结合大田试验对我国不同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特性不是随品种的更替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新、老品种中均有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基因型;含有异源基因的小麦品种对土壤潜在磷的利用能力较强;土培盆栽法是一个较能代表大田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2004—2011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农田抽取黑垆土、黄绵土等6个土类147个土壤样点,检测As、Hg、Pb、Cr、Cd 5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研究了甘肃省平凉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As、Hg、Pb、Cr、Cd平均含量分别为9.96、0.038、32.16、65.98、0.119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30.72%、93.94%、47.72%、28.36%、60.84%,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分别在3.09~18.04、3.85~323.88、1.19~30.90、0.46~3.22、3.96~100.85之间,6个土类农田风险指数在29.21~356.69之间。土壤重金属Hg、Cd分布不均匀,As、Pb、Cr分布相对均匀,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潜在生态风险,Hg、Cd构成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类(antibiotic)化合物具有广谱、速效性、相对细胞低害性等特点,在哺乳动物类群的细菌感染治疗剂,及动物饲料或植物有机肥料有广泛应用。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近47种抗生素类化合物通过各类复合型有机肥的施用、农业灌溉用水、污水及人为污染物倾倒等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侵入土壤生态系统中,2013—2017年中国农业土地的平均抗生素含量约上升18.6%,部分采样土地的污染当量超过联合国规定正常值的157%。过量的抗生素会对土壤生物群造成干扰,相关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抗生素类分子可以通过蒸腾作用进入植物体,而对根系呼吸和蒸腾运输等生理活动造成干扰。此外,抗生素也会通过食物链扩散和富集,进而扩大其污染的范围和伤害。笔者就2010—2020年间有关土壤抗生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和归纳总结,并就土壤中抗生素环境行为和时空分布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土壤中抗生素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温室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性,以2002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的温室菜地土壤为对象,利用ICP-MS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其随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累积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累积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土壤重金属Cd、Cu、Zn、Cr、Pb、As和Ni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除Cd元素外,其余元素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2)从单因子污染指数(Pi)分析,Cd元素在3种种植模式中属轻微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元素属清洁等级;从综合污染指数(P)分析,3种模式中的重金属均为轻污染等级。(3)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Cu>Pb>Ni>Cr>Zn,Cd元素在有机模式中为很强生态危害水平,在无公害及常规模式中为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3种种植模式潜在生态污染指数(RI)为...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的揭示宜宾市屏山县某茶园土壤PTEs污染现状与来源,通过对研究区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利用内梅罗指数、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茶园土壤中7种潜在毒性元素(PTEs)(Cd、As、Cr、Cu、Pb、Ni和Zn)进行了污染评价,并以多元统计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 表明:茶园土壤中7种PTE...  相似文献   

17.
贵州山地茶园土壤过酸化潜在风险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喜欢酸性土壤,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土壤酸化是我国茶园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为此,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贵州山地茶园土壤过酸化的潜在危险,并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潜在风险,分别采集金属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品,测定重金属As、Pb、Cr、Cd、Hg、Cu、Zn含量及土壤pH值,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Cr、Pb、Hg,个别土壤样点Cd、Pb、Cu、Zn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0,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Ⅲ级以上,土壤Cd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8.51%。冶炼区土壤Cd、Cu、Pb、Zn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2.31%,69.23%,34.62%和26.92%。污灌区土壤Cd、Zn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均为8.70%。蔬菜区土壤Cd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为9.94%。总体上看,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7种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Ⅰ级,清洁。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Ⅲ级(轻度污染)、Ⅰ级(安全)和Ⅰ级(安全)。参照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GB2762—2022),冶炼区周边小麦籽粒Pb、Cd和Zn的超...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2009年种植比例达到77%。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已受到广泛关注。应用现有生物安全评价知识,建立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是减少环境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对当前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生产、研发、效益、潜在风险及转基因大豆的环境安全评价方法进行概述,为我国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商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可拓物元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规划和利用,将物元法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实地土壤取样、测量,用物元分析法得出土壤中各种影响因子对一定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土壤中Cu含量为II级,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I级标准,综合土壤环境质量评级结果为I级,具体等级值为1.342,即精确的等级是介于I级和II级之间,更偏重于I级。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应用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环境质量级别,同时也可反映各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