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10种杨属植物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树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发现了19、22、29、20、10、36、20、14、16和10种物质,从中分别确定了15、21、27、18、9、33、17、13、13和9种化合物.已醛、糠醛、邻羟基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和亚油酸5种组分是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的共有组分,邻羟基苯甲醛在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中的含量都在12.16%以上,在小叶杨中的含量高达90.1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醛类、酯类、烃类等,所鉴定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06%、98.34%、96.91%、91.08%、100%、96.00%、90.69%、89.65%、95.31%和99.55%.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文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树皮中的总酚、缩合单宁类、其它酚类(水解单宁类、酚苷等)、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季节变异及与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总酚、其它酚类对溃疡病菌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季节变异与毛白杨树皮生物测定液抗溃疡病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缩合单宁类、水溶性总糖对溃疡病菌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季节变异与毛白杨树皮生物测定液抗溃疡病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9.
从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单萜基香豆素,分别鉴定为7-((E)-3'-甲基-4'-(8'-羰基-7',9'-烯-呋喃)-2'-烯)-香豆素(1)、7-((E)-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2)、7-((E)-3'-甲基-4'-(7'-甲基-6'-亚甲基-8'-羰基-呋喃)-2'-烯)-香豆素(3)、7-((E)-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4)、7-(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5)、7-(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6)、7-(3'-甲基-4'-(7'-甲基-7'-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7)、7-(3'-甲基-4'-(7'-甲基-8'-羰基-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8)、5'-羟基葡萄内酯(9)和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10),2个四降三萜,鉴定为11β-羟基-1α-乙酰基黄柏酮(11)、11β-羟基黄柏酮(12)和1个木脂素,鉴定为(-)-丁香脂素(13)。其中化合物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了化合物1、2、3、11和12对癌细胞株A549、Hela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及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Hela和A549均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分别为11.26和13.55 mg/L,化合物3对BGC-823有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16.65 mg/L,5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没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黄柏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市荥经县"川黄柏规范化种植(GAP)基地",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2 a生黄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柏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黄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季后期呈单峰曲线,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补偿点为2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1491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17,CO2补偿点为52 μmol/mol,CO2饱和点在800 μmol/mol左右;羧化效率为0.087 5,暗呼吸速率为1.861 4 μmol/(m2·s),表明黄柏属典型阳性的C3植物. 相似文献
13.
荥经县川黄柏的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oneid.)在荥经的发展过程及资源特点,分析了川黄柏的产业经营特色,即以质量管理、规模发展、科技支撑求效益;以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形成以黄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指出了川黄柏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不配套、资金短缺、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杨树皮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化学组成及其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PopulussimoniiCarr.)皮提取物经皂化、萃取、分离和精制,能够得到30%~36%的不饱和脂肪酸乙酯产品。该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乙酯成分为亚油酸乙酯,含量高达94.04%。已鉴定的组分占产品总量的99.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占95.94%,饱和脂肪酸酯占3.14%。药效试验证明,杨树皮不饱和脂肪酸乙酯产品能显著降低试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LDL-C)水平(P<0.001),而对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HDL-C)含量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辣蓼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从江西宁都辣蓼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芦丁、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其中异鼠李素为首次从辣蓼中分离得到.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辣蓼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方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 %.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