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胃生理与奶牛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反刍动物的四个胃中,瘤胃是靠近食道的第一个胃,容积约有80-120公升。牛在不采食时,它嘴部仍常有咀嚼的动作。正是动物的反刍行为使得瘤胃内的食糜返回口中继续咀嚼,其结果导致了食糜尺寸的缩小和唾液分泌的增加,有益于对食物的进一步消化。但牛和一般哺乳动物相同,本身也不能直接消化纤维。而牛之所以能够吃草,是因为它瘤胃内的微生物具有消化纤维  相似文献   

2.
<正>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这个区域是牛(尤其奶牛)消化道疾病重点发生区。1瘤胃成年母牛的瘤胃容积可达151L,能存136kg内容物。瘤胃的功能有:1.1暂时贮存饲料牛采食时把大量饲料贮存在瘤胃内,休息时将大的饲料颗粒反刍入口腔内,慢慢嚼碎,嚼碎后的饲  相似文献   

3.
<正>牛瘤胃积食是因牛瘤胃中食物积滞过多、胃容积扩大和胃壁过度扩张的一种疾病,也称之为瘤胃食滞症,中兽医称之为宿草不转。1病因牛易发生本病,尤其经常舍饲的牛,主要因采食多量所嗜好的饲料、粗硬饲料,或饲喂易发酵的饲料(如豆类等)引起;过度饥饿以后即过度饲喂,采食干燥或膨胀的饲  相似文献   

4.
瘤胃积食是牛前胃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往往因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发酵的饲料导致瘤胃容积增大,内容物积滞,以至胃壁受压及神经麻痹,前胃机能出现障碍.中兽医称其为宿草不转.本病以腹围增大,瘤胃内容物充实坚硬,叩诊呈浊音为其主临床特征,特别是舍饲牛、体弱和老龄牛多发.  相似文献   

5.
日粮中的粗饲料饲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具有较大的体积,要和牛消化器官的容积相适应,填充瘤胃,给奶牛饱腹感;二是粗饲料能够刺激胃壁,引起瘤胃兴奋,保持奶牛正常的消化功能;三是粗纤维经过瘤胃细菌发酵和分解,会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经机体吸收,能够保证能量的供应,四要彻底改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观念,要以综合性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牛瘤胃臌气病,中兽医称气胀病,是牛采食易发酵的幼嫩多汁类饲草、冰冻饲料、霉变饲料及带露水青草等饲草料,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患畜嗳气受阻,腹胀作痛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拾零     
<正>1我国奶牛有哪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又称黑白花牛)、娟姗牛、瑞士褐牛、更塞牛、爱尔夏牛和乳用短角牛。乳、肉兼用品种的西门塔尔牛。2为什么要观察奶牛反刍?奶牛每天累计反刍大约7~9个小时,充足的反刍保证奶牛瘤胃健康。粗饲料的品质与适宜切割长度对奶牛瘤胃健康至关重要,劣质粗饲料是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第一限制因素。同时,青贮或干草如果过长,会影响奶牛采食,  相似文献   

8.
正瘤胃积食,中兽医称为宿草不转,是牛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膨胀的饲料,致使瘤胃壁扩张和停滞,瘤胃容积增大,从而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上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停滞、虚弱、卧地不起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本病是牛的多发病,特别是耕牛和奶牛较为常见。多见于冬春季节,老龄、体弱、舍饲的牛多发。按照有关资料分析,在前胃疾病中,本病的发病率,一般约占10%以上,有的地区可达40%,危害性很大,  相似文献   

9.
牛的瘤胃积食,中兽医称为宿草不转,是瘤胃内积滞过多的食物,不能运转的一种疾病,以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张,前胃运动神经紊乱为特征。1 病因 引起瘤胃积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畜体瘦弱、前胃运动机能减退,以及饲养管理方法不当; 过量采食劣质、粗硬而易发酵的饲料,如霉败变质饲料、块根类等,或采食大量未经铡短半干不湿的甘薯秧,花生秧等; 因偷吃大量的如豆类、谷物等; 采食甘草后饮水或运动不足; 饲喂方式突然改变,草料难于消化,停滞于瘤胃中而致病。另外,前胃驰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真胃炎等疾病,都可严重地影响瘤胃的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10.
牛瘤胃酸中毒是瘤胃内容物发酵存留时间过长,胃内乳酸杆菌大量消化,机能障碍,大量乳酸被吸收而引起酸中毒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多发于舍饲,老龄或重役牛,尤其多发于采食过量谷物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多发。  相似文献   

11.
牛的瘤胃积食在中兽医中称为宿草不转,是瘤胃内积滞过多的食物,不能运转的一种疾病,以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张、前胃运动神经紊乱为特征。1 病因瘤胃积食,多因畜体瘦弱、前胃运动机能减退,又加上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如过量采食劣质、粗硬、没发酵的饲料及霉败变质饲料和块根类食物等;或采食大量未铡短半干不湿的甘薯秧、花生秧等;或因拴系不牢偷吃大量如豆类、谷物、馒头、窝头等易发酵的食物;或饲喂方式突然改变等均能使前胃机能紊乱,草料难于消化,停滞于瘤胃中而致病。另外,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真胃炎等疾病,都可严重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1 瘤胃臌胀 瘤胃臌胀也叫瘤胃臌气,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使瘤胃容积极度增大,压力增高,胃壁扩张,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而危及生命的疾病。 主要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如带露水、霜水的青草、麦苗,苜蓿、三叶草、紫云英等豆科牧草,酒糟和冰冻的多汁饲料或变质发霉的饲料等。继发于瘤胃积食、食管梗塞、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真胃积食、瘤胃与腹膜的粘连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牛瘤胃积食,又称牛急性瘤胃扩张,该病主要是由于牛采食大量的粗纤维或易膨胀的饲料,引起瘤胃壁扩张、瘤胃容积增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该病一般在放牧牛中较为少见,但在育肥牛中属于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病因1)冬春季节由于青草匮乏,养殖户则使用稻草喂牛,而稻草的粗纤维含量较多,牛大量采食后若咀嚼不全,胃内容物过度充盈,则影响了胃的蠕动机能,使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导致大量的草料停滞  相似文献   

15.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佳,而使发酵的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6.
正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饲料中的糖类在瘤胃里通过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菌,从而引起的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奶牛养殖场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以1~3胎牛、临产牛、产后三天内的奶牛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中性洗涤纤维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奶牛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营养调控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日粮中NDF能够通过影响奶牛采食、咀嚼和反刍,调节瘤胃中有机酸、pH和微生物的数量等途径对瘤胃发酵进行调控;peNDF的营养调控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奶牛的采食和消化过程中。日粮中适宜浓度的NDF和peNDF是维持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瘤胃臌气又叫瘤胃臌胀,是由于奶牛大量采食了易发酵的饲料后,在瘤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容积急剧增大,超过瘤胃的正常容积,并呈现反刍及嗳气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左肷部隆起、膨胀为主的腹围明显增大、呼吸困难、反刍和嗳气障碍为特征。1病因原发性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  相似文献   

19.
<正>瘤胃积食是瘤胃内积滞过多的食物,使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的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1病因主要是在疾病或饥饿后,采食过多质量不好、霉变易膨胀的饲料(如:豆类、谷类)或突然改变饲养方法而引起;也有牛消瘦、消化不强,采食大量干料后饮水不足而发病;此外,也有继发于瘤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炎等病。  相似文献   

20.
1前胃容积与结构的发育 新生小犊牛瘤胃相对容积较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70%,瘤胃、网胃、瓣胃的容积都很小,仅占30%,而且机能较差。据报道,1-2月龄的犊牛几乎不反刍,3月龄以后开始反刍,随之瘤胃迅速发育。因此,犊牛生后的前2个月更多地依赖于哺乳。但为了促进瘤胃早期发育,应适时喂植物性饲料,因为植物性饲料中的糖类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丁酸可刺激瘤网胃的发育。犊牛早开始进食固体饲料,能促进前胃的生长发育,粗饲料的物理作用对第一、第二胃的容积和第一胃肌层的发育有利,而第一胃黏膜上皮是挥发性脂肪酸刺激的结果。牛出生后第13周龄时,前胃的比例就已经接近成年牛了。例如,犊牛初生时第一、二胃容积1.2升,第三胃0.2升,第四胃3.5升,4个胃总容积4.9升;犊牛初生后第13周龄时,第一、二胃容积3.0升,第三胃0.6升,第四胃4.5升,4个胃总容积8.1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