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茶薪菇在北京地区栽培量较大,现对北京地区茶薪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栽培季节选择、菌棒制作、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产业面临的挑战等,并分析了北京地区茶薪菇栽培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北京地区茶薪菇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茶树菇、柱状田头菇,我国台湾省与日本称之为柳松茸。近几年来在国内发展甚猛,目前栽培数量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香菇。各地投入发展的势头仍在持续升温,业已成为我国当前食用菌产业新品种开发的亮点;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作了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想法,与同行共谋茶薪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古田县是全国著名食用菌生产区,近年来该县茶薪菇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种植量在食用菌总种植量中位居榜首,年产量超过5亿袋。茶薪菇的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但棉籽壳资源紧张,价格上涨导致种植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而古田县芦苇、五节芒等菌草资源十分丰富,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本所选择芦苇作为茶薪菇的主要原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茶园中重修剪、台刈的茶树枝,进行粉碎后,茶树屑含量分别为83%、63%、43%和23%的4个配方栽培茶薪菇,以83%棉籽壳为原料栽培茶薪菇为对照,研究茶树屑对茶薪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屑43%以下的培养料栽培茶薪菇,对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随着茶树屑量的增加茶树菇质量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5.
古茶2号茶薪菇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毅  戴敏钦 《食用菌》2009,31(5):57-57
茶薪菇,俗称茶树菇,由于其营养丰富、清脆口感、味道鲜美、外形美观、香气独特,被称为“菇中之王”。茶薪菇适合保鲜加工及出口,极受消费者欢迎。茶薪菇特点:栽培原材料广泛,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我所经过多年研究、驯化,选育出古茶2号茶薪菇优质菌株,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业部品种认定,认定编号:国品认菌2008037,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县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保藏及引进的20个品种的茶薪菇菌株为试材,采用同一栽培料栽培不同茶薪菇菌株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栽培料不同茶薪菇菌株对菌丝长势、子实体生物学性状、生物转化率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C9、AC22、AC24、AC26生物学性状表现较优,是理想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
茶籽壳茶粕饼栽培茶薪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茶籽壳和茶粕饼为原料进行了茶薪菇栽培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比间茶薪菇菌丝生长状况和茶薪菇产量。结果表明:茶籽壳和茶籽饼完全可以作为栽培茶薪菇的原料,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冰2.6%-47.4%。  相似文献   

8.
郭建霞  邱奉同 《食用菌》2011,33(3):40-41,64
试验测试了茶薪菇菌种在18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势、生长速度,筛选出了其中最适于茶薪菇生长的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茶薪菇在红小豆且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达到4.95mm/d,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可作为茶薪菇大规模生产时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探讨了6种矿质元素对茶薪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锌、钴、钒和铁等能促进茶薪菇菌丝体的生长,而铁对茶薪菇菌丝体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对茶薪菇新鲜度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荼薪菇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对茶薪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5℃贮藏温度范围内,茶薪菇的失重率、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和褐变度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生理及生活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柱状田头菇既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又有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柱状田头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柱状田头菇生活史和单核体结实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对我省主要几个茶树菇菌株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营养生长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树菇5号是适合在我市进行高效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柳松菇对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柳松菇水提物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柳松菇对急性CCl4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柳松菇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王南  谭琦 《食用菌学报》1998,5(4):56-60
近年来,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作为一种食用菌新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及一定的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括介绍了柳松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和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杨柳田头菇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汪欣  刘平 《中国食用菌》2004,23(2):16-18
采自云南巍山的柱状田头菇近缘种杨柳田头菇经组织分离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测 ,瓶栽、袋栽及覆土栽培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该菌栽培方法简单 ,适应范围广、出菇快 ,生物学效率达 80 %以上 ,可在较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6.
柱状田头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柱状田头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迟眼蕈蚊是云南省食用菌主要栽培区双翅目害虫的优势种之一,为国内新记录种。记述了异迟眼蕈蚊的外部形态鉴别特征,并简要描述了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异迟眼蕈蚊成虫的发生有3个明显的高峰期,分别在2007年9月下旬、11月上旬和12月中旬,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云南的2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JZ061和JZ527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按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2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并对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田头菇属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JZ061为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6.0,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JZ527为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8.0~9.0,适宜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9.
对17种茶树菇菌株的菌丝长势、菇体颜色、抗逆性、开伞度、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多项农艺性状进行评比实验。结果显示,茶树菇大部分菌株菌丝长势都很好,较易开伞,具有较强抗逆性,原基发生约34 d~48 d,初潮时间约40 d~53 d,且生物学效率近50%以上,其中浅灰褐色品系菌丝长势偏好。但白菇和As-F各项农艺性状均较弱。综合比较后筛选出优良的核心菌株A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