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以SE21与明恢86配制的两系杂交晚籼组合。2004年引进平溪乡长溪村(海拔430米)作中晚稻进行试种,平均亩产565.87公斤。试种结果表明,两优2186具有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抗病性较强,高产优质等特点,深受群众好评,一致认为该组合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优质稻组合。  相似文献   

2.
D优6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多系一号配组而成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纹枯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2002年在我市作晚稻试种、示范,表现情况如下: 一、产量表现 2001年在我市三堡村试种50亩,平均亩产511.9公斤,比对照特优多系1号(平均亩产476.2公斤)增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具有味甜、口感好、风味独特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种果蔬兼用型的新兴食品。为了提高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惠安县于2006年引进甜玉米华珍1号试种,平均亩产鲜穗936公斤。2007年春季示范225亩,平均亩产鲜穗847公斤,每公斤鲜穗玉米市场价为1—2元,一般每亩可获800—1200元.纯利400-600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揭西县五云镇坡苏、保新、宝石等行政村的耕地大多为沙壤土质,土壤肥力差,水稻产量较低,每造亩产在300公斤左右,属中低产田。1998年早造,在揭阳市科委和揭西县科技局的支持帮助下,开始引种两系杂交稻,取得明显效益。2003年试种培杂双七、培杂茂选等两系杂交稻共400亩,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加强栽培管理,试种获得了成功,最高亩产达到432公斤。两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早造种植面积近万亩。试种结果表明,在引种的这些品种中,以培杂双七的田间表现最好,实割验收高、中、t63块田共199.8平方米,平均亩产427公斤。现将种植示范结果与栽培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绵新油68系四川省绵阳市新字生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冬引进我乡试种,栽培方式为整畦穴播,种植面积4.5亩,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1.4公斤.增幅7.8%。2011年冬,种植面积103亩,栽培方式仍为整畦穴播,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0.6公斤,增幅7.3%,增产效果显著。现将双低油莱新品种绵新油68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油菜新品种“601”是浙农大选育而成的一个生长整齐.清秀、角饱、粒大,在耳春低温下结角率较高的早熟,高产甘蓝型新品种,适宜于三熟制等劳力较紧张地区水田种植。瑞安市从1986年引入试种,表现为(1)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1988年荆谷乡七甲村连片种植108亩,平均亩产104.7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150公斤。如梅头镇良种场一丘1.13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54公斤。荆谷七甲村一丘攻关田1.2亩,平均亩产146.7公斤。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9.
<正>南通镇是农业大镇,目前是种植蔬菜大镇,全镇蔬菜面积有12万亩。上海青周年种植从2004年30亩开始试种,目前发展到7500亩,每年种植6茬,夏季平均亩产2000公斤,秋冬春平均亩产3000公斤,全年平均亩产量15000公斤,产地批发价平均15元/公斤,亩产值22500元,纯利润10000元。  相似文献   

10.
晋蓖麻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蓖麻杂交种。我市从1998年引进种植。平均亩产250~350公斤,在旱坡地种植平均亩产200~250公斤,在高水肥地种植最高亩产352公斤左右。平遥县沿村堡乡西大村邱太良1999年种植10亩,平均亩产326公斤;东良庄韩荣昌种3亩晋蓖麻2号与菜豆套种,平均亩收入达1200元;该村彭加伟种2.4亩,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平均亩产304.5公斤。  相似文献   

11.
延平区水南街道办事处现有单季稻面积5000亩。80%处在海拔100-400米,年平均气温19.3℃.大部分适合种植超级稻再生。近年来,水南街道积极引导进行超级稻再生品种组合试验示范,如2007年岭炳洋村村民雷世金试种“Ⅱ优航1号”3.5亩,折算亩产头季稻595公斤,再生季351公斤,全年亩平均946公斤;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盐粳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盐粳2号是江苏省盐城地区农科所培育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秆低、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高产优质。我县于1985年引进试种,在1985—1987年的三年试验中,亩产均超过500公斤,较豫粳1号增产10%—20%。1988年五里桥乡种植的66.5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633.5公斤;1989年种植的1651亩高产开发方,平均亩产558.7公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14.
<正> 新黄单85—1(京7×U8)是一个特紧凑型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原新乡地区农科所1984年育成,经1985年及1986年两年试验、示范结果,均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且品质优良,很受群众欢迎。 (一)产量结果:1985年在本所两项试验中平均亩产617.5公斤,分别较鲁玉6号和烟单14增产19.6%和27.8%;1986年参加本所承担的北方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早熟组),在每亩4000株的情况下,亩产647.5公斤,名列第一,比对照种鲁原单8号亩产521公斤,增产24.3%,分别比参试种郑单8号,商单3号(豫玉1号)增产6.8%,8.3%。同年在焦作市郊区种子公司主持的两项  相似文献   

15.
翁海贤 《福建农业》2012,(11):15-17
"六月红"早熟芋是仙师乡的主栽品种,为了改变品种单一和"六月红"早熟芋种源紧张的现状,近年来,我乡从江西、浙江等地引进红芽芋试种,2010年引种80多亩,亩产1320公斤,平均亩产值4450元;2011年试种110多亩,平均亩产1346公斤,平均亩产值4346元;2012年试种160亩,平均亩产量达1384公斤,平均单价3.2元/公斤,亩产值4428元/亩,比"六月红"早熟芋平均亩产1370公斤,单价2.6元/公斤,亩产值3562元,亩增866元,增长24.87%,2010、2011年经济效益与"六月红"早熟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2007,(9):41-42
1.石家庄8号 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2001年河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适宜在冀中南麦区水地、半干旱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最高亩产598公斤;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98.7公斤,最高亩产605.59公斤。2004年在沧州吴桥高产示范,春浇2水亩产648.2公斤。2001—2006年在河北辛集市马兰农场,全生育期一水不浇,干旱年亩产380-430公斤,平水年亩产440—500公斤,丰雨年5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光泽好等特点。具体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优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2年在浦城县永兴镇的永平、炉铺、永兴等村示范135亩,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永平村曹友兴6亩单晚实割平均亩产527.5公斤,其中在2亩田中进行品种对比,“Ⅱ优福819”亩产533公斤,汕优63亩产408公斤,汕优桂32亩产388公斤,“Ⅱ优福819”比汕优63亩增125公斤,比汕优桂32增145公斤。炉铺村杨汉兴8亩豆后作实割平均亩产585公斤,全镇示范片平均亩产509公斤。该组合丰产性、抗病性均比  相似文献   

18.
<正> 1982—1986年,我们配制番茄组合65个,从中筛选出了7号番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属中熟种,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耐运输,较受群众欢迎,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85年,原平县城关解放街种植1.5亩,亩产9250公斤,灵石县两度镇种植1亩,亩产1万公斤。1986年,定襄县蒋村种植1.3亩,亩产9350公斤,四川省西昌市试种,亩产7858公斤。该品种已于1988年3月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4次会议认可。  相似文献   

19.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光敏不育系95076S与云恢124配组育成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在云南省大理、保山、楚雄、弥渡、昆明等地试种,平均亩产717千克,比对照1云光8号平均亩产585.5千克增产131.5千克,增幅为22.46%,比对照2合系39号平均亩产550千克增产167千克,增幅为30.36%,最高单产达923.3千克.2001年在大理试种又获亩产870千克的高产.因其产量高、抗性好、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川香8号简介     
《现代农业科技》2005,(1):45-45
川香8号是四川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香型、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组合。2003年在四川省试中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2003年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亩产571.5kg,较对照汕优增产6.9%,2004年在安徽省布点试种一般亩产600—650kg,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在沿江、江淮作一季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