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一种适合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测量、标记、亲鱼采卵、采血、活鱼运输等试验和生产操作的麻醉技术,在水温24℃下进行了不同浓度丁香酚对翘嘴鲌麻醉以及复苏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对翘嘴鲌都有比较好的麻醉以及复苏效果,20~120mg/L的丁香酚都能在5min中内使翘嘴鲌进入麻醉期,并且都能在10min中内完成麻醉鱼的复苏,复苏率以及成活率均达到100%。麻醉和复苏的时间除30、40、60mg/L 3组之间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外,其余的各组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与30、40、60mg/L3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麻醉时间总体是随着丁香酚的浓度上升而缩短,与浓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麻醉后的复苏所需要的时间以20mg/L最短,随浓度上升依次增加。30、40、60mg/L浓度的丁香酚均能达到3min麻醉5min苏醒。同时,探讨了在60mg/L浓度下麻醉的翘嘴鲌分别在空气中暴露5、10、15、20、25min时间后对其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醉鱼的复苏率以及存活率均为100%,复苏时间最长的为空气暴露5min,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复苏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短,差异并不是非常突出,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并不是明显的线性关系。由此可见,丁香酚是翘嘴鲌安全、有效的麻醉剂,40~60mg/L浓度的效果最佳,可满足翘嘴鲌的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殖兴凯湖翘嘴鲌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塘养殖的兴凯湖翘嘴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LRH-A2、HCG和DOM混合制剂催产,催产率达(92.32±3.86)%;利用水族箱在底部充气孵化效果最好,受精率为(85.69±2.52)%,孵化率为(84.63±3.49)%,畸形率为(1.42±0.61)%;翘嘴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鲢相似,可分为22个时期,水温为(26±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4.32 h,积温为632.32℃·h,从仔鱼孵出到开口摄食需82 h,积温为2132℃·h;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黏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6±0.13)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15±0.32)mm,初孵仔鱼全长(3.84±0.48)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8±0.23)mm.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粘性卵翘嘴鲌与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品质差异,为翘嘴鲌营养品质鉴定及其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分别对2种翘嘴鲌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特性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的灰分含量(1.16 g/100 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1.26 g/100 g)(P<0.05,下同),而2种翘嘴鲌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翘嘴鲌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谷氨酸(Glu)、精氨酸(Arg)含量及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5种脂肪酸,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二十碳一烯酸(C20:1)相对含量(0.85%)显著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61%),而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1.93%)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62%)。质构特性方面,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但回复性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粘性卵翘嘴鲌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大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肌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硒含量(0.06mg/k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11mg/kg),钙、镁、锌和铁含量在2种翘嘴鲌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粘性卵和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的特点,但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4.
在成功获得翘嘴鲌减数分裂型雌核发育鱼的基础上,观察比较了雌核发育胚胎与单倍体胚胎和普通胚胎的发育特征及时序差异,探讨了冷休克处理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完善雌核发育胚胎孵化管理的措施,并对雌核发育翘嘴鲌成鱼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与普通胚胎相比,雌核发育胚胎受精率较低且仔鱼畸形率较高,单倍体孵化率极低。(2)雌核发育组胚胎出现不规则细胞分裂、卵膜破裂、卵黄囊凝集及单倍体综合征等现象,其中原肠期和出膜前期为胚胎死亡高峰期。(3)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普通胚胎的发育特征相似,卵裂至原肠期阶段发育特别缓慢,原肠期以后,各期发育所用时间与普通胚胎基本相同;单倍体胚胎卵裂开始至囊胚阶段,发育速度与普通胚胎无明显差异,在原肠期阶段发育滞后,其他时期一直处于缓慢状态,仔鱼具有明显的单倍体综合症。(4)雌核发育系体型较普通翘嘴鲌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汉江地区翘嘴鲌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汉江地区庙湖翘嘴鲌受精卵,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各个时期进行连续观察,并详细记录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青灰色、微粘性、漂浮性卵,卵径为(1.17±0.15) 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3.26±0.37) mm;胚胎发育可分为21个时期,水温在23~25℃范围内,受精4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45 min后器官开始形成,受精后20 h 15 min仔鱼开始出膜,发育总积温为483.4℃·h;初孵仔鱼全长为(3.39±0.37) mm,卵黄囊呈梨形,平均体积为0.134 mm3,4日龄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出现摄食行为,全长达到(4.85±0.31) mm,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长径(L)在1日龄期间发生增长,而后逐步减小,卵黄囊短径(D)一直随时间递减,卵黄囊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方程为V=I0-5T2-0.0027T+0.1342(R2=0.966 7).  相似文献   

6.
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大白鱼、翘嘴巴,是鲌属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翘嘴鲌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体连续观察法描述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早期发育(从受精卵至4日龄仔鱼)的形态特征。将其与部分同属的鱼类胚胎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受精卵的形态、孵化有效积温、初孵仔鱼大小及群体差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兴凯湖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粘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3±0.21)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75±0.32)mm。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4个主要阶段,22个发育时期。当水温为(26.8±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2.5 h,积温为603.00℃.h。初孵仔鱼全长(3.98±0.37)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7±0.26)mm,此时鳔出现黑色素,卵黄囊几乎消失,消化道发育完整,鳍分化。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的血细胞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利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Quanta SC)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翘嘴鳜和翘嘴红鲌的血细胞DNA含量分别为鸡血细胞的0.69倍和0.87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1.74 pg/2C和2.18 pg/2C。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兴凯湖翘嘴红(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鉴定提供可靠的遗传学依据,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对兴凯湖翘嘴红(鲌)(Culter ablurnus Basilewsky)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红(鲌)染色体树木(2 n)为44,核型组成为:16m+16sm+12St.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从翘嘴红鲌的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对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卵近圆形,淡黄色,直径0.86~0.95mm,受精后1h40min,吸水膨胀,卵径可达1.0~1.3mm;发育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并进一步分为29个发育分期;水温在24~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26h大部分仔鱼发育完毕,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50~5.05mm,发育总积温为647.7℃.h;胚后发育过程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仔鱼阶段为从出膜至腹鳍形成阶段,历时288h,稚鱼阶段为从腹鳍形成至鳞片长齐的阶段,历时240h。刚出膜的仔鱼无游泳能力,鱼体透明,出膜后104h仔鱼能平游,且仔鱼口裂明显,具备摄食能力并开始摄食。  相似文献   

14.
介绍白城市翘嘴红鲌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工人繁育技术、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池塘成鱼养殖技术3个方面总结了翘嘴红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飞  覃江凤 《饲料博览》2006,(11):36-39
就翘嘴红鲌的蛋白质营养、脂肪营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饲料开发提供参考。鲴白  相似文献   

16.
施根荣 《新农村》2005,(4):20-20
翘嘴红鲌,俗名白鱼,食浮性饲料。鱼体呈条形状,喜好在深水中漫游。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发展翘嘴红鲌养殖,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包永胜  朱迪 《新农村》2003,(7):18-18
翘嘴红鲌又称白(鱼产)、白条、太湖白鱼,居"太湖三白"之首,深受消费者喜爱,为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该鱼具有个体长、生长快、肉质洁白、肉味细嫩鲜美等特点,是较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鱼种培育池的准备、鱼苗放养、驯养、水质调控和越冬管理方面介绍了翘嘴红鲌池塘苗种的培育。同时介绍了以翘嘴红鲌为主的成鱼养殖模式和翘嘴红鲌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0年开展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0.24 g、全长7~10 cm的翘嘴红鲌苗种计30 000尾,放养密度为200尾/m2;通过近10个月饲养,平均尾重达到300 g,最大个体470g;产量55.2 kg/m2,纯利润达93 320元。  相似文献   

20.
翘嘴鲌消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翘嘴鱼白的前、中、后肠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法、淀粉—碘显色法和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20,25,30,35,40,45,50,55℃)、不同pH值(5.6,6.0,6.4,6.8,7.0,7.2,7.6,8.0)对其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鱼白肠道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肝胰脏(P<0.05)。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8~7.2,6.8~7.2,6.8~7.0,6.8~7.0;淀粉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4~7.6,7.0~7.2,7.0~7.2,6.0~7.0;脂肪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7.0~7.6,6.8~7.2,6.8~7.6,7.2。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5~45,35~45,35~45,30~40℃;淀粉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0~40,35~40,40~45,30~45℃;脂肪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40~45,35~45,30~5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