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胎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我国葡萄胎的发病率为1:1290次妊娠,约有20%完全性葡萄胎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约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恶变。目前,在有效地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但如何在葡萄胎恶变前对葡萄胎进行有效治疗意见尚未统一,原因在于未能在初诊时区分出将会恶变的葡萄胎。传统的诊断葡萄胎恶变的方法是宋鸿钊教授提出的通过清官后随访临床表现和定期检测hCG,随访时间一般2a。  相似文献   

2.
158例侵蚀性葡萄胎发病时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英勇  韦冰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7,15(2):119-120,123
探讨侵性葡萄胎的发病规律。对我院1972年1月至1995年12月诊治的158例锓蚀葡萄胎的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与葡萄胎同时发病者占28.5%,吸官后2个月内发病者占48.1%,且多属晚期。结论:葡萄胎后的2个月内为侵蚀性葡萄胎发病的极高危期,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葡萄胎声像图特征,回顾分析误诊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不典型葡萄胎的诊断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葡萄胎的14例病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被证实的14例葡萄胎中,超声提示者9例,符合率64.3%;超声未提示者5例,误诊率35.7%。结论不典型葡萄胎超声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尤其与先兆流产、不全流产、难免流产超声表现相似,易混淆,对图像不典型者应结合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l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葡萄胎(P<0.01),葡萄胎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无关。结论:EGFR表达降低反映了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16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水平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形成及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25例,绒毛 26例及正常绒毛25例的滋养细胞中P^16的表达。结果:(1)P^1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5%(其中侵蚀性葡萄胎72.0%,绒毛膜癌76.9%),高于葡萄胎组(20.0%)和正常绒毛组(16.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葡萄胎属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但具有潜在的恶变倾向。如何对葡萄胎的预后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及早治疗,是目前研究滋养细胞疾病(GTD)的重点之一。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检测设备的完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家族(HCG)仍是GTD的首要标志物,其他标志物在GTD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随访监测中也有重要价值。这些标志物有选择性地联合检测,并结合影像学、宫腔镜、腹腔镜技术以及利用模糊积分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率和早期检出率。本文对葡萄胎恶变预测及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CDFI对11例良性葡萄胎及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的血流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及异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良性葡萄胎病灶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速低阻型;(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组织Zn、Cu、Fe、Mg含量,20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TD患者组织Cu含量升高(P<0.05),而Zn、Mg含量降低(P<0.01),Zn/Cu、Mg/Cu比值降低(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组织Zn、Mg含量低于葡萄胎患者组织Zn、Mg含量(P<0.01)。绒毛膜癌患者组织Cu含量高于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组织Cu含量(P<0.01)。结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化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应用CDFI对11例良性葡萄胎及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的血流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及异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良性葡萄胎病灶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速低阻型;(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及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CDFI监测化疗效果与血β-HCG相关性好。结论:CDFI在滋养细胞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及化疗效果的监测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在正常妊娠绒毛组织、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意义。方法:以正常绒毛组织为对照,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TRAP)检测端粒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端粒酶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66.7%(χ2=21.69,P<0.01)。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hTERT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0.85±0.24)、(2.02±0.56)、(6.38±0.71),(P<0.05);hTR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2.00±0.35)、(2.15±0.41)、(2.31±0.73)(P>0.05)。结论:端粒酶在滋养细胞疾病恶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活性及相关亚基有助于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11.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13.
考虑一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组弱解的部分正则性,给出了正则性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10种与林业有关的国外科技期刊中各抽取1篇完整论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这化文中的主位形式和分布作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标记性主位和非标记性主位是英文林业科技论文的主要主位形式,分别占52.7%和44.1%。在论文的引言及结果与讨论了2部分,非标记性主位和标记性主位的比例差异不大,但实验的部分以标记性主位为主。实验部分的被动式标记性主位多于与讨论部分,而其他类标记性主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及随访原则。方法 15例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中,6例良性病变,边界多清楚,部分周围伴有间质改变;4例癌前病变,边界模糊,伴有部分实性成分;5例恶性肿瘤,边界毛糙,实性成分居多,且部分伴有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MS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中,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棘状突起、界面毛糙等是肿瘤恶性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阶中立型非线性差分方程的振动性与非振动性,部分地推广了ThandapaniE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考虑一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组弱解的部分正则性,给出了正则性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小麦茎秆特性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 ,显性程度分别为部分显性或部分到完全显性。最后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 ,讨论了杂交后代中茎秆特性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9.
苦豆子广泛分布在我区盐池县,属豆科槐属,因其味苦而得名,其根形似甘草,又名苦甘草,牛马误食后出现消化不良及痉挛,青草期羊不能采食,霜后羊仅能采食其少量的干叶。近年来,医药部门结合其化学成份,在临床治疗等进行了研究,已验证了其在治疗菌痢、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具有一定疗效,苦豆草片已纳入我国新药典。  相似文献   

20.
牛饲料用干玉米秸秆营养分布规律及适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研究现状,对干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干玉米秸秆上、中、下三部分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钙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果穗以上部分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好于下部秸秆,进而提出玉米秸秆用做饲料应优先选择果穗以上部分茎秆,果穗以下部分可以适当还田.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