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重变迁集的行为一致性分析是业务流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重名变迁的处理分析相关模型的行为一致性,计算复杂且结果不可信,所以对快速准确地测量含重名变迁的模型间行为一致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多重变迁集的基础上扩展了行为约束的4个弱序关系,避免了使用行为轮廓分析行为一致性的不准确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测量模型变迁对的行为一致性度的算法,从而得到基于因果行为轮廓的多重变迁集的行为一致性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医疗业务流程问题是解决患者快速就诊问题的关键,使用合理有效的医疗业务流程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通过对多个医疗业务流程合并来构建新的医疗流程是大势所趋。基于Petri网的行为轮廓性质和理论,分析了医疗业务流程交互,并提出了分析医疗业务流程交互及交互后变化域分析的方法。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医疗业务流程的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基于等效功率注入法对TCSC进行等效,进而推导得到涉及TCSC影响的静态安全域。在此基础上,以TCSC等效电抗为优化变量,以静态安全域的面积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TCSC优化配置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标准节点系统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权及其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外部性、经济性、可分离性、竞争性等特征与水权管理、水权优化配置有密切联系,依据水权特征,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的随机相关机会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处理水权配置中水资源、需水等随机性变化特征量对规划决策的影响,并通过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计算出水权分配的优化决策变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以Web Services为基础创建业务流程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布式业务流程的元模型定义与模型中的消息管理及其方法,从而方便企业的业务整合,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6.
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威廉·格拉瑟的选择理论、消费主权理论以设置变量;通过运城农学院学生300份问卷调查,综合质性研究及定量研究方法,探讨学生厌学的现状及特点;基于已有文献及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及对比分析法以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得出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程度、自控能力、社会兼职、学习目标对厌学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入学后学生对学校的后悔程度显著影响学生认知进而加剧厌学。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水资源质与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是现阶段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简单分析了现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后,利用数学模型对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最终以分层协调多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模型得出了较优的水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管道模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 ,引入终值费用作为管道的经济指标 ,同时考虑管道强度、稳定性等约束条件中的模糊信息 ,建立天然气管道模糊优化设计模型 ,并通过最优水平截集法转化为普通优化模型 ,利用混合离散变量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证明 ,与常规设计相比 ,模糊优化设计更符合工程实际 ,并能降低管输成本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与天然水资源农田灌溉的模糊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模糊数学优化的原理,综合考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再生水与天然水资源农田灌溉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优化配置模型,以合理分配各种水资源,确定农业最优种植模式。该模型以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决策变量,以再生水和天然水的水质、水量为约束条件,以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产量最大、农民经济收益最大为目标。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再生水和天然水资源农田灌溉和种植模式的优化配置计算。结果表明,优化配置能保证各种作物的水量分配比较合理,作物产量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其最低的需求,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管灌区管网用水优化配置方法,有助于减少开关阀门次数、保障管网运行安全。【方法】将管网水动力学模型嵌入到以管网配水时间最小和各节点流量变化最小为目标的管网优化配水模型,通过模型间公共参数的数据交换,构建管网用水配置耦合模型,并采用迭代法对其进行寻优,最终形成管网用水调控模型。【结果】利用该耦合模型可以精准模拟管网各节点的压力流量变化过程,与管灌区目前常用的管网优化配置方法相比,使用耦合模型对管网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实现管网配水全过程实时监控的同时,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和精细。【结论】该方法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嵌入分布式水动力学模型后,耦合模型无法用传统的规划方法进行求解,迭代求解的迭代格式建立及求解过程比较耗时;该方法为包含分布信息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对最优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浐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求解。【结果】利用建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浐灞河流域各规划水平年(75%保证率)3种不同效益权重组合下的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配置后相对最优的结果是:研究区2020年可供水量为25 210.8万m3,较配置前增加了2 603.8万m3,缺水率较配置前降低了9.12%;2030年可供水量为28 168.8万m3,较配置前增加了1 911.8万m3,缺水率较配置前降低了6.07%。【结论】通过不同权重组合下的效益计算,选择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权重分别为0.40,0.25和0.35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作为浐灞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刻画水资源配置过程复杂性的同时,探讨盈余水量回收再配置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方法】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将水资源供需系统及与水资源有关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影响因素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用变量记号和方程式表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在模型中增加盈余水量的回收再配置环节,通过设置盈余水量回收比例和回收延迟参数,探讨其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结果的影响,最后对此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并与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比较。【结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充分展现了区域供水量、需水量、用水量、回收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区域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通过改变盈余水量回收比例和回收延迟参数对模型进行验证,表明盈余水量回收机制设置合理,且盈余水量全部回收可明显增加区域的总供水量;与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配置结果相比,利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配置结果,使实例研究区域2015,2020和2030年的缺水量分别减少1 719,1 388和2 307万m3。【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合理、可靠,为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的苹果供应链终端环节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分别研究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和半方差模型对现有可供应资源优化配置后供应商所面临的收益和风险情况,并将2种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均值方差、半方差模型对资源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分散苹果最终销售价格风险,达到降低苹果供应链价格风险的目的。均值方差模型能有效提高供应价格的稳定性,而半方差模型能更优地降低供应价格风险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分类,分析了现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以水量、环境和各行业发展产值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轻型集材索道,设计穿轮配重轻型跑车,并阐述其工作原理.采用SolidWorks建立跑车的三维实体模型,应用HyperWorks建立跑车挡板有限元模型,通过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创建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对挡板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设置优化参数(设计变量为挡板厚度、目标函数为体积最小化)对挡板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以达到结构轻量化的目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跑车挡板模型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跑车整机质量下降了18.6%.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tionView的前悬架试验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ltair公司所提供的Motion View/Hyper Study模块,快速、方便地调用前悬架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前悬架的试验设计,得到因子与响应之间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研究内外拉杆球铰原有坐标变化对悬架性能的影响.悬架经DOE分析后直接进行优化,优化前悬架模型的铰链点得到最佳前束曲线.对优化前后前悬架前束角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优化后悬架的前束角曲线与目标曲线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分布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及生态效益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1986—2003年格局变化分析的基础上,以形成一个协调、稳定、效益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为目标,提出了流域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模拟实现了配置结果,并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经模拟配置后的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利于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婉  李鹏  于书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43-21146
选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优化的关系。在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主要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和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主要方法是模型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和空间配置模型。已有研究中,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空间配置模型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配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等,分析并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方法的发展弱势和现有模型无法完成从数量优化到空间配置的完整过程是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随着对配置结果精度和可行性要求的提高,空间配置模型的发展完善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同时开发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到空间格局配置的完整模型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动态规划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作物种植方案的优化。用这种方法可同时解决四个问题,即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比例、空间配置和最佳肥料分配方案。在线性规划中,把经济效益做为目标函数,生态效益做为约束条件,可解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线性规划约束条件中的产量等参数和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用动态规划求得,动态规划的y_k(X_k)通过线性规划和投氮效益表求得。动态规划方程的解是线性规划方程的起点,线性规划方程的解反过来也是动态规划方程的起点。对二个方程反复求解,最终可得到稳定最优解。在动态-线性规划方法下,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和约束条件中的参数在达到稳定最优解前都是不断变动的,这样就使规划结果比单纯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合理,更接近实际,更能反映生产条件的变化对作物种植方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作物种植方案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分类,分析了现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以水量、环境和各行业发展产值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