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期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编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T管引流的放置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身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情况,但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明显优于放置引流管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7例均行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管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或同时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至肝内Ⅱ~Ⅲ级胆管分支,切开狭窄段胆管,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对切开胆管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取净率91.9%。结论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管的可行性。方法:胆道结石患者135例分为两组:(1)放置“T”管组(n=70),按传统方法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放置“T”形管;(2)不放置“T”管组(n=65),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管。结果:不放置“T”形管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8.0±2.0)d,而放置“T”管组为(18.0±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放置“T”管的患者避免了因“T”形管引起的胆瘘并发胆汁。结论:在正确掌握患者适应证的前提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以不放置“T”形管为好。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3~2002年收治的胆道再手术病人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25~72岁.残余胆囊结石6例,胆囊管残株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8例,肝管结石15例,胆管损伤2例.均为1~3次手术后病人,其中第2次手术者15例,第3次手术者4例.第一次手术为单纯胆囊切除者17例,胆总管探查术11例,胆总管12指肠吻合4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2例;第二次手术胆总管探查术7例,胆总管12指肠吻合5例,胆肠Roux-y吻合3例;第三次手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例,胆肠Roux-y吻合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7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开腹手术组少[(40.3±10.9)mLvs(103.8±21.6)mL,(8.0±2.2)dvs(12.1±2.3)d,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8.1%vs25.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经皮肾微造瘘一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B超引导定位穿刺肾中盏或上盏,建立16F或18F经皮肾通道,采用输尿管镜代替经皮肾镜,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作内支架,4周拔除。结果本组7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5~175 min,所有患者均一期穿刺取石,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65)mL,平均住院时间9 d。术后随访3~6个月,未见结石存留。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微造瘘。应用输尿管镜治疗位于第4腰椎以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特点,可以一期施行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结石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和病理改变 ,一般处理较为困难 ,术后复发率高。本文对 95例肝胆管结石的肝左外叶作了切除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95例 ,男 36例 ,女 5 9例 ,年龄在 16~ 72岁 ,其中 31~5 0岁者 78例 (占 82 .1% )。 95例中有过 1次以上胆道手术史者24例 ,其中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9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7例 ,胆囊切除 4例 ,胆肠 Roux- Y吻合 3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1例。结石分布 :属左肝管胆总管结石 48例 ,左肝胆管结石 2 1例 ,左右肝管胆总管均…  相似文献   

8.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经后腰入路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15例。结果:14例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60~170 m in,平均80 m in;术中出血50~250 mL,平均70 mL。患者术后1d即可下床活动及恢复进食,住院5~12 d,平均7 d。1例中转开放手术,7d拆线出院。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微创、安全有效,是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51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3~7天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腹腔镜阑尾切除困难者,术者应熟练应用腹腔镜,针对不同困难原因,对症妥善处理,若应用腹腔镜不能安全处理者,应及时中转开腹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其中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缝合术68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开窗术5例,行输卵管吸引术24例。结果:95例包括流产型、破裂型、未破裂型保留输卵管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80±21)mL。2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1例予氨甲喋呤静注等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经综合治疗失败,再次在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术后1~6个月32例行输卵管通液术,通畅率为81.3%(26/32),宫内妊娠率为40.6%(13/32),重复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安全,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复孕率高,是保留输卵管功能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局限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局限性腹腔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均1次置管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成功率100%。术中抽液30~450 m L,平均105.0 m L;术后引流时间3~22 d,平均6.5 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5 d,平均1.8 d;B超复查积液完全消失1~7 d,平均4.5 d。术后导管堵塞3例,冲洗后复通2例;需要无菌导丝通管1例。19例均治愈,术后随访1~6月,无异常发现。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局限性腹腔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引流积液,控制炎症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腹腔局限性积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肝内1~3级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盆空肠Roux-y定向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92例。手术切开胆总管后,采用边夹、边切、边缝、边牵引方法逐渐向上显露和切开肝内1~3级胆管,取净结石,解除肝胆管狭窄,修整肝胆管成一个宽大、平整光滑的肝胆管盆;然后行肝胆管盆空肠Roux-y定向吻合术、并建立一个联合的抗返流装置,术后以胆系及溃疡病症状为内容随诊83例,随诊时间3个月~4年。结果疗效优者44例,良者34例,差者5例,优良率约达94%。92例术后均行胆道引流管造影,发现9例肝内胆管终末支有残石,残石率为9.8%。讨论了不横断胆总管的肝胆管盆Roux-y定向引流术的优越性,认为该术式既能取净结石及解除肝内胆管狭窄,又能抗食糜逆流和可避免术后并发消化性溃疡,因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制的单孔多通道装置,经后腹腔入路,在气腹完全腹腔镜下分离出输尿管结石嵌顿段,撤除单孔多通道装置在无气腹直视腹腔镜辅助下切开行输尿管取石、安置双J管、缝合,手术35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9例,输尿管中段结石6例.结果 所有手术都取得成功,手术时间40~68min,平均52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15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结石遗留.结论 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随临床实践、机械改进,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将得到更完善和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内高压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阻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腹腔内高压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阻塞的患者12例,采用乳胶管暂时性外引流解除阻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引流管通畅,每日脑脊液外引流量100-350 mL,平均(212.6±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患者43例为A组,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45例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逆行切除术可有效减少炎症水肿严重、与周边组织粘连较重及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胆总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经验。方法对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漏口缝合、切缘皮下穿刺抽液和(或)置管持续引流及术区加压包扎治愈7例,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治愈9例;行开颅手术修补治愈1例,行鼻内窥镜修补治愈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愈1例。结论 "不透水"缝合硬脑膜、术中恰当处理敞开的副鼻窦,是避免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对已发生脑脊液漏者,卧床、早期穿刺抽吸皮下积液伤口加压包扎或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脑脊液对大部分患者有效,无效及晚期患者需要再进行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8.
例 1,男 ,5 7岁 ,因腹痛伴恶心、眼黄 3d入院。体查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腹稍胀 ,腹肌稍紧张 ,全腹压痛 ,反跳痛不明显 ,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 ,肝区叩击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弱。CT提示肝内胆管、胆总管多发性结石 ,腹水 ,右肾囊肿。B超提示右肝、胆总管结石 ,腹腔积液 ,肠管扩张。胸片提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 ,心肺未见异常。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80 .7μmol/ L ,直接胆红素 5 1.5μ mol/ L ,碱性磷酸酶 191U/ L ,诊断 :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冲洗术。术中见腹腔内黄绿色胆汁样…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电视腹腔镜胆羹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4 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胆囊动脉、胆囊颈丝线结扎、顺式或逆式游离胆囊或顺逆结合游离胆囊、胆囊颈套扎等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4 7例患者中无并发症4 1例,平均住院日(6 .2土1.0 ) d。出血2例,保守治疗6~9d治愈;胆漏4例,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9~15 d治愈,另1例行剖腹胆囊管引流,16 d治愈。结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应用得当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减少剖腹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对合并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急性胆囊炎患者,更适合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21例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治疗原发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间断开放引流及规范化管理.结果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出院17例(腰大池置管6~60d),术后并发神经根疼痛2例(9.52%),引流管不通4例(19.05%),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脑脊液漏2例(9.52%),4例因全身衰竭仅留置1~4d死亡.结论 腰大池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开放引流管治疗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大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疗,无留置管脱出现象,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