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鳗鲡属的种类多,分布广,产量颇高,其肉质鲜美,在商品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世界各地鳗鲡渔业的发展甚为迅速,尤其是养鳗业的开拓,使其产量大幅度上升.当今世界上饲养鳗鲡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以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主;意大利,以色列、埃及、匈牙利等国养殖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为主;新西兰等国也在从事鳗鲡饲养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澳洲鳗鲡(A.australis)、欧洲鳗鲡(A.anguill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成体为试验材料,应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4种鳗鲡的眼球、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5种组织的8种同工酶(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脱氢酶GC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酸脱氢酶G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DH在5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7种同工酶(EST、LDH、MDH、GCDH、G6PD、ADH、SOD)在4种鳗鲡均表现出很强的组织特异性。4种鳗鲡的同工酶谱表型非常相似,在同一组织中同工酶的存在位点、表达形态、活性等方面是类似的,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性。应用酶谱差异指数D对4种鳗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日本鳗鲡和澳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4种鳗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郑建平(广东省肇庆市粮食局科技发展中心美国青蛙养殖场256020)日本鳗蛹(Anguillajaponica)属脊索动物队脊椎动物亚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日本鳗鲡(以下简称鳗鲡)肉质细嫩鲜美,内含多种维生...  相似文献   

4.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降海洄游的日本鳗鲡年龄、生长特性等的研究有限,以至于不能有效管护。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在长江靖江段捕得121尾降海洄游日本鳗鲡,并对其年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雌性个体要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比例为78∶43;(2)雌雄鳗鲡年龄、生长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雌鳗的平均年龄、体长、体质量以及平均生长速度[(5.50±1.18)龄、(654.9±67.6)mm、(522.1±176.2)g、(110.48±12.76)mm/a)]均显著大于雄鳗[(5.00±1.23)龄、(527.8±40.1)mm、(249.8±63.7)g、(96.46±16.75)mm/a)];(3)整个生活史中生长速度存在很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生长速度逐渐趋于0,而体质量生长速度存在拐点,雌鳗出现在4.80龄,雄鳗出现在2.63龄;(4)与其他水域相比,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年龄结构较小,而体长、体质量、渐进体长和渐进体质量则较大,这表明长江水域可能更适合日本鳗鲡的生长;(5)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可能源于生长策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澳洲鳗鲡的核型及银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以肾细胞作为材料,对澳洲鳗鲡 (Anguilla australis)的核型及银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澳洲鳗鲡2n=38,核型公式为2n=16m 4sm 18t,NF =58,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澳洲鳗鲡的sm2其中一条染色体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形态解剖和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成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分布,以及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和骨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玻璃鳗阶段,日本鳗鲡的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均已骨化完全,但肌间小骨并未出现。在鳗线阶段,体长5.2 cm以上的日本鳗鲡椎体小骨、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均已出现。其肌间小骨的骨化顺序不同于其他鲤科鱼类从尾部向前依次骨化,而是从头部向尾部依次骨化。这提示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可能与其不同的游泳方式有关,为今后研究肌间小骨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日本鳗鲡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 《饲料博览》1996,8(6):36-37
日本鳗鲡的营养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水产系(长春130118)赵文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水中人参”之称。鳗鲡养殖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沿海省份大规模兴起,目前已基本形成一稳定产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鳗鲡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 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性质,观察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异质性。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法。用阿利新蓝-沙黄O染色法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的肥大细胞效果较好;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一般,被染的肥大细胞数量很少;改良甲苯胺蓝甚至观察不到肥大细胞。日本鳗鲡肥大细胞数量不多,主要分布于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黏膜层的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结缔组织,少量分布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并且有沿血管周围分布的特点;肥大细胞体积小,且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AB/SO染色法效果最好,适用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适合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经过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血清及性腺组织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对血清内6种类固醇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17α-羟基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雌酮(estrone,E_1)、雌二醇(estradiol-17β,E_2)、雌三醇(estriol,E_3)]以及性腺中4种类固醇激素(T、DHP、E_2、E_3)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及性腺组织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9%~98%、75.6%~88.1%;方法检出限(S/N10)分别为0.1 ng/g、0.1 ng/m L。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中除E_3(难产时含量最高)外,其他5种类固醇激素均在产卵时含量最高;实验组日本鳗鲡性腺内E_2及DHP在难产时含量最高。对照组日本鳗鲡血清内E_1、E_3以及性腺内E_2、E_3在整个实验周期均未检测到。应用本方法对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内类固醇激素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高回收率、准确、稳定等特点,研究结果不仅对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对其他硬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鳗鲡(Anguilla japonica Temm et Schl)又名河鳗、白鳝,是海水繁殖、淡水肥育的降河性鱼类。由于它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所以它是举世公认的水产珍品.  相似文献   

14.
几种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消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为(6.48±0.23)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为试验对象,探讨4种单体氨基酸L-脯氨酸(L-Pro)、L-组氨酸(L-His)、L-丙氨酸(L-Ala)、L-甘氨酸(L-Gly)(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1.0%)对日本鳗鲡摄食率、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经4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L-His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10%、2.07 %/d、8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70 %/d、81.63%,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Pro时,日本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74%、1.98 %/d、85.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Ala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3%、1.92 %/d、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的L-Gly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1%、1.90 %/d、84.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单体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生长效果依次为L-His>L-Pro>L-Ala>L-Gly.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通过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靖江71尾日本鳗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构进行研究,筛选了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不同月份、不同规格的日本鳗鲡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筛选的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获得216个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98.15%,最低为91.20%,日本鳗鲡不同月份间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95.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77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33 2;小规格组A组(体长400 mm)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大规格组B组(体≥400 mm)。采用AMOVA分析组间和个体间的变异成分组成,以确定该江段日本鳗鲡的遗传结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研究表明,靖江段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的分化程度相对较弱,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6.
鳗鲡是优质名贵养殖鱼类,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试养,历经试验养殖、推广养殖和规模养殖3个阶段,如今已形成较完整的养殖生产体制。鳗鲡养殖区域多达11个省份,几乎遍及长江流经省份以及长江以南省份,主要产区为广东和福建2省。日本、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对鳗鲡的需求较为旺盛,为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创造了市场条件。然而,国内鳗鲡需求依然不大,加之其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和鳗鲡生长性风险,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不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高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蛋白酶并分析其酶学性质,为日本鳗鲡饲料的科学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及Sephadex G-100和Sephadex G-75两级凝胶柱层析纯化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PAGE鉴定蛋白酶纯度和亚基分子质量,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酶的分子质量,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酶的等电点,并研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pH、温度、金属离子和修饰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亚基分子质量为65.3ku,酶分子质量为260.3ku,等电点为8.23;该蛋白酶的最适pH为8.2,最适温度为55℃,米氏常数(Km)为4.832mg/m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269U/min。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在pH为6.6~9.0时表现稳定,在20~55℃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60℃以上稳定性迅速下降。Mg2+、Ca2+、Co2+、Ba2+、Mn2+、Cu2+、Zn2+和Hg2+对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的活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Hg2+的抑制作用最强,1 mmol/L Hg2+可使酶活力丧失87.63%;而Fe2+有激活作用,5mmol/L Fe2+可使酶活力提高134.53%。修饰剂EDTA、对氯汞苯甲酸(pCMB)和Cys对酶活力没有影响,苯甲酰基磺酰氟(PMSF)和二硫苏糖醇(DTT)对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由4条相同肽链组成,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二硫键是维持其活性所必需的,酶活力易受环境中酸碱度、温度和金属离子调控。  相似文献   

18.
免疫增强蓝藻作为日本鳗鲡黑仔饲料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1(Tα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通过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鳗鱼养殖流行性发病弧菌,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多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试验鱼的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0 g·kg-1.  相似文献   

19.
养殖鳗鲡种苗来源日趋多样,确定鳗苗种类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鳗鲡属鱼类mtDNA COI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21批次,共109个白苗期鳗鲡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应用该引物可以在所采集到的鳗鲡样品中扩增出652bp特异性基因片段,将样品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鳗鲡COI基因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共鉴定得7个种类归属,分别为日本鳗鲡A.japonica、美洲鳗鲡A.rostrata、欧洲鳗鲡A.anguilla、花鳗鲡A.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mossambica、吕宋鳗鲡A.luzonensis和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 pacifica。对COI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有很高节点支持率的主要类群。结果证实mtDNA COI基因在鳗鲡种类鉴定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此外,在种类的鉴定中发现其中1批次的样品定种错误,有1个批次的鳗鲡样品中存在有2个种类的混杂,提示在实际的苗种养殖及交易中,对鳗鲡的种类鉴定上仍存在一定的错误和混杂,有必要引入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更加方便和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拟指环虫在鳗鲡的寄生呈全球性分布,已成为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澳洲鳗鲡等养殖鳗鲡的主要寄生虫之一,虫体大量寄生及驱虫药物大量使用导致鱼体应激,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给鳗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综述鳗鲡寄生拟指环虫的分类地位、主要种类及感染宿主,在鳗鲡养殖过程中的流行趋势及虫体寄生宿主出现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研究和拟指环虫病防控技术现状,发现在鳗鲡拟指环虫病有效防控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尤其缺乏特效的防治药物,药物使用应激性产卵后导致二次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拟指环虫对美洲鳗鲡、欧洲鳗鲡等的特异性选择机制及药物使用后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虫体体外培养技术也未成熟,因此亟待研究拟指环虫离体培养模型,建立拟指环虫人工感染和传代系统,开展鳗鲡拟指环虫低毒性、低残留等安全控制药物的研制及口服驱虫药物的研发,并基于水体温度、pH、水流速、生物天敌等进一步加强拟指环虫生态防控技术和免疫防控技术研究,为鳗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