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更加便利。本文通过梳理2001—2017年间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特点、变动规律,发现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新加坡为主,出口量一直占东盟市场的64%以上;中国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额增长态势明显,对越南出口额增长最快;近年来绿茶相对于红茶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茶产品主要为大包装茶,但小包装绿茶近年来增速明显;小包装茶的平均价格波动较大,而大包装茶的平均价格较为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发挥各自茶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大力推广中华优秀茶文化,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中国茶叶"走出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3.
5.
茶叶发源于我国,在我国已经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上,茶叶也有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关。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就进一步显现出来,如经营秩序混乱,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整个茶叶贸易的竞争力。因此为有效确保我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认清当前茶叶贸易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有针对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从而提升中国茶叶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签署为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便利,考察RCEP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数据,在分析各国进出口现状基础上,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ESI)、贸易互补性指数(TCI)、贸易结合度指数(TI)、产业内贸易指数(GL)等指标,考察双边茶叶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出口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竞争性较为突出,茶叶出口长期具有比较优势,绿茶出口比较优势明显,而大包装红茶出口的比较优势落后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中国茶叶出口与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等茶叶出口相似度较高,在出口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中国与新西兰、文莱、澳大利亚等国的茶叶贸易互补性较高,与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和越南等双边茶叶贸易在个别年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双边茶叶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最后提出在RCEP框架下我国拓展潜在市场、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及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考察国人的茶叶消费偏好可知,多数消费者都具有显著的产品忠诚度,这或许与茶叶消费所蕴含的文化构件相关联。从而,这就使得我国区域茶叶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弱化。与此同时,海外消费者因面对多样化的国别产品选择范围,所以其市场竞争态势较为激烈。通过对茶叶市场投资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茶企的投资策略可围绕着:产品研发策略、销售包装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文化整合策略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国茶叶贸易市场投资活动来说,完善的投资机制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在当前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我国茶叶贸易活动的市场投资分析状况,乃至发展前景,将为我国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重要基础。本文拟从我国茶叶产业贸易活动的实施现状认知入手,结合我国茶叶贸易市场的具体投资分析,通过深层次分析我国茶叶贸易市场投资活动的前景预测及相关要求,从而探究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贸易面对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绿色消费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茶叶贸易过程中,遭遇到国外的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本文通过解析茶叶贸易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内涵及其关系,进一步探明茶叶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对我国如何应对茶叶贸易壁垒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19世纪茶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曾经占据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到了19世纪末由于生产方式落后,茶叶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税收杂多以及多年战乱中国出口茶叶急剧下降。茶叶贸易是近代中西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近代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茶叶贸易对茶叶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以及经济的繁荣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简单研究并分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对近代中国的茶叶贸易与西方的茶叶贸易进行了对比,并阐述了近代中国茶叶贸易衰减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茶叶出口的全盛时期。但自此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使我国茶叶生产与贸易一落千丈,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地失去了垄断地位。本文就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作一概述。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栽培距今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1628——1644年(明末崇祯年间),我国茶叶已输入俄国,不过为数甚 相似文献
13.
为全方位了解缅甸茶叶生产和贸易现状,采用《缅甸统计年鉴》《世界毒品报告》的茶叶种植规模数据和东盟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缅甸茶叶生产、贸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茶叶生产集中在北部,掸邦占比超80%;缅甸北部地区的茶叶替代种植效果显著,增幅为45.22%;缅甸茶叶单产较低,平均为373.68 kg/hm2,各地区单产由低到高依次为克耶邦、内比都、钦邦、曼德勒省、克伦邦、孟邦、掸邦、克钦邦和实皆省。缅甸各地区均不具备茶叶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SEij指数均<0),掸邦、克钦邦具有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EAIij指数> 1)。缅甸茶以出口贸易为主,主要为绿茶。缅甸绿茶对全球和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均呈由弱到强的趋势;缅甸红茶对全球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对中国的竞争优势指数为极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经过近五千年的发展和开发,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系统化的茶叶生产和经营体系。在世界茶叶贸易中,无论是我国茶叶的品牌影响力,还是茶叶产量,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整个竞争过程中的优势进一步显现。本文拟从国际市场上茶叶贸易的相关情况入手,结合分析我国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中的具体地位,通过细化我国不同茶叶类型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从而有效认识我国茶叶贸易对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叶经济贸易发展较快,已经形成很大的生产资源和生产量,名优茶快速健康发展,茶叶消费增长,茶叶出口形成规模水平.但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复杂和严峻,涉及茶叶体制转换(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外贸以及科研等领域的体制转换),茶叶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市场体制建立,茶类生产结构和新产品开发,内销市场开拓,外销市场拓展,科教兴茶及新时期茶文化发展等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理顺关系,并采取重点突破和逐步推进的方法,建立起茶叶市场经济新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贸易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在欧盟、日本相继对进口茶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我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全年茶叶出口量达28.7万吨,出口额5.47亿美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茶叶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了5亿美元大关[1].这也是茶产业继2005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世界第一后,取得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世界上种植茶树的国家有50多个,但形成生产规模、从事商品性茶叶生产的国家只有30多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现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再加上茶叶生产国内销的茶叶,近10年来世界茶叶处于供求基本平衡或供略大于求的状态。本文以国际茶叶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从宏观角度分析世界茶叶生产、出口、进口以及市场分布情况,以期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贸易有所帮助。 一、茶叶生产 1993年世界茶叶总产量3064340吨,其中红茶2588835吨,绿茶475505吨,茶叶总产量比1992年的2964186吨增加100154吨,增幅达3.38%。这主要是1993年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的气候良好,茶叶丰收,其中斯里兰卡比上一年增产30.42%,肯尼亚增产12.28%,印度增产7.69%,印度尼西亚增产5.02%。 在世界茶叶总产量中,亚洲国家达2671599吨,占87.19%;非洲国家339593吨,占11.08%;独联体国家70000吨,占2.28%;南美洲国家60600吨,占1.98%;大洋洲国家6600吨,占0.22%。产量居前5位的国家是:印度758063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入世十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稳定增长,出口额快速增加,推动中国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茶叶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对入世十年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从宏观上科学把握茶叶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贸易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一、中国茶叶出口的变动1.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变动入世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的变动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不快。2001年茶叶出口量为25.5万吨,加入世贸后连续5年增长,2006年达到304万吨,增长19.2%,2006年之后出口量增长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