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社会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需要适应社会生产,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学生实施技能培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高职院校、企业优势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当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在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还存在相关制度规章不健全、组织部门不完善、企业参与性较低、教学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与推广应用。因而高职院校应当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密切校企联系、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教学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技术、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五方面入手,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化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高职院校烹调专业服务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融入茶文化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二者的结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优化,另一方面茶文化机制的加入,在服务知识方面也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能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这正是茶文化的应用所提供的空间。本文拟从内涵欠缺角度看高职院校烹调专业服务课程教学的不足,结合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改革实施的紧迫性认知,通过探究"茶文化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的作用"导向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现代学徒制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活动开展实际看,构建完善有效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将为我们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深度挖掘其科研潜质,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拟从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开展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道精神理念的具体内涵理解,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考核与激励活动的实施现状,从而具体探究茶道精神影响下的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实施的"校企轮换三循环周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周期开展校企轮换、双序相融教学,通过三个循环教学周期,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智造计划推进的今天,加上互联网、、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高职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才,未来则是专门从事应用下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我国产业转型创新的今天,必须对高职教育模式,进行层次性革新。本文拟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活动的新变化认知入手,结合认知学徒制的内涵特点理解,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构建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探究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与“现代工匠”培育融合是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茶文化背景下,为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现代工匠”培育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本文拟从引言入手,对茶文化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现代工匠”培育融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范围、深层次的剖析了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现代工匠”培育融合现状,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现代工匠”培育融合路径,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影响因素的梳理与总结,整体把握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从现状与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机制。提出了以班级辅导员为"前线"主力,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后台"支撑,打造丰富活泼、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加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步伐,综合评价衡量学生的整体表现,最后打通家校共建的"任督二脉",切实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职教育活动的整体特色看,职业思维和实践内涵都是该教育活动的特色所在。因此,想要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整体思想认知和实践理解,通过充分结合和必然完善,从而促进整个高职教学活动。本文拟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创新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涵及价值认知,通过探究高职院校人才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整体价值,从而分析基于茶文化素养的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看到现代学徒制中更多是一种基于企业用人需要前提下,学校与企业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其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具体搭建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从而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完善价值的同时,解决了企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人才诉求。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时代背景认知入手,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涵探究,通过具体分析当前茶叶企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诉求理解,从而探究利用现代学徒制创新茶叶企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需要在具体融入时代诉求的重要诉求下,丰富创业理念,乃至创新创业思维,实际上,就成为当前我们认知整个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诉求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实施背景认知,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元素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思路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正在实施的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尽管其在整个教学机制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了成熟发展和完善构建,但是其与整个时代发展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认知入手,结合校园英语茶吧背后的文化内涵阐述,结合高职院校校园英语茶吧的运行要求认知,从而探究高职院校校园英语茶吧实践教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新形势看,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施系统化的激励与考核创新体系,不仅让老师更积极诠释自身职责,同时也让老师将个人智慧、积极性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全面创新,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的具体内涵及价值作用出发入手,注重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与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激励与考核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有所改善,饮茶和品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茶艺馆、酒店茶室和茶座的涌现要求不断增加茶艺人才,许多旅游管理专业院校中都开设了茶艺实践课程。如何创新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教学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则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分析"现代学徒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从而进一步增强茶艺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入手,分析当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进而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更好完成教学质量和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准。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资助工作是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高职院校在强化其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做好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资助工作,并且采用资助育人工作与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有机融合的方式,提升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水平。茶文化背景下,为实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向为了育人而资助的方向改变,需要结合茶文化背景的发展内涵、资源、思想,做好高职院校在茶文化背景下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而也能给予学生更好的资助和帮助,推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材、评价考核四方面对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以茶文化对比为例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各阶段中的导入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大力推行双创教育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职会展专业的课程构建。本文以《会展项目开发》这门课程为例,以更好地践行双创教育为目标,从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团队、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发,梳理并探讨了课程改革在"双创化"进程中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福建茶叶》2022,(4):236-238
明确了新形态下高职教育德智体美劳育人环境构建的背景及意义,受"表述的逻辑"等思维方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育人环境建设存在理念不清晰、举措不健全、亮点不突出等短板.以茶艺鉴赏与实践为例,阐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思想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启发和借鉴价值,就新形态下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乡间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对高职院校开展"乡间思政课"的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结合教学实例针对"乡间思政课"的开展方式进行了分析,从构建原则、条件保障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乡间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路径,并以茶乡为例对乡间思政课教育实践路径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政策出发,结合我国茶叶行业现今发展趋势,探索了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特色建设的岗课融合途径,强调校企协同育人,专业课程教育衔接岗位职业技能,促进双导师教学队伍和双证书职业培养方向,通过高职现代学徒制贯通知识、理论和实践教育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