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五角枫树形优美,树叶颜色绚丽,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树种之一.结合生产实践,从种子采集及处理、苗圃地整理、播种及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五角枫的育苗技术,并从整地、合理混交、栽植技术及造林后的抚育管护等方面总结了造林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4.
笔者介绍了五角枫的基本特性,从种子采收、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移植营养杯几方面介绍了五角枫的播种育苗技术.从整地、裸根苗造林、营养杯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五角枫人工造林技术,以期为五角枫的繁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总结辽西地区多年来五角枫容器育苗及荒地造林实践经验.五角枫容器育苗有种子采集、苗床制作、基质配备、催芽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而苗期管理包括松土除草、间苗、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流程.五角枫容器荒地造林有因地制宜地科学整地、营造阔叶混交林、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质苗木、辽西地区土壤解冻后春季造林等技术要... 相似文献
7.
五角枫多数生长在天然次生林内,很少有人工次生纯林。近年来由于绿化需要,开始了较大规模的五角枫城市绿化造林,但在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却较少。2013年至2014年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五角枫荒山荒地造林试验,现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是在以往困难地常规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选择耐旱耐瘠薄防火树种五角枫,在西峡县的浅山丘陵区粗马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困难地造林,通过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最终探索出提高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证明,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8.5%,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1%,截干深栽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1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4.7 cm。该试验的成功,为其他树种困难地造林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攻破了西峡县困难地造林技术瓶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更为西峡今后困难地造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红皮云杉生长速度较快,且具备较好的耐寒、耐旱特性,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适应性较强,属于吉林地区的主要树种,观赏价值与建筑价值较高。文章从吉林地区红皮云杉种植情况入手,分析了该地区红皮云杉苗木培育方法,提出红皮云杉造林技术要点,为该树种的繁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米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文章介绍了米锥营养袋苗培育及其造林技术,包括米锥的种子采集贮藏方法、播种和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上袋、移袋分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措施及其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树是我国著名珍贵乡土用材树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文章介绍了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其造林技术,包括樟树种子的采集贮藏方法、播种和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上袋、移袋分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措施及其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用元宝枫实生苗采用常规方法造林 ,需要 7年~10年才能开始结果 ,且良莠不齐 ,不能丰产稳产 ,经济效益低下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而用良种嫁接苗造林 ,可达到头年造林 ,第 2年或第 3年结果 ,第 4年形成产量 ,第 5年后进入盛果期 ,且连年丰产稳产 ,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元宝枫良种苗的培育方法 ,有嫁接、扦插、组培等 ,由于嫁接方法技术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 ,最易推广。所以 ,本文着重就元宝枫良种嫁接苗的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1 实生苗培育1.1 种子采集与储藏用于播种的种子 ,要采自优良、无病虫害的青壮年母树上。秋季种子充分成熟落… 相似文献
18.
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是我国濒危植物类群,目前野生群落数量急剧下降。人工混交林模式是拯救濒危植物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有关龙脑香科混交林的技术手段尚不完善。文章以 4 种龙脑香科树种——望天树 (Parashorea chinenesis)、青梅 (Hopea hainanensis)、坡垒 (Vatica mangachapoi)、具翼龙脑香 (Dipterocarpus alatus) 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红锥 (Castanoposis hystrix) 和桢楠 (Machilus chinensis)在相同面积的试验地内进行 1:1 数量的混交种植并对两块试验地进行两年(2018-2019 年)相同的补苗、人工抚育和追肥措施。研究发现与红锥混交种植的龙脑香科树种的树高和地径值显著高于与桢楠混合种植的龙脑香科树种。此外,4 个龙脑香科树种的长势差异明显:望天树和青梅的树高和地径在红锥混交林中皆高于桢楠混交林,而坡垒和具翼龙脑香的树高和地径在两块试验地中差异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