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浠水县进行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N肥施用量。结果表明:N肥的用量与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随着N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N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N肥施用量为10-13公斤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在相同磷、钾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早稻纹枯病逐渐加重。早稻施氮量217.5kg/hm2有利于早稻纹枯病的发生,施氮量285kg/hm2以上极有利于早稻纹枯病的发生。建议早稻施氮量控制在195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腐病的发生程度逐渐加重。由于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水稻生产上稻飞虱发生数量整体较少、稻曲病发生不严重,因此调查结果显示,氮肥用量与稻飞虱和稻曲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氮钾肥用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晚稻中9优288为材料,观察了氮肥和钾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施氮量增加,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kls、三化螟Scirpophpag in-certulas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水稻产量渐增,至最高产量后,继续增加氮肥施用量,则产量反而下降;水稻施钾量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发生危害减轻,在供试条件下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椒县地处皖东丘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纹枯病一直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水稻耐肥、高产大穗型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稻田无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纹枯病发生加剧,每年都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为了改变现状,实施有效防治,减少水稻产量损失,2000年以来,作者根据本县特点对一季中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发生特点1.1发生普遍,为害损失严重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县水稻纹枯病常发面积占种植总面积平均91.5%。病穴率一般12.4%~63.7%,严重田块100%;病株率一般5.6%~40.1%,严重的达91.3%;长期灌水未防治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与病虫发生情况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的发生逐渐加重,越到成熟期表现越明显;纹枯病和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而纹枯病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一、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提高,玉米叶片自下而上干枯严重,产量损失率提高。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及病株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73^※※、r2=0.9732^※※。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及病株率的回归式分别为y=0.39x1-2.41,y=0.43x2-11.94。拟定玉米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6.4,或病株率为37.1%。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氮肥、灌溉、插秧株数等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进行水稻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灌溉方式及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和灌水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关系最为密切,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不明显;在水稻生育后期减施尿素、合理灌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选用江苏地区常用的8个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宁麦13白粉病发病最重,在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的情况下病株率高达8824%,病叶率8431%,病指2903;扬麦系列品种白粉病发病程度较轻,扬麦22未见病株,扬麦16病株率为2667%,病叶率为2070%,病指为096,扬麦20病指为296,扬麦23病指为428。白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主要是千粒重明显下降,千粒重损失率宁麦13为361%,苏麦188为347%,扬麦系列千粒重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的调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其1、3、5和7级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29%、7.73%、10.73%和18.45%,纹枯病病情指数(x)与千粒重下降率(y1)的线性模型为y1=0.3485+4.8921x,与结实率降低率(%)(y2)的线性模型为y2=1.7655+11.8407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模型为y=1.2040+20.4680x。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的稻曲病发病相对较重,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到9.38%、5.06和12.17%、6.33,明显高于稻田中后期不追施氮肥和早期仅施农家肥的处理,后者的发病率和病指仅为3.92%、1.38和0.93%、0.25,同时,相同施肥水平下,孕穗期偏施氮肥易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以农家肥为底肥,适时适量追施的氮肥能降低稻曲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地区晚稻不同氮肥施用量与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不同施用量与病虫发生情况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的发生逐渐加重,越到成熟期表现越明显;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也随之加重,稻纵卷叶螟卷苞数量增加幅度和造成白叶发生率提高幅度随之提高;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但差异不甚明显;最高苗数逐渐增加,但营养消耗过大,导致病害加重,使有效穗减少,成穗率逐渐降低;实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通过系统分析认为,以每公顷施用氮肥(尿素)180.0 kg最为合理;每公顷氮肥多于180.0 kg或少于165.0kg都会导致减产,超过这个氮肥施用量越多,减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纹枯病系我省水稻的首要病害。为适应生产水平提高和水稻品种变更的需要,1979和1983~1984年,我们对不同施氮量对田间病程与产量损失的影响和药剂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一、田间病程 (一)病穴、病株的增长:亩产千斤左右的单季杂交水稻,纹枯病病穴率、病株率达到20%的日期分别在7月25~28日与7月30日~8月5日,病指达20是在8月15~21日。病穴率、病株率达60%的日期分别在8月8~18日与8月12~20日,病指最高值出现在9月中下旬,即病情停止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杂交棉高产的磷肥适宜施用量,以转基因杂交棉品种邯棉646为试材,设过磷酸钙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逐渐下降、产量逐渐提高,其中,磷肥施用量≤390 kg/hm~2时,增施磷肥,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显著降低,产量显著提高;继续增施磷肥,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略有降低、产量略有提高,与施磷量390 kg/hm~2处理指标差异均不明显。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认为邯棉646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39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旱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抗病性及产量有显著差异;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与播期的组合间,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发生及产量差异显著;中旱303和中旱221产量较高,不同播期试验中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均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11)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逐年上升,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受害麦田,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可达40%~50%。因此,必须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认识,加强防治,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1.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主要以菌核附着在寄主残体上或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菌核萌发侵染幼苗引起发病,一般三叶期前后开始见病斑,后有扩展,但病株率低,病害较轻。越冬期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