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白刺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方式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柴达木盆地的唐古特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白刺林区域,面积为6 m×6 m的12块,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处理1组、处理2组和处理3组,每个处理组3块,分3个平行。处理1组全面平茬处理,处理2组间隔平茬处理,处理3组一半平茬处理,在平茬后白刺萌发新生枝的时候对株高、冠幅、萌条、地径数等生长指标进行了测量,对白刺生长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处理组的株高、冠幅、萌条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处理1组的萌条数数量和地径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2组和处理3组的萌条数数量和地径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平茬处理能促进白刺生长,且以全面平茬处理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沙棘为材料,对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平茬方式的沙棘进行了平茬试验,测定了平茬后沙棘株高、冠幅、地径和成条比例及单株果实产量、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沙地和硬梁地上,沙棘平茬后株高生长以人工作业方式的为最大,冠幅、地径、萌条数和成条比例在三种作业方式下没有显著的差异;人工作业方式下单株果实产量最高,半机械作业方式和机械作业方式下单株果实产量无明显的差异;而全面平茬方式下沙棘生长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7.
8.
干旱区天然白刺平茬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干旱沙区,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人工平茬。平茬后,白刺萌芽时间虽较未平茬植株推迟12 d,但平均年生长量为未平茬的14倍,鲜质量为未平茬的4倍;白刺沙包0~100 cm平均含水率较未平茬的沙包高022个百分点。人工平茬促进了白刺的生长势,减少了白刺沙包蓄水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多年生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林干枯死亡率和提高防沙固沙能力,研究了花棒死亡率随树龄增加的动态变化和平茬对10~15年生花棒林更新复壮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生花棒死亡率提高明显,死亡率高达68.42%,随后逐年提高,应及时采取平茬措施进行更新复壮。10~15年生花棒林平茬后,没有植株死亡,树体萌蘖新枝数量、新枝生长量、根系分布范围和不同粗度根系数量均高于相同树龄对照(CK)不平茬处理,且树体萌蘖新枝数量、新枝生长量和不同粗度根系数量随着平茬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年生花棒平茬后发枝量、新枝长度、新枝粗度和直径≤2mm、2~10mm、≥10mm根系数量最高,分别为12.47个/株、141.29cm、11.41mm、151.07条、62.16条和23.21条,较对照(CK)不平茬处理分别提高了94.24%、67.78%、82.85%、49.41%、62.68%和54.42%。因此,建议以10年为一个生长周期对花棒进行平茬以降低干枯死亡率和提高防沙固沙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浓硫酸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浓硫酸对白刺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发现,处理时间在15 min内,白刺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但超过15 min,明显下降。发芽高峰出现的时间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前,白刺种子最佳的处理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长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拉善盟和民勤种源的蒸腾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3个种源的各个资源利用效率都较大.白刺幼苗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理反应和外在的生长量表型指标的差异,反映了各白刺种源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阿拉善白刺单株、群落生长季需水量,对阿拉善白刺群落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刺的蒸腾量随着地径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地径越大,蒸腾量越大。从液流变化规律看,白刺液流高峰出现在15:00左右。(2)阿拉善盟白刺各月日均耗水量最大的月份为7月,日平均液流量为1 154.3g·cm~(-2),各月耗水量大小依次为7月>8月>6月>9月>5月>10月。(3)以地径作为纯量,计算出白刺灌丛的日蒸腾总量和单株蒸腾量估算值分别为0.065m~3和0.000 4m~3。(4)阿拉善盟白刺的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34×10~8 m~3,实际生态需水量为3.23×10~8 m~3。 相似文献
15.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下水位对白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选择沙漠与绿洲过渡的大气干燥区以及绿洲与其东南缘黄河之间、靠近黄河西北岸的大气湿润区作为对比研究区段,分析地下水位在2种不同大气干燥程度下对白刺盖度、高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地下水位和大气干燥程度对白刺的盖度及高度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在绿洲外围干燥区段,白刺盖度、高度分别与地下水位表现出指数增长趋势;根据曲线拟合预测:盖度、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均为2500~9000mm。在湿润区段,白刺盖度、高度随地下水位分别表现出高斯变化曲线;高度生长比盖度表现出更宽的地下水位阈值;根据曲线拟合预测: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为1000~9000mm,盖度的最佳区间为2000~7500mm。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花棒更新复壮后及早达到一定的生长量,研究了不同平茬高度对死亡率、枝条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a生花棒平茬高度10、20、30、40cm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枝条生长量和根系数量,其中平茬高度20cm处理的死亡率最低,为2.60%,较对照(CK)降低了10.23个百分点,萌枝数、新梢长、新梢粗、冠幅和直径≤2mm、2~10mm、≥10mm根系数量均最高,分别为21.85条/株、192.32cm、1.56cm、1.92m、148.32条/株、60.34条/株和26.08条/株,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79.46%、106.29%、64.21%、54.84%、104.13%、111.65%和140.15%,且生长势表现为旺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建议多年生花棒采用20cm平茬来更新复壮,提高防沙固沙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对唐古特白刺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种基质配比对唐古特白刺进行容器扦插育苗试验,对不同基质引起的唐古特白刺根长、单株根系数目、新生枝数及新生枝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基质M1(50%泥炭+50%珍珠岩)中扦插的唐古特白刺根长最长,为68.0mm;平均新生枝数最多,为4.6条,效果最佳。基质M5(纯泥炭)中扦插的唐古特白刺,其单株根系数目最少,为43.1条;新生枝生长量最高,为12.7cm;基质M4(40%泥炭+60%栗钙土)最差。基质M1与基质M5比较适合唐古特白刺插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人工种植白刺和持续利用、保护天然白刺植被,确定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需水量,建设不同生态环境下区域配置,以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白刺植被群落不同立地条件下需水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地径因素,白刺阴坡的蒸腾速率明显大于白刺阳坡的蒸腾速率。(2)白刺沙包阴坡的蒸腾速率大于白刺沙包阳坡。(3)丘间地白刺阴坡和阳坡蒸腾速率相差不大,但白刺阳坡和阴坡蒸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即阳坡蒸腾速率大于阴坡蒸腾速率。白刺阳面蒸腾速率在上午及午间明显大于白刺阴面蒸腾速率,而在下午,白刺阳面蒸腾速率略小于阴面的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20.
在干旱荒漠区选取白刺人工造林1~3年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人工造林幼树生长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栽植年限的增长,白刺人工造林1~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白刺人工造林当年幼树生长较为缓慢,且容易出现干枝现象;2~3年后幼树随着年限的增长,其各项生长指标逐年增大。2)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排序为:半固定沙丘草沙障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丘间地。3)半固定沙地和草沙障地适宜白刺人工造林,丘间地和固定沙地不适宜白刺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