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我国是茶饮大国,饮茶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武夷岩茶是我国代表性茶叶之一,素有中国传统名茶之称。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当中,故此得名。武夷岩茶有诸多功效,包含提升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等,这也是国内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始终保持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质量、产量要求的提升,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开始应用。本文针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得到一种最科学合理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50-51
2009年是武夷岩茶收获颇丰的一年,举国上下的武夷岩茶热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迎接这个大好形势,生产企业不断添置高新加工设备、不断提高茶叶加工工艺以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初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工艺独特,技术性强,岩茶品质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初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关,需根据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控制好制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以适应茶叶的理化变化,提高武夷岩茶品质。  相似文献   

5.
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7.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养生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之后,各种与其相关的产品备受人们关注。我们必须认识到,如今大众消费理念更加成熟,人们不仅会选择品质良好的茶叶,同时对茶叶的外在包装、设计工作也有着较高要求。武夷岩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当前对武夷岩茶销售来说,想要有效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需要充分有效结合武夷地域文化,从而为其岩茶实现有效推广提供重要帮助。本文拟从优化茶叶包装设计工作的背景与价值分析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分析地域文化在武夷岩茶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武夷岩茶品种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原料,进行两批次试验,以人工控制做青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智能控制做青方法对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做青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智能做青的青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黄酮类总量均与人工控制做青无显著差异,毛茶品质相近。智能做青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武夷岩茶品质稳定性,实现武夷岩茶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对武夷肉桂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不同肥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国内外报导颇多,但对以内质为主的武夷岩茶,施用肥料种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依据福建省科委对岩茶名种肉桂中期鉴定会的要求,以武夷传统耕作法中的客土为基础,进行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比较试验。目的在于研究科学地应用肥培技术,以改变传统的客土为主,补偿肥力所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为武夷岩茶发展生产中在保证传统品质的前提下,提供高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武夷岩茶常用的烘焙加工方式进行探讨。对其工艺特点、茶叶品质的影响做了综合分析。依据实践提出一套机焙与炭焙相结合的岩茶烘焙方案,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审评术语之一。武夷岩茶经过传统而科学的工艺加工,再经烘焙后,在干茶条索表面出现颗粒状泡点,茶叶冲泡后,可见叶底有不规则隆起的颗粒状泡点,形似蛤蟆的背部,故称这一品质特点为"哈蟆背"。"蛤蟆背"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火功程度、品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14.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走向产业化是武夷岩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外,还远销美国、英国等地,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的开通和铁路的建成等外部条件日趋完善,加上武夷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日益扩大,武夷岩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就如何让武夷岩茶走向产业化作如下浅析。1 武夷岩茶产业的现状全市茶园面积6400hm2,产量4130t,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有9个,占总数的90%,村有76个,占总数的66%。户有22万户,占总数的61%。茶叶加工厂51家。销售门市…  相似文献   

16.
茶韵与岩韵     
巩志 《中国茶叶》2011,(11):38-39
当代茶圣吴觉先生在《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中,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是这样评说的:“方臻山川精英秀气之所钟,品具岩骨泉冽花香之胜。”说明福建武夷山这个地方茶叶的品质已达到“日臻完善,渐臻佳品。”其“岩骨花香”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韵味。这是对“岩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是茶中名品,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茶叶的形状特征与其茶品具有直接关联。基于Matlab,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武夷岩茶的茶叶面积、幅宽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Matlab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深入研究了基于Matlab的武夷岩茶形状特征的计算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是我国茶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众多受众。而在武夷岩茶当中,水仙茶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同时,在武夷山当地也具有很高的产量和销量,是国内外广大受众群体饮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武夷水仙茶的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工艺对于茶叶品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茶叶品质的全面降低,影响到武夷水仙茶产量和销量的同时,也难以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对于武夷水仙茶产业整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不同的武夷水仙茶加工生产单位、机构、企业需要重视不同加工工艺的运用,促使武夷水仙茶质量得到稳定的提升。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武夷水仙茶不同加工工艺对品质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武夷岩茶正岩山场部分茶园因长期不合理施用复合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正岩茶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本文对有机肥加复合肥与单独施复合肥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加复合肥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