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随机选取3个竹种:歪脚龙竹、坭竹、长叶苦竹,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叶片、主枝、小枝的硫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相同竹种作为参照。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硫元素含量最高,各竹种之间硫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竹种不同季节的各部位的硫含量均有变化,秋季硫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较秋季平均减少54.88%;竹类植物对于硫元素的吸收作用较强,叶片硫含量均高于国标的最高值2.0 g.kg-1,且叶片硫含量对环境二氧化硫变化具有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硫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讨竹类植物对滨海沙地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5.54%~50.47%,种间变异水平为7.55%~99.54%,叶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面积变异系数最高;小枝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12.41%~43.16%,种间变异水平为17.60%~95.65%,小枝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稠密度变异系数最高,这表明竹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和滨海沙地的适应潜力;功能性状在竹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枝长度、小枝直径、叶面积、叶稠密度受竹种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方位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上,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 viridivittata)、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 amoenus)和...  相似文献   

3.
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作用指标作为植物重要生理特性指标,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与周围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反映植物遗传特性以及植物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响应对策。因此,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指标与光合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竹类植物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为竹子经济栽培、经营管理、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文中总结了竹种光合特性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影响竹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子,评述竹类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内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响应,探讨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竹类植物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竹类植物不同部位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及其疗效 ,重点讨论了竹叶黄酮、竹叶多糖及竹叶叶绿素等竹类植物的衍生物在抗癌、抗衰老、抑菌、抗氧化等方面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具有克隆植物特有的双构件性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改变.文中从形态可塑性、生理可塑性、生物量可塑性、选择性放置(觅食行为)4个方面综述不同林冠环境下竹类植物的表型可塑性调节机制,总结相关研究现存问题,建议加强生理整合作用和选择性放置研究,在内在机制与分子层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小琴丝竹、青皮竹、粉箪竹、钓鱼竹、慈竹、罗汉竹、大叶凤尾竹、斑竹、硬头黄竹和苦竹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应的生理指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种低温胁迫后,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有较强的关联度,可以作为评价竹抗寒性的指标。根据与竹子抗寒性有较强关联度的生理指标对不同竹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很好地评定不同竹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大湖竹种园丛生竹种的收集及其耐寒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4 a调查分析了永安大湖竹种园所收集的丛生竹种的冻害情况,并对其与耐寒性有关的细胞膜透性,SOD、POD、PPO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竹属的孝顺竹及其变种、青皮竹及其变种、慈竹属的慈竹、金丝慈竹等21个丛生竹种的耐寒能力较强,在永安地区能够安全越冬和生长;丛生竹的叶片细胞膜透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PO酶活性均与竹种的耐寒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丛生竹种耐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耐寒性较高的竹种,如孝顺竹、椽竹等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但要作为一个耐寒性鉴定指标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超过80%的陆地维管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提高植物生产力、提升抗逆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协调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竹类植物因其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广受关注。作为丛枝菌根植物,AMF深刻影响了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文中从竹类植物AMF群落多样性,AMF对竹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群落扩展等的影响,竹类AMF定殖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进一步挖掘竹类AMF资源、开展竹林扩展过程中AMF介导机制长期动态研究、探究集约经营对AMF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长期影响、探析竹类植物生理整合背景下AMF的功能特点4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毛竹丛枝病与竹杆锈病是毛竹的主要病害。两种病害经常在毛竹林发生,严重影响毛竹生长。毛竹丛枝病毛竹丛枝病是毛竹林最常见的病害。发病初期,染病小枝第1节延伸成多节细长的蔓枝,病枝上叶片变成鳞片状。秋后或翌春,病枝端部常枯死,产生小侧枝。丛生侧枝逐年增多,逐渐长成鸟巢状或呈球状下垂丛生小枝群,故该病也称为竹扫帚病、竹雀巢病。  相似文献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碳同化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之一,无论C3还是C4植物中都存在。本研究就竹类植物4属8个竹种的成熟叶和云南箭竹老、中、嫩3个叶龄阶段及温室内、外成熟叶片中PEPC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种间成熟叶片中的PEPC含量不同;云南箭竹叶片中的PEPC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室外云南箭竹成熟叶片中PEPC含量变化明显大于温室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