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5年生白刺林和新淤地上18年生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刺造林后显著地促进了土壤脱盐,明显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新淤地上植树造林能有效抑制土壤返盐,培肥地力;不同类型林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没有差异,杨树、刺槐行间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革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巧%,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cm土层,60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mm细根在0-20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沙棘人工幼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造林方式营造的沙棘幼林生物量的研究,揭示了沙棘各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规律,确定了沙棘人工造林的最适立地类型和最佳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4.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沙棘水分特征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峁顶、阳坡、阴坡三种立地类型条件下的沙棘蒸腾特性,观测了环境因子、沙棘叶的蒸腾速率(Tr)以及植株生物量,以水分为主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生产力产生差异的生理生态学原理。结果表明:阳坡沙棘总蒸腾量较大,但在黄土高原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沙棘组织失水过多,自身很难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对生物产量的累积不利;相反阴坡沙棘蒸腾日较平缓,组织失水少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生物量累积较多。  相似文献   

6.
杨乐  张秀娟  吴楚  涂逸 《绿色科技》2022,(2):14-17,21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正常供磷170 mg/L(HP)和低磷胁迫0.68 mg/L(LP)两种处理,采用沙培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沙棘幼苗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沙棘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P<0.05)增加了植株的根冠比,高达45...  相似文献   

7.
在土壤不同干旱条件下沙棘耗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韩蕊莲  梁宗锁 《沙棘》1991,(4):33-35,38
  相似文献   

8.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1.8倍和1.2倍,主根和Ⅰ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近乎相同,而Ⅱ级和Ⅲ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则远远大于常规栽培。(3)滴灌栽培杨树林分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2.0、1.1倍,径级在5≤D<10 mm、10≤D<15 mm和D≥1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相近,而径级在D<1 mm和1≤D<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远大于常规栽培。(4)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的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40 cm的土层内,滴灌栽培4/5和常规栽培2/3的根系特别是吸收根(D<1 mm)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内。(5)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基部0~1.0 m的范围内,滴灌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株间方向(滴灌带铺设方向),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则相对均匀分布在树体四周。  相似文献   

9.
辽西丘陵区沙棘林生物量和生态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海洋  田力平 《沙棘》1992,5(3):7-12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林龄的沙棘的生长、生物量与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各器官热值、灰分、及养分含量,研究了不同年龄对沙棘燃烧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沙棘林木枝、主干、叶生物量与树龄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Quadratic模型对沙棘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增长动态进行拟合效果最好(R2 0.943~0.976);(2)沙棘不同林龄枝、主干、叶的热值整体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沙棘地上部分各器官灰分随着年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达到一定值之后又升高。沙棘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等不同立地下栽植沙棘,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1998-2000年),结果表明:沙棘在pH值为8.77~9.18的盐碱地栽植可以成活,草场围栏成效快,围护效果显著。废弃地栽植沙棘生长正常,株高达76.4cm,冠幅达79.2cm×76.2cm。  相似文献   

12.
沙棘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沙棘无性繁殖中,采用较先进的自控喷雾扫描装置,通过科学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筛选出最佳基质、最佳处理时间、最佳激素和激素配比浓度,构成一个最佳组成体系。在该体系里对扦插的侧根数、侧根长、苗高等均较对照分别提高98%~70%、55%。该技术的为沙棘树种和基因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沙棘醋因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无机盐、黄酮、胡萝卜素等生命活性成分,是果醋中的珍品,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目前沙棘醋的生产工艺中酒精发酵阶段基本都采用产酒干酵母,沙棘的特有风味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为加快生产普遍采用较高的发酵温度,使沙棘果富含的水溶性维生素不易很好保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利用从沙棘果表面分离的单一酵母菌原汁发酵法酿造产生酒精、利用恶臭醋酸杆菌的混合变种菌对沙棘果酒进行醋酸发酵制作沙棘醋、对制作出的沙棘醋进行勾兑等新方法,从沙棘果上自行分离纯化并经过DNA测序鉴定的产香酵母作为酒精发酵的酵母菌种,采用低温发酵工艺,研究一种沙棘醋生产的新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俄罗斯大果沙棘与中国沙棘之间抗旱性差异。以两个树种2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创造重度、中度、轻度干旱胁迫条件,定期测定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比较可以看出俄罗斯大果沙棘的抗旱性明显高于中国沙棘。对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固土林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沙棘林改土培肥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沙棘林土壤及枯枝落叶营养状况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林龄沙棘林地土壤和枯枝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不大,林地土壤中N全、P全、K全、Ca++、Mg++的含量分别为O.0306%-O.2902%、O.0843%-O.1779%、2.1274%-2.8207%,0.0026%-0.0182%、1.3375%×10-4-6.9385%×10-4;N速、P速、K速、CEC值分别为15.167%-52.267%、2.5747%-l4.l980%、78.8735%-33.4135%、8.1860-25.2595mg/kg。枯枝落叶的N全、P全、K全、Ca++、Mg++分别为1.2696%-11.6694%、0.0576%-0.1283%、0.6250%-0.9823%,2.0643%-3.8821%、0.2187%-0.3143%,且不同土层和林龄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沙棘林地土壤中有机质与N、P、K相关性最为密切。沙棘林地营养含量比相应的农田和草地的高得多,表现出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几个沙棘品种抗逆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耐盐碱性、耐寒性、耐水湿三项指标在温室盆钵内对HF-14、HF-4两个沙棘优良无性系及对照品种(楚伊)进行人工模拟抗逆性测定。其结果为:3个无性系对盐碱的耐受性均较强并无明显差别,可在中度以下盐碱地上栽培;3个无性系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长期持续干旱条件下,生长量明显下降,生长势衰弱,增加感病机会,应给予灌溉,3个无性系的耐旱次序为HF-4>HF-14>楚伊;3个无性系对水湿条件的耐受力基本相同,在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根系不发育,生长受到抑制,栽植沙棘不应选择低洼内涝,排水不良的地块。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大果沙棘在大庆盐碱土地区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大庆的盐碱土区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进行栽培试验,经过初期的观察、测定,对引进的21个品系品种进行了比较,初步筛选出"HS一6"等6个树高生长量较高的品种和"橙色"等9个产果量较高的品种,为生产造林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土壤含水率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种群数量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中国沙棘人工林持续4年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克隆种群数量、母株种群数量以及子株种群数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均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规律;随着年份增加克隆种群数量、子株种群数量最大值时最佳含水率不断升高;在同一土壤含水率情况下,母株存活数量和存活率则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9.
大果沙棘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和大棚2种培育环境下,分别对大果沙棘扦插枝条进行硬枝冷藏处理、硬枝生根粉处理、硬枝水浸泡处理、硬枝生根粉+水浸泡处理、硬枝冷藏+生根粉+水浸泡处理。通过测定扦插后不同阶段苗木成活率、平均苗高、平均根系长、地下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等指标,确定大果沙棘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技术为大棚内硬枝冷藏+生根粉+水浸泡处理,为西北地区沙棘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沙棘的综合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作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极强的克隆繁殖和空间拓展能力,成为了典型的克隆植物。不仅如此,其本身所具有的多重价值更值得去不断发掘。他以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成为了植物之最,同时,也是世界学术界发现的唯一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于一身的农作物,成为了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