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视野,使得当今世界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推动下,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影响至深,把中国优秀茶文化传统和"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相结合,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倡议,海外茶友圈更是遍布马来西亚、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为世界经济形势找到新的增长点,为共建茶文化共同体提供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呼吁人类应构建共同价值体系,齐心协力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经研究发现,全球各地的茶文化象征中出现不少普遍性特征,这些特征背后隐藏的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价值观念有不少共通之处。因此,研究茶文化的普遍性象征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初步探索全球各地茶文化中的普遍象征意义,并探析其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共鸣的部分,意在通过对茶文化普遍性象征的研究,促进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不仅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社会,亦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度把握以及全球各种危机难题的治本之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从伦理学角度出发,理应对人的自由、平等以及幸福等问题进行反思,坚持共在、共商、共担、共建与共享的伦理原则,为建构一个和而不同的新型国际社会做出必要的伦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智能时代——“玉米育种4.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必将为医疗、健康、农业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同时也为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回顾育种发展历史,作物育种技术的变迁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古近代耕作者基于表型观察开展的农作物驯化与农家品种选育;现代职业育种家借助遗传学与统计学知识,基于经验开展的新品种改良;分子育种工作者应用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技术定向改造作物性状。伴随人类社会步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时代,育种学已步入第4个历史时期。美国科学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学家Edwards Buckler教授提出"育种4.0"的理念,未来育种将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多技术支撑下,实现作物新品种的智能、高效、定向培育,最终推动育种学从"艺术"到"科学"到"智能"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梁丽云  张彧  黄婉君  班秋艳 《茶叶》2021,47(1):57-58
国际饮茶日设定说明了全世界人更重视茶,标志着茶文化发展到新高度.茶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保健功效,茶也具有社会效应.提倡饮茶,是中国人们生活将要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志;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标志,是人们更重视相互交流重要性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联合利华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最大的茶叶采购商和经销商,旗下的"立顿"是个年销售额数十亿欧元的茶叶品牌。我们坚持奉行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的品牌理念,100%甄选雨林联盟认证茶园的茶叶,实现可持续种植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生产的和谐发展,让人类世界和和美美!  相似文献   

7.
应用写作作为人类一种必不可少的参与社会公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应用写作的社会实践内容与理论研究也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确应用写作的社会性,并通过这一认识引导人们将应用写作发展与研究还原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写作理论、应用写作教学、应用写作实践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全面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凝聚多元异质族群走向共同体生活的内驱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向多元族群的团结与凝聚。在多元文化、异质族群交相融合发展的现实场域中,茶文化时代传播的价值更加彰显出其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文化意义。茶文化时代传播的文化意蕴在多元族群文化交融的进程中写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指向,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链接着茶文化的浸渍与涵养,阐发着茶文化时代传播的文化涵濡。据此,茶文化时代传播的意义彰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新视域,注解着二者时代演绎的实然态势。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的目标旨在加强合作,实现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及责任共同体。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贸易,促进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最广泛的语言,就需要加强对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在新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本文就对当前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新的建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不仅要发展茶叶贸易,更重要是传播"以和为贵"的中国茶文化,以和平发展价值理念为指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文拟通过分析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3-2018年度茶叶贸易情况,以质量安全抓手,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助政府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出口茶叶通关时效,助力福建茶叶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贸易,传播茶文化,将福建茶叶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一张历史与现实的名片。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近两年引起众多关注,从最初的可编程货币的区块链、基于区块链的可编程金融发展到区块链在其他行业的应用,那么如果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会计行业中运用,形成"财务共同体",这将会给传统会计带来哪些影响呢?本文从区块链对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监督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等五个方面阐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18年起"课程思政"建设的想法提出到今天,在全国形成了普遍氛围,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趋势。但是笔者为了杜绝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的现象,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成为推进"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融合,特申请了专项课题。笔者以所在法律文秘专业为例,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建立一套充分融合思政元素、以课程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延伸到实习直至学生就业的三全育人模式,以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许海 《福建茶叶》2016,(12):157-158
茶包装在起到保护茶的功能的同时,其包装材料、结构、视觉体现也在影响着人们对茶的认识,所以本文从茶包装的选材、结构到视觉设计上进行了讨论,并从"以物载物"、"以形解意"、"简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茶包装的材料使用及茶文化对茶包装的影响进行了趋势分析,希望茶包装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让人们在品茶之前便可感受到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重要论述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展现在植根于我国悠久的茶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础、继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成熟于一个不断递进深化的认知历程;理论逻辑体现在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折射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实践逻辑呈现在诠释茶道文化与阐发发展理念的有机融通、推动脱贫攻坚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科技赋能与促进产业兴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致力于携手世界各个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使人类团结到一起,共同抵御未来潜在的发展风险。我国在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层次的差异,借文化差异的契机向学生们传递跨文化知识,让学生们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尊重并理解,逐步培养学生们跨文化理解能力。从客观层次上来看,中西方茶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从中西方茶文化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为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中华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核心价值上具有一致性。这体现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传统茶文化思想在实践方法上的统一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传统茶文化思想在目标方向上的统一。对二者思想关系所蕴含的统一性进行梳理,从而更好推动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茶道精髓的"和"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把握好茶道"和"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远意义。论文探讨了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的功能,并从传承和发展好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角度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儒释道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礼、和、真、静"的茶人精神。茶文化融入图书馆可以提升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有效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图书馆包罗万象的文化精神也更能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本文从茶文化"得道"和"得韵"出发,提出茶文化融入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茶文化融入图书馆的模式,提出茶文化融入图书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社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国家在致力于促进各个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从行业发展来看,各行业也在期望通过实现"互联网+"来为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本文从我国跨境电商目前的出口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出发,分析茶行业在跨境电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一些解决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代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