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和让农民摆脱传统低利润的农耕作业,转而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在浙江省的民宿行业,大量的农民就利用了已有的自住房,结合当地的环境、茶文化、旅游开展旅游,提供食宿和相关文娱活动,紧密联系相关产业,实现了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本文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未来的发展目标,其中一条就是到2049年的时候,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振兴乡村是其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旅游作为最能快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肩负着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使命,发展特色茶乡旅游是大势所趋。对此,本文先论述了茶乡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然后分析了目前茶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中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产业之一,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潮州市凤凰镇为我国著名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凰单丛茶叶主产区,近年来以“茶”为媒,撬动茶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茶文化旅游开发。文章从凤凰镇茶旅融合现状入手,剖析茶文化旅游发展困境与短板,探索与论述其开发路径,以期为凤凰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旅力量,助力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设计不断加深.以杭州西湖茶庄为例,从标准化视角下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构建茶民宿保障机制,包括打造特色客房、提供特色活动、健全服务机制三个部分.充分利用乡村优势,让茶文化理念完美的融入到民宿设计中,为茶文化融入民宿服务设计的规范化、统一化、可复制、可推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乡村旅游系统化开发过程中,民宿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内容,也就是通过对传统民居进行适当改造,从而融入能够有效吸引人们消费和体验的元素,进而实现整个贵州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旅体验模式下贵州民宿开发的具体资源优势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旅体验模式下对贵州民宿开发的相关要求,通过融入当前基于贵州茶旅体验的民宿发展模式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基于贵州茶旅体验的民宿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家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传统农业发展亟待变革,如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社会研究课题。由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部分农村地区茶文化发展水平高,乡村经济发展中茶文化产业成为重要发展举措。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针对我国三农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方案的提出为我国农村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的指导意见,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茶乡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站在社区居民获得感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整体发展,才能有获得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华 《广东茶业》2023,(5):27-31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茶文化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茶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如茶文化市场化过度、茶文化传统知识流失严重以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建立茶文化传承机构服务乡村建设,培养茶文化传承人才,推广茶文化教育;发展茶文化旅游,利用茶叶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研发创新茶产品,引进新技术,提升茶叶质量和安全以及建立茶文化交流平台,弘扬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以期有效地推动茶文化保护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勾勒出乡村振兴的伟大发展蓝图,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茶产业作为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农村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文章在介绍农村茶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以及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茶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产业,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因此,本文将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意义,如促使乡村旅游产业能够持续发展、促使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以及促使乡村旅游产业能够跨越发展,并分析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基于全域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一是合理布局乡村旅游产业,二是实施乡村旅游+模式,三是挖掘乡村旅游品牌价值,四是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五是促进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旨在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涉茶4A景区1个、3A景区2个,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田县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现状,针对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现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特色不足、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茶园景区建设、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知名品牌塑造、加快品牌宣传推广6方面提出发展措施,以期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即是茶文化。茶文化能够彰显出永恒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魅力。中国文化千年传承,茶文化也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茶文化系统。推广茶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进步,对人们文化生活丰富性提升等,推动文化交流,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就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茶园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火热进行,带动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相融合发展,对产茶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生态茶园的基本模式、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的概况,还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整合分析,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策划,乡村景区管理以及乡村景观设计。最后,综合探究乡村旅游与生态茶园一体化开发模式的可行性。生态茶园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8,(7)
这是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最为动人的梦想,这是回旋在亿万农民心中最为深切的期盼。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制定了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乡村振兴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精准扶贫理念,探索中国茶乡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依托优质的茶园自然生态系统、根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浓郁的乡土民俗文化、构建完善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设计体验式旅游产品,结合“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各区域的资源挖掘,逐渐产生更多、更为新颖的理念,为不同区域乡村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而有关于茶乡的开发理念相对较少,甚至在诸多地区还没有意识到茶乡能够被开发建设。这主要是源于茶乡本身的经济效益较好,与其他乡村的经济差距较大,本身并不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误区,茶乡之中具备丰富的茶文化,具有深刻的挖掘价值。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乡茶文化价值挖掘与旅游开发进行探索,以期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18.
海南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开始步入乡村区域旅游竞争的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都市人在快节奏、高压力及高污染生活下衍生出的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文立足于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剖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差异化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带动了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功能逐渐被重视。本研究首先分析运河文化资源对发展茶文化民宿的影响,通过访谈政府主管领导、行业专家、游客,收集相关数据,了解茶文化运河民宿发展现状,提出具有聊城区域特色的茶文化运河民宿发展建议,期望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运河沿线城市等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发展运河茶文化民宿影响理论。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关键在人。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加强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乡村人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