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除角作为奶牛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当今我国部分奶牛场仅对7—30日龄犊牛采取药物或烧烙除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因奶牛日龄较小,易造成除角后的终身神经障碍性后遗症(约占4—5%)。笔者对4—15月龄奶牛采用“低位除角”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一技术在世界奶牛业发达国家已经应用,在我国尚属首次。现将奶牛低位除角技术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奶件的选择在8511农场第六牧场随机选出4—15月龄  相似文献   

2.
1奶用牛犊为什么要除角?奶牛坚硬的牛角会划伤其他奶牛,尤其是乳房部,此外还有可能伤害饲养管理人员,使牛群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要适时给牛犊除角,使牛群变成无角牛群。2什么时候给牛犊除角?最适宜除角的日龄为出生后10~15天,最迟不能超过20天,因为角在犊牛生后30天就能长出。3牛犊除角的原理是什么?角是动物的被毛系统,与皮肤是同一来源。生角的部位在额顶部的两角芽,即左右两个“穴”。被毛卷缩,角芽的直径大约为0.65厘米,如果把这个部位的表皮、真皮彻底切除,就不能长出角。4现在牛犊除角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应用电热牛犊除…  相似文献   

3.
1 奶牛发情的表现 奶牛发育到一定阶段(一般8~12月龄之间),渐趋成熟的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变化,称为发情.第一次发情是该牛繁殖档案的起始日.若14月龄还无初情征兆,要做检查,判定原因并进行技术处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牛群的发情周期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相似文献   

4.
奶牛繁殖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奶牛发情的表现 奶牛发育到一定阶段(一般8-12月龄之间),渐趋成熟的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变化,称为发情。第一次发情是该牛繁殖档案的起始日。若14月龄还无初情征兆,要做检查,判定原因并进行技术处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牛群的发情周期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马树东等同志在《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年第1期上发表的“奶牛低位除角技术的试验报告”一文,虽然除角效果较好,但我们认为存在选用器具和药械较多、操作过程麻烦和成本高等弊端。我们应用氢氧化钠犊牛去角法可解决以上问题。材料少,仅用氢氧化钠(化学试剂)、毛剪、镊子和脱脂棉。方法是在犊牛出生后7~15天进行。采用站立抱头或侧卧按头保定。用大拇指和中指找到两角所在位置,剪毛。用小瓶装一定量氢氧化钠,加少许  相似文献   

6.
犊牛是指出生至满6月龄的牛,其中分为哺乳犊牛和断乳犊牛。对犊牛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促进奶牛生产,提高犊牛成活率,培养健的犊牛群,使育成牛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加强犊牛培育也是提高牛群质量,创建高产牛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奶牛初产月龄与其利用年限和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某正规牛场荷斯坦奶牛牛群档案和生产性能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发现初产月龄在25-27月龄的奶牛利用年限最高,初次产犊月龄在24-29之间的奶牛生产性能较高,以期对畜牧生产工作有所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镇赵庄村奶牛饲养者李长平,从牛舍驱赶牛群时发现,由于奶牛互相拥挤,1头3岁奶牛在槽角拐弯处,突然摔倒.自行挣扎爬起后,随牛群走向运动场。距运动场约20米处,该牛后躯出现摇晃,站立不稳.随即蹲于地上,再也未能站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效益的牛群结构组成以及以色列DHI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笔者认为,高效益的牛群组成为,牛群内有少量高产牛和多数中低产牛;DHI技术对于发现制约奶牛产奶量提高的限制因素有重要作用;以色列的DHI技术体系对中国的奶牛养殖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很多饲养者为了提高牛群的繁殖能力,常常将奶牛的初配年龄提前。初次交配年龄为16~17个月,相比较于21~22月龄初配,第一胎时的泌乳能力与后者并无多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奶牛牛群改良(DHI)是奶牛牛群改良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它为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繁殖管理、育种管理提供了可度量的标尺,是世界普遍应用的奶牛生产管理的综合技术。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产业创新团队资助。  相似文献   

12.
养殖户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常常因为去角工作,给以后的饲养过程带来大的麻烦。大多数奶牛在犊牛时期都没有进行去角.致使到了育成牛和成牛的时候由于牛角过于锐利,进而攻击人畜,给饲养员带来了人身伤害.给同群的奶牛造成外伤。这样牛群中因此而造成外伤性疾病比例增加,给奶牛饲养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犊牛时期对其进行去角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去角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是改善牛群质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文章系统概述了DHI技术体系的概念与技术流程、DHI报告的内容与分析及其对牛场的指导作用、DHI技术应用的效果,旨在为牛场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丹东市振安区某奶牛饲养专业户,家中共饲黑白花奶牛28头,其中有5头是在6月末由外地入,未做隔离饲养便直接放入自家牛群中,而且畜经常放牧于低洼地带或河沟两旁。2010年7月发现两头犊牛(分别为2月龄和6月龄)和一头成牛神沉郁,呼吸加快  相似文献   

15.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生产中人们希望母牛多产母犊以加快奶牛群的扩繁速度和提高牛群的产奶量,因此对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就成为了奶牛繁殖科研工作者所关心的课题。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将奶牛种公牛的精子通过精子分离仪使含X、含Y染色体精子得到有效的分离,将分离后得到的X精子进行分装冷冻制成冻精细管,进行奶牛的人工授精,从而使母牛怀孕产母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性状表现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要提高牛群的生产水平,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和及时防治各种疾病等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改善牛群的遗传素质,提高优秀高产基因的频率。为了加快江西省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应主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DHI技术通过了解牛群和个体的遗传进展、产奶水平、奶的质量与奶牛繁殖等,可对个体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对于奶牛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DHI在国内外的应用,分析了DHI目前在陕西奶牛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又称奶牛群遗传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DHI技术是通过个体产奶牛奶样数据(即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以及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找出并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中的问题。DHI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100多年的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英国从1964年开始使用牛副结核病疫苗以来的情况。1975年共在462个牛群中使用了该疫苗,其中肉牛群68个(14.8%);奶牛群381个(82.5%);奶、肉牛混合群13个(2.7%)。这些数字代表了英国每一千个有成年奶牛和肉牛的牛群中三个群的疫苗接种率。该疫苗已用于发病率相等高的牛群,尤其是奶牛群。共对231个牛群的发病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牛群中的所有犊牛至少有4年接种了疫苗,在此期间一直是自繁自养的。在牛的品种及牛群类型上均保持原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后平均4年就能消灭本病。有9.7%的牛群于接种疫苗后的第十年仍出现临诊病例。要达到无病状态所需的年数明显地受到管理措施的影响;提供管道式饮水设施和淘汰临诊病牛后裔均有助于灭病。接种疫苗前的发病率、牛群大小及其品种对牛群成为无临诊疾病的时间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