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试验,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是一条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糯玉米加工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晋单(糯)41玉米及其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晋单(糯)41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速冻保鲜和真空保鲜加工技术;在糯玉米产业化中品种、技术、产品之间的紧密关系:品种决定产品档次和种植加工效益,品种又必需有配套的栽培、保鲜加工技术作依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性,保证加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晋单(糯)41的育成和产业化开发形成了山西省地方性龙头产业,并对我国糯玉米的科研育种、生产开发、加工增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优质鲜食及加工型紫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的遗传背景、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适种区域和加工价值等品种特性。同时,初步探究了徐紫薯8号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以促进鲜食及加工利用甘薯品种的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氨基酸液肥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型植物氨基酸液肥在糯玉米上的施用,探索出鲜食糯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氨基酸液肥能改善植物的生理活动。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使同化产物增加。促进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起到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株高、叶面积指数增加,扩大了光合叶面积,为产量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祎振 《作物研究》2007,21(3):289-291
本文提出优良的糯玉米新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是促进糯玉米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北京市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银糯1号“的为例,论述其选育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为达到生产优质、丰产、绿色的“银糯1号“糯玉米,而提出一系列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择地、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和保鲜等.鲜食采收期确定为授粉后第22~28d是各种营养物质积累最佳和风味品质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长泰区为闽南地区甜、糯玉米主要种植区,年种植玉米占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0%以上。为确保甜、糯玉米高产、优质、高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施甜、糯玉米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长泰区种植、推广的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糯玉米以美国研究和利用最多,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饲料,基本不作为鲜食玉米。我国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糯玉米种质创新、组配模式优化、新品种培育、品质改良等方面均具有中国特色,在一些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京科糯2000等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糯玉米产业的整体发展。综述国内外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糯玉米育种创新点,为我国糯玉米产业在玉米调结构、转方式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鲜果穗销售为主、加工为辅,加强甜加糯新类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糯玉米秸秆有效利用,高端特色,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早熟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产上糯玉米品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苏科花糯2008的成功育成过程,明确糯玉米的育种目标为优质(食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高产稳产、早熟,探讨选育思路、种质创新和各性状选择方法,并提出今后糯玉米种质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的遗传育种及加工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糯玉米是一种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特用型玉米。本文简述了糯玉米的基因定位,糯质性遗传,育种目标,自交系与杂交种的选 方法及其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方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鲜食糯玉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的糯玉米品种繁多,品种杂、乱现象严重,有的品种生态适应性差,真正高产、优质的品种少,缺乏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产品达标率低,常常给种植的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开发适宜南方生态条件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对南方鲜食糯玉米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以自选系HN01作母本,自选系HN02作父本于2000年选育了糯玉米单交种科湘糯玉1号.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植株整齐一致,果穗大小均匀,鲜食品质较优,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好,适宜湖南省种植,已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全面分析了湖南省主要病虫灾害的现状、发生趋势,认为随着水稻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的变革以及水稻新品种的应用,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危害性的变化,将使病虫害问题更加突出。在对抗性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效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抗病虫品种选育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利用的方法及利用的前景。Suwan-1、墨白1号,ETO复合种是广泛利用的热带种质,Yucatan是有待开发利用的热带种质,已育成了Nc296、NZ1A辐苏1,等113等优良自交系和78599、9961,等优良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系统介绍了耐密型玉米品种概念的由来、耐密型的内涵和特征及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方法,并提出了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加快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进程,大力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并辅以配套栽培技术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豫玉22及其大面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玉22是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自审定以来,短短几年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成为一些省区的主栽品种.本文就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大面积应用情况作简要介绍.该品种成功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也将促进我国种子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是水稻生产发展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优质生产的起伏,高产与优质之间的发展关系;在简要比较优质稻品种、优质稻谷和优质大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优质栽培的主攻目标;在探讨遗传、环境和栽培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指出高产与优质栽培的矛盾在于产量和食味品质提升对幼穗分化期N养分需求的不一致;提出了以前期促长精准控施穗肥N为核心的水稻高产与优质相协调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沈单16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选的自交系沈137和外引自交系K12组配的普通玉米杂交种.沈单16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2000~2003年沈单1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00万hm2,是我国目前年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之一,并且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优良玉米自交系ZK02—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K02-2玉米自交系是昌7—2和H21杂交后结合配合力测定,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ZK02—2作父本组配的洛玉2号、洛玉4号和洛玉5号高产优质、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湘南丘岗地区水稻轻简施肥技术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在几种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前期早发不明显,中期成穗率高,后期根旺叶健不早衰;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的吸收量具有相似性;早稻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最低,绝大部分氮、磷、钾养分是在中、后期吸收的,晚稻前期的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早稻,后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大多低于早稻,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各轻简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早稻对氮和磷的表观利用率,以“湘珠专用肥”处理效果最好,但不能提高早稻对钾的表观利用率;晚稻轻简施肥处理“湘珠专用肥”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肥料氮和钾的表观利用率。轻简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0.
鲁花11号是莱阳农学院以花28为母本,534-211为父本,杂种F1代经激光诱变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旱耐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稳定性好,是近10年来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高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系统总结和研究表明,鲁花11号的丰产性状与高产效应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