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互轮回选择最初是由Comstock等(1949)提出的,因为选择是基于群体间杂交种的表现而进行的,几乎任何基因作用形式都能在这些杂交种中表达出来,所以预期该方法可以同时有效地改良两份种质材料供杂交玉米育种利用。在选择的高代轮回中,群体自身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将得到提高,因此  相似文献   

2.
BSSS和BSCB_1玉米群体相互轮回选择后的群体间遗传变量B.J.Schincker等轮回选择的成功与否既决定于如何估算目标群体的改良,也决定于群体内的优良个体。群体总体表现的改变是由于群体内优良等位基因频率的增加。轮回选择还应保持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交互轮回选择(RRS)最先由Comstock等(1949)提出,利用加性及非加性遗传效应来提高两个群体间杂交种选择效应。两个亲本群体的互补性改良使两群体间杂交水平得以提高,这无疑是制订杂交种育种计划的科学途径(Hallauer,1987)。早在1949年,依阿华州即将综合种BSSS  相似文献   

4.
BSSS和BSCB1玉米群体相互轮回选择后的杂种增益F.J.Bteran,A.R.Halaue玉米育种目的是鉴定优良基因型以用于杂交种。使用轮回选择方法是为了逐渐增加玉米群体内有利基因型频率,并因此增加从那些群体中获取改良基因型的可能性。Shul(1...  相似文献   

5.
玉米群体的轮回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控制籽粒产量的优良等位基因频率,对玉米群体进行轮回选择。对轮回选择群体进行评价,以估计对改良籽粒产量的选择反应,和比较不同方法对改良籽粒产量的相对效应。在4种田间环境里对10个群体及其改良品系以及原始群体和改良系的S_1代进行了评价。估计10个群体及其S_1代对不同选择方  相似文献   

6.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兰C0的产量提高7.84%,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个群体本身的产量变化不显著。群体间的平均杂种优势也从改良前的9.86%提高到改良后的16.29%。根据SSR标记计算,相互轮回选择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法对桂综3号和桂苏综两个热带复合群体进行两轮改良后, 选用黄早四、掖478、丹340、Mo17等4个测验种作母本,各轮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效分别为53、645、390 kg/hm2;群体组合超亲优势由5.7%提高到13.5%。C2群体与C0相比,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他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选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出籽率和千粒重是随轮次改良向增加方向发展,秃尖长也随着减少,其他性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玉米群体的表型轮回选择С.И.Мустяца,С.И.Мистрец,Л.П.Нужн培育具有有益经济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的效果取决于对自花授粉的原始群体的筛选和改良程度。为增加有利的加性作用基因数量,丰富遗传基质,利用各种轮回育种的方法,其方法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9.
四轮轮回选择后玉米胚乳硬度的选择效应及农艺性状的相应变化K.J.Gavanaugh等改良玉米籽粒品质,尤其是增加胚乳硬度,在美国变得日益重要。胚乳相对较硬的籽粒在出口上很受欢迎,因为可减少籽粒破碎及害虫和病原菌的侵染(Troyer,1991a;等)已...  相似文献   

10.
玉米晚熟群体早开花性状的轮回选择М.В.Чумак,А.И.Супруно众所周知,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杂交亲本的遗传差异程度(Браун,1979;Спрэт,1979)。在缩短营养生长期的长期育种计划中利用晚熟材料,能够将晚熟材料中积累的部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泽斌  田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1):018-020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5个环境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三次重复,对吉综A(简称JZA)和吉综B(简称JZB)各轮改良群体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鉴定,以评价5轮相互轮回选择的直接选择进展和相关选择进展。联合方差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表明:JZA和JZB及其杂交组合直接选择性状产量进展显著,每轮增加0.29* *(4.6%)、0.16* *(2.4%)和0.37* *(5.6%)吨/公顷。其它性状的相关选择响应估测结果表明:JZA和JZB及其杂交组合穗长、株高、穗位随选择轮数增加而增加,群体间组合百粒重显著增加,抽丝日数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S1后代轮回选择法,对北方早熟春玉米群体进行了二轮轮回选择;发现C1比C0提高5%以上遗传进度的性状有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等性状,抽丝日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等性状进度均不足5%,丝黑穗病本轮选择后下降1.8%,抗大斑病有所增加,二轮选择优选株比较发现,单株籽凿产量,粒行数,行粒数,穗长等C1较C2遗传进展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生玉米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生玉米与常规杂交种,自交系杂交F1代及以后自交各代都能出现对生株;自由授粉的对生隔离群体一般都可保持34%以上的对生株;而选择对生频率高的对生株做亲本,相互杂交后可获得对生株在50%左右的对生组合。利用对生玉米的双穗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有可能促使玉米育种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向轮回选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粗缩病特性改良,不仅能提高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也随之提高了其组成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玉米抗粗缩病的性状为了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控制。一般自交系的抗病基因都不太纯合,这是抗病改良的基础。对自交系进行定向轮选的过程,是微效抗病基因向个体集中和量值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两个西班牙玉米群体的遗传方差估计R.A.Malvar等大多数栽培玉米杂交种狭窄的遗传基础使人们对现有玉米种质更感兴趣。眼下,美国出售的大部分玉米种子都来自玉米带马齿玉米种类,且这些种类中仅有一少部分变异被利用。欧洲的情况与此极为雷同。这些来自玉米带材...  相似文献   

17.
轮回选择是玉米育种程序中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它作物中也日趋重要。Sprague等(1977)、Gardner(1978)、Hallauer等(1978)、Hallauer(1984)对不同的轮回选择方法及应用已有过讨论。用于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法包括混合选择、S_1、S_5、全同胞群体(FS)、修改FS(MFS)、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特性的遗传基础及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定向轮回选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粗缩病特性改良,不仅能提高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也随之提高了其组成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玉米抗粗缩病的性状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控制。一般自交系的抗病基因都不太纯合,这是抗病改良的基础。对自交系进行定向轮选的过程,是微效抗病基因向个体集中和量值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F_2玉米群体的4轮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响应P.Landi,E.Frascaroli轮回选择是长期的、重复的育种程序,目的在于逐渐增加控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上的有利等位基因频率。有人曾对玉米进行了高强度地轮回选择,最常使用的基础群体是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  相似文献   

20.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王金君,内英吉,陈玉库(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处于爬坡阶段,在育种目标、选系材料和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玉米品种群体改良。采用先进的轮回选择方法,创造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玉米群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