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俭  舒会友  林兆京 《畜禽业》2004,(10):60-61
在我国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养猪等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努力下,从育种、营养、饲养管理各方面对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猪肉产量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却淡化了养猪业(尤其规模化饲养)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猪肉的卫生、安全、品质等问题的研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在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因此,重视食品安全,生产无公害的畜禽产品,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鱼类育种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鱼类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改良养殖品种,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各国的科学工作者除了不断改善管理方式、改进养殖技术外,在鱼类育种方面还进行了不少的工作。但与家禽和家畜的育种工作相比,鱼类育种仅局限于较少的品种。鱼类的育种工作大致包括下列几个内容:  相似文献   

3.
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了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蟹农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稻田生态培育蟹种过程中,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种,优化育种技术,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育种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种用药,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据跟踪调查,苗种在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种质等方面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紫菜(Pyropia/Porphyra)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育种技术、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3个方面综述了紫菜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育种技术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分子遗传育种在探索之中。育种目标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变化、不同海区环境,培育耐高温、耐低盐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中国已培育出紫菜新品种6个,其中坛紫菜4个,条斑紫菜2个。最后,作者提出中国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期望良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紫菜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陆水体渔业,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相继成功,淡水渔业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肥水养鱼、多规格混养、实行大中水域的围拦精养、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稻田养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鱼病防治、选种育种等方面发展较快,淡水渔业的实用科学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养殖对虾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养殖对虾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并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雌核发育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养殖业,将传统的育种研究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快培育优质、抗逆对虾养殖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鱼类基因转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因转移为鱼类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自1985年第1例转基因鱼问世至今已获得十几种转基因鱼,在促进生长,提高鱼类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关于鱼类基因转移成功的报道,分析了各种转基因技术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对其作用机理、适用对象、条件优化、转化效率等几个方面做了概括性叙述。  相似文献   

8.
多倍体鱼类在生长、群体产量及抗病力等各方面都具有二倍体鱼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很好的潜在利用价值。三倍体鱼指的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多倍体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不育不干扰鱼类资源等优点。三倍体技术成为养殖鱼类育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其原理和应用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1974,(1):14-16
用电离射线照射生物,引起遗传因素的突变是育种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在作物、家蚕、微生物已有显著效果,鱼类也见成功的报道,日本用钴^60珈玛射线照射虹鳟;产生“白仔”。西德用珈玛射线照射鲤鱼后,骨骼比普通鲤鱼减少一倍,在实验条件下,生长速度快2-3倍。为探索家鱼辐射育种规律,今年我所开展了用钴^60珈玛射线照射草鱼卵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史丽明 《海洋渔业》1986,8(3):138-138
日本在不妊化生产大型鱼的新育种技术方面,由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的小野里担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在世界上首获成功。  相似文献   

11.
国际虹鳟育种产业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原产于北美地区,为典型的冷水性鱼类,是世界性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和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虹鳟是最早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遗传选育的水产动物之一,BLUP育种值估计和配合力分析等遗传评定方法以及家系选育、杂交和配套系育种等技术均在虹鳟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淡水鱼类养殖中,必须使用遗传选育的优良品种的行业共识,最早在虹鳟中确立。目前,在欧洲、北美以及智利等主要鲑鳟鱼养殖国家和地区,虹鳟良种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鉴于虹鳟仍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鲑鳟鱼类,其育种工作在许多非原产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从虹鳟养殖与选育的历史概况、虹鳟种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及产业格局、主要虹鳟育种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类型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际虹鳟种业的发展及对我国虹鳟种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新英 《科学养鱼》1999,(12):20-20
近年来,我镇农民利用西瓜田天然肥料足的优势养殖青虾,取得了亩利1800元的好效益,是常规种植小麦、水稻两季作物效益的2~3倍。我们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补充,得出了一个值得推广的高效种养殖模式,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小麦种植:亩播麦种7.5公斤,在上年冬天播种,麦垄中间或一边留出一条空地,留待以后种西瓜秧。小麦管理过程中,亩施复合肥和尿素各17.5公斤,并适时打好井岗霉素、麦病宁和化学除草剂等药水,一般可亩产小麦200公斤。2.西瓜种植:亩需西瓜种籽50克,每年4月中旬开始催…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06,(9):1-1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猪的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的农业科研单位。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有综合办公室、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繁殖与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室、饲料与营养研究室、疫病防控研究室、环境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室、技术咨询服务部,育种猪场八个部门,员工3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镇农民利用西瓜田天然肥料足的优势养殖青虾,取得亩利1800元的好效益,是常规种植小麦、水稻两季作物效益的2-3倍。我们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补充,得出了一个值得推广的高效种养殖模式,向大家作一简单的介绍。1、小麦种植:亩播麦种7.5公斤,在上年冬天播种,麦垄中间或一边留出一条空地,留待以后种西瓜秧。小麦管理过程中,亩施复合肥和尿素各7.5公斤,并适时打好井岗霉素、麦病宁和化学除草剂等药水,一般可亩产小麦Zto公斤。2‘西瓜种植:亩需西瓜种籽50克,每年4月中旬开始催芽育苗,5月上旬把瓜秧种…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06,(12):F0002-F0002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猪的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的农业科研单位,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有综合办公室、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繁殖与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室、饲料与营养研究室、疫病防控研究室、环境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室、技术咨询服务部、育种猪场八个部门,员工36人。  相似文献   

16.
桂建芳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1-119101
鲫是多倍体鲫属复合种的统称,包括拥有100条染色体的鲫与人工驯养的金鱼以及拥有150多条和200多条染色体的银鲫。它们不仅是重要养殖鱼类,而且是稀有的具有不同倍性的脊椎动物,为研究脊椎动物单性生殖及多倍化机制提供了潜在机会。本文综述了银鲫在遗传进化上的特殊性以及近五年来揭示的基因组演化方面的创新见解,尤其是在精准育种上取得的相关重要突破,结合我们育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展望水产育种和水产种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贝类遗传改良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国范 《水产学报》2006,30(1):130-137
贝类大多为雌雄异体,少数种类是雌雄同体,在雌雄异体的种类也有部分个体表现为雌雄同体,而且雌雄异体型贝类还常有性转变现象。养殖贝类大多行体外受精并具有配子量大、子裔数量多等特点。野生型贝类表型方差大,遗传变异水平高。可见,贝类是一群比较独特的动物,其生殖方面的某些特性与作物的共同点甚至超过与高等动物的共同点。因此仅依靠脊椎动物或植物的育种方法,难以解决好贝类的种质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外鱼贝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几年日、美等国家在鱼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等,并着重从操作机理和实际操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种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红浪  韩枫  桂建芳 《水产学报》2023,47(1):019101-019101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振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种业发展涉及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本文从育种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对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技术创新、种业生产体系建设和种苗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认为我国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也存在国内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改良率不高、科研育种成果多但转化效率不高、种业企业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3个主要问题。针对短板,本文提出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特别是新种质创制的研究及应用、加强生产体系技术标准化应用、加强育种技术商业化应用研究、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技术支撑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创新攻关及种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来源广,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养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乎草鱼种培育比较困难,草鱼种供不应求的矛后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了解决草鱼种培育的技术问题,我们从摸索草鱼种1~5寸这一生长阶段对生态条件要求入手,在育种方式、放养密度、饵料配给、鱼病与水温之间关系等四个方面研究草鱼种培育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