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稻谷的历史非常古远。先秦的古籍中有许多地方讲到种稻的事,当时把稻米当作珍贵的粮食,有的地方还用稻米做酒。讲得最多的是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可靠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小雅·白华》中说:“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豳风·七月》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颂、丰年》中也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别称,有人认为是糯稻。这三条讲的都应  相似文献   

2.
糯稻品名考     
糯稻一年生草本农作物,与粳稻极相类,惟成熟期稍晚.糯稻在古代称之为"稌稻"、"秫稻",俗称酒谷,其米称元米、白元、或称通变、变元、酒米,或呼糯米.稌,从<周颂·丰年>中"多黍多稌"这一句中,从宋·丁度<集韵>中:"稌,同都切,音徒.稬稻也."  相似文献   

3.
~~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牛匕豚乞刂(郭注:亦割刺之名),糈用禾余。今按,此经起自“洞庭山之首”,中有“澧沅”、“潇湘”诸水,其倒数第二为“柴桑之山”,郭注:“今在浔阳柴桑县南,共庐山相连也。”则此《中次十二经》稻产区当分布于今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这与上述湘北、赣北史前稻遗存发现地点也是吻合的。史称“三苗之后,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然而,三苗族所创造的文化类型,应属于稻作文化。南方多水稻。今本《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豆)、膏稻、膏黍(黄米)、膏稷(即粟、谷子)…  相似文献   

4.
冬稻     
一、栽种历史和发展简况我区在明代已有冬稻栽培。据《广西通志稿·地理编》内载:“《梧州府志》雪禾,十月种,三月获,冬种春熟,与来、牟同(注:来,或作(麥耒),麳即小麦;牟,或作(麥牟),即大麦)。按明一统志:雷阳界稻十一月下种,扬雪耕耘,次年四月熟,雪禾殆即此种。藤县、岑溪与雷阳接近,勤农递相移植之,以尽地力,理合然欤。[广西植物纪要]”又  相似文献   

5.
《秧马歌》碑及秧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途经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县),见宣德郎曾安止(1048——1098年,江西泰和人)。安止出所作《禾谱》,轼美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然惜其不谱农器。因此,作了一首《秧马歌》(见附录)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秧马歌》今存《苏轼诗集》中。《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曾引陈振孙略记此事。陆游为曾之谨(曾安止侄孙)题诗有云:“曾侯奋笔谱多稼,谵州读罢深咨嗟。一篇秧马传海内,农器名数方萌芽。”可见此歌颇为宋人所传诵。但《秧马歌》碑刻尚未见有著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我国最早的字典,汉代许慎编著的的《说文解字》对“谚”字作了注解,说“谚”,传言也。《汉书·五行志》颜注亦说,“谚”,俗所传言也。据此可推知,“农谚”也就是农家流传的语言的意思。或者说是一种农家流传的“行话”。  相似文献   

7.
字说五谷     
王菲 《河南农业》2005,(9):42-43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近万年的农业文明史。据《淮南子·修务》记载:“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龙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原始采集业在神农时代发展为种植农业,所种农作物的品种据上述主要是“五谷”,但对“五谷”的解释却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麻、黍、稷、麦、豆(郑玄注《周礼》);一说是稻、稷、麦、豆、麻(王逸注《楚辞》);还有人认为是稻、黍、稷、麦、菽(赵歧注《孟子》)。综合起来共有六种作物,即黍、稷、麦、稻、豆、麻。事实上“五谷”之说是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当时社会不可能仅有五种农作  相似文献   

8.
古代“嫁树”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技术措施。《齐民要术》卷4《种枣》篇载:“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原注:“不斧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唐·韩鄂撰《四时纂要》载:“元日日未出时,以斧斑驳椎斫果木等树,则子繁而不落,谓之‘嫁树’。”明·俞宗本著的《种树书》(公元1379年)载:“辰斧驳斫树,则结子不落。”清·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撰《泉州府志》(公元1870年)载:“(芒果树)实时必以斧乱砍其株,不然则  相似文献   

9.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气象】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堕担土主立旦 《周礼·地官二弓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公元前旦丝生△开始作定期气墓皿皇坦霍呈 《左传·嘻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为为备故也”。 公元前旦旦Z生△气候反常对植物生长.哩妻煦旦见鱼丝 《春秋左传·厘公三十三年》:“(经)十有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元前好5年一公元前221年△二十四节气已见记载。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卷六:“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  相似文献   

11.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12.
稻是东亚的主要作物,养活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人口。它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生态龛:一种是低地稻田,生长季节可以用水浸没;另一种是高地刀耕火种农田(swidden)或旱田,可能有些灌溉设施,但不必在田里挖蓄水池塘。在前一种生态龛种植的稻叫“水稻”,在后一种的叫“旱稻”。但这两个名称实际上并不代表稻的品种;一种驯化的栽培稻(oryza sativa)可包括数千个品种。尽管低地的养份条件远比高地要好,因而产量也要高些,但大多数品种实际上在两种生态龛都能种。  相似文献   

13.
商鞅“开阡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阡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一项重要具体措施。古往今来不少人曾加以评说,提出过宝贵意见。但其中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结合考古资料对此问题提出一点极其粗浅的看法,谬误之处,切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阡陌”的含义。颜师古《汉书·成帝记》注和《食货志》注曰:“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盖秦时商鞅所开也。”可是《史记·秦本记》《索隐》引应劭《风俗通义》又说:“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可见自汉以来解释阡陌并没有一个固定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考古》(1991年第二期《中国茶文化》专刊1)载:《“工夫茶”中有工夫》(彭世奖老师撰文),阅后颇有启迪,今就清代《清稗类钞》所述有关“工夫茶”作一补述。清代年间,闽粤地区民间,嗜饮“工夫茶”者甚众。故精于此“茶道”之人亦多。《清稗类钞·其富翁嗜工夫茶》的一则故事,读来颇有雅兴。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人因过分嗜饮工夫茶,结果好端端的一家、弄得家庭贫苦,沦为“乞丐”。后又以此“道”,又神奇般的重振家业。一句话,从工夫茶而“破家”,继之又以工夫茶而“兴家”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据载,潮州一富翁平日嗜饮  相似文献   

15.
亩字在先秦时期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土地面积单位,所谓“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一亩为“广一步、长百步”,亦即一百方步的面积;二是田间种庄稼的长垄,如《书·归禾·序》“异亩同颖”传云:“亩,垄也。”比较起来,先秦文献中出现的亩字多释为后一义,如《尚书·大诰》之“子曷敢不终朕亩”、《诗·甫田》之“禾易长亩”、《诗·信南山》之“南东其亩”,《左传》成公四年之“尽东其亩”等等都是垄亩之义。亩与畎是相对的。《国语·周语》“或在畎亩”韦昭注云:“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为畎,百步为亩。昭谓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亩既为种庄稼的长垄,畎则为亩(垄)间利水溉田的小沟。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第一版,将“嫁枣”一条误注为“嫁接枣树”,这是一个明显错误,今补正如下。《辞源》原文:“[嫁枣]嫁接枣树。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四·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驳椎之,名曰嫁枣。’注:‘不斧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见《辞源》第一册第765页)这里,注释者将“嫁枣”和“嫁接枣树”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嫁枣”和“嫁接枣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园艺技术措施,缪启愉先生在《齐民要术校释》一书中,对此已有明确恰当的注释。《齐民要术校释》种枣注十八说: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文章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特别是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篇篇都可称为佳作,值得细细品味。本文仅就在《大学英语》精读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作以浅要的论述与读者共赏。1 明喻(Simile)明喻,也就是打比方,即把所要说明的事物用比喻同另一种性质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作比拟,从而更形象更深刻的说明事物。英语中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as,seem等。明喻在课文中出现得非常多,可以信手拈来。例1:Thechequeflutteredtothefloorlikeabirdwithabrokenwing.(“ThePresent”,Unit3,Book1)“支票象只断了翅膀的小鸟似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江西赣州以栽种荣莉和兰花(建兰)的种花业盛极一时,至清代始衰歇。兰花是产自我国本地,栽培历史较长,历代都有种植,茉莉亦名茉莉花,李时珍说:“稽含《南方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也有名抹丽,“谓能掩众花也”这些名称都是对外语的音译。一般都用茉莉这一名称。荣莉原产印度,在晋以前,随着佛经和胡僧的东来,茉莉也传入我国。最早都是在我国广东栽种。晋稽含《南方草木状》说:“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置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耶悉茗花即素馨,宋王十朋诗云:“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郑松窗诗亦云:“风韵传天竺,随经入汉京,秀  相似文献   

19.
西北农业大学方旅人同志《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柑桔史考》(以下称“方文”)一文在《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发表,因专业嗜好,读了一遍。见其主要史料来源为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第十四种《柑桔》(叶静渊主编,农业出版社1958年),手头有此书,遂复将方文与之对比而读,随手作了些笔记。觉得有些问题是我们应该予以注意的,兹录如下。1.方文:柑 Cirus reticulata Blanco“Cirus”应为 Citrus  相似文献   

20.
邓立平 《湖南农业》2004,(10):27-27
复刊瞬历廿四载,湘楚大地百卉妍。提高效益充先导,服务“三农”作后援。撰编呕心挥汗水,农夫晗首乐丰年。兴邦富民酬壮志,湖南农业展新篇选赞《湖南农业》$醴陵市农业局!(412205)@邓立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