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多菌灵、硫磺原粉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配,在室内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配的多硫混剂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配比与单体多菌灵和硫磺相比有显著增效作用。在多菌灵和硫磺之比分别为12.5:12.5、15:10和10:15的3种混剂中,对禾谷镰孢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8.2、106.5和98.2;3种混剂对禾谷镰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3749、3565和5389μg.L-1,单体多菌灵和单体硫磺的EC50值分别为2415和26800Iμg.L-1;试验证明,25%的多菌灵和硫磺混剂(12.5:12.5)的共毒系数最大,增效虽明显,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江苏、福建、湖北和黑龙江等省的609个菌株在1ppm 多菌灵(MBC)的 PDA 平板上不能生长或生长严重受阻,其 ED_(50)都小于1ppm,说明无抗性菌株存在。ED_(50)分别为福建0.32ppm,湖北0.54ppm,江苏0.45ppm,黑龙江0.65ppm。经多次抗性诱导,获得能抗10ppmMBC 的菌株 J-8,但未得到高抗菌株。几种镰孢菌(Fusarium spp.)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抗性诱导和驯化结果说明,镰孢菌较灰葡萄孢不易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采自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稻瘟病菌菌株抑制中浓度(EC50)大多数分布在200~300mg/kg之间,最高为405mg/kg,最低为158mg/kg,其EC50值相差2倍以上,说明供试稻瘟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均较差,且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40%多菌灵·硫磺悬乳剂不同剂量对防治稻瘟病(叶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 kg/hm~2对水750 L/hm~2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9.61%,此剂量可在生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3—2015年采集来自上海郊区8个区(崇明、金山、奉贤、松江、宝山、嘉定、青浦、浦东)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spp.) 233株,其中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207株,占总菌株数的88. 84%;抗药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11. 16%,且均为超高抗药菌株。从分布上看,除奉贤区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外,金山和崇明的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低,分别为4. 55%和8. 22%;其次是浦东和青浦,频率分别为10. 91%和12. 50%;松江、宝山和嘉定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高,分别为20%、27. 27%和28. 5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上海郊区对多菌灵敏感的小麦赤霉病菌株的平均EC_(50)值依次为(0. 463 1±0. 033 7)μg/mL、(0. 251 6±0. 038 4)μg/mL、(0. 130 9±0. 013 8)μg/mL,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抗性菌株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0. 650 5±1. 413 7)μg/mL和(12. 303 4±0. 626 3)μg/mL,但2015年抗性菌株EC_(50)平均值达到(20. 530 1±1. 823 0)μg/mL,较前两年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达到高水平抗性)。2014和2015年上海郊区赤霉菌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1. 61%和15. 38%。对来自同一病穗的不同分离菌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分离的抗药菌株的抗性较高且具有群体遗传的稳定性。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生频率的增高与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呈现出正相关性。建议加强麦类赤霉病菌抗药菌群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施宝灵与多菌灵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室内用平皿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施宝灵、多菌灵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宝灵与多菌灵的混配组合Ⅰ和组合Ⅱ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与单剂施宝灵和多菌灵相比,分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这两个混配组合对稻瘟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 462.23和116.43,EC50值分别为3.69 μg/ml和193.72 μg/ml,施宝灵和多菌灵的EC50值是40.69 μg/ml和89.67 μg/ml.试验证明,6%的丙*多混剂Ⅰ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9.
吴县市小麦赫霉病菌对多菌灵田间抗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县市是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多菌灵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剂,每年需用药1~2次.本地区多菌灵的施药水平从推广初期的1500倍液增加到目前的500倍液,用药量已达推广初期的3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方法]测定从带病麦穗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小麦赤霉病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杀菌剂的抗药性,并利用紫外光诱导得到抗性突变菌株,同时测定了抗药突变菌株菌丝的生长量,分析了抗性突变菌株产孢及孢子萌发特性,最后提取并测定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含量。[结果]安徽、江苏地区的田间已检测到小麦赤霉病菌抗性菌株,紫外光诱导也获得了该病菌抗性菌株;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方面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远低于敏感菌株;样品中的DON毒素含量随着病情级别和病粒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病粒率来测算DON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治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