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连续大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安全生产,已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2006年我市稻纵卷叶螟仍属大发生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各代峰次明显,发生量大,田间虫卵量高,危害重.为此,我们狠抓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在全市及时开展了六次以稻纵卷叶螟为主的防治战,有效控制了危害,将产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2003年迁入量特大,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寻找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应对稻纵卷叶螟突然暴发,受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委托,笔于2005年8月在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时进行了田间药剂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发生情况,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主要表现为:华南、西南灯下稻飞虱迁入量比常年明显偏多,褐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华南、西南中南部、江南南部田间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上年;华南、江南南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地区已出现较高的卷叶为害。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5—7月,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南部稻区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桂林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情况与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对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入迁出的气象因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天气形势决定了大气的环流,850 hPa气流足决定稻纵卷叶螟迁飞方向和速度的主导气流,华南地区一致的偏西南气流是稻纵卷叶螟北迁的主要载体:温度和水稻生长期是决定稻纵卷叶螟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决定了害虫的降落地点,适宜稻纵卷叶螟迁入桂林的地面温度为19~28℃,空气湿度为70%以上,稻纵卷叶螟降落高峰期当天和前1 d有降水的概率为85.8%.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大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从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新世纪以来大发生原因,提出准确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大丰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成为水稻生长最难对付的害虫之一。从该虫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重发原因,提出科学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该项技术对指导苏北沿海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稻纵卷叶螟是南方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在水稻生产上主要以早稻的第二代、晚稻的第四代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在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不容低估的。最近,由于南方锋面天气多,稻纵卷叶螟迁飞虫量出现了突增现象,加强晚稻三、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注意。1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叶片,成虫随锋面天气的气流迁入落地后,白天一般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或栖息在稻田附近的山坡、沟边、小山上杂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象山县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监测2004—2010年象山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危害重的年份,其迁入期早,代数多;而发生危害轻的年份,其迁入晚,代数少。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产影响很大。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几点防治技术,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一种迁入性害虫,虫害发生后,造成水稻叶片纵卷束叶,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白叶,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水稻减产。2003年,稻纵卷叶螟受迁入量、适宜作物生育期以及气候条件等综合影响,引起了害虫暴发。全县发生面积2.10万hm^2,其中二代幼虫造成水稻白叶率24.7%,严重田块81.0%;三代幼虫造成白叶率平均36.7%, 71.0%;四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 e),是保靖县中稻主产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对保靖县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调查了2007~2014年保靖县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发生规律,并调查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保靖不越冬,年发生3~4代,每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迁入,主害代为第二代,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蛾峰量最高达12 800只/667m2,漏治田稻纵卷叶螟为害造成水稻减产5~7成,最高达90.2%。  相似文献   

12.
阿楝SC、印楝素EC防治水稻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印楝素乳油及其复配剂阿楝悬浮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2005年我们对其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为制剂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发性的迁飞害虫,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呈现迁入期早、迁入量大、世代重叠导致高峰期技术时间长,峰期之间间隔时间短等新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与药种,8月9日我们进行了针对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分布广泛.该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农业、化学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本文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豫南稻区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褐飞虱、白背飞虱、中华稻蝗的发生时期。确定了适合豫南稻区的化防防策略、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和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明显回升,自2003年徐州市大发生以来,2005年再次大发生,五(3)代(指全国第五代,江苏省第三代,下同)成虫迁入持续时间长,蛾、卵量之高为历年罕见。1发生特点1.1峰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稻纵卷叶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成为长汀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在1000~1333万hm^2。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适合水稻生产实际的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治技术,将该虫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达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为我县无公害优质稻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