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林文  王兴龙 《食用菌》2006,28(1):16-17
在辽宁省彰武县境内,每年夏秋季节,生长着一种味道鲜美的珍稀食用菌,当地农民俗称宾王菇(宾郎菇),查新资料表明,国内外无报道,笔者经四年人工驯化,现已成功人工栽培,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为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的烟色离褶伞,地方名又称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 (Pers.:Fr.)Kummer。命名为烟色离褶伞,并认定“未见有驯化培养的报道,在我国属首次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2.
角孢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角孢离褶伞(Lyophyllum transforme)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浸出液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范围内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0.1%的氯化纳或磷酸二氢钾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玉蕈离褶伞(Lyophyllum shimeji)子实体浸出液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荷叶离褶伞工厂化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首次报道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在中国工厂化栽培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荷叶离褶伞工厂化生产工艺可重复性好,平均污染率为0.94%,发菌时间为52d,单瓶产量为104 g.  相似文献   

4.
毛尖蘑是生长在金矿开采后的沙滩上的一种野生珍稀食(药)用真菌.对野生毛尖蘑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碳源、氮源筛选试验.结果 表明,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经ITS序列鉴定为褐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硫酸铵和酵母膏.研究结果为毛尖蘑的人工驯化栽培及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野外采集到菌株LL-1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针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以期为辽宁省野生荷叶离褶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L-1菌株形态学特征符合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且ITS序列荷叶离褶伞相似度高达100%,可鉴定为荷叶离褶伞。该菌株适宜生长温度20~25℃,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生长因子为复合维生素B。LL-1子实体单菇质量达到了5~8 g,转化率为68%。  相似文献   

6.
榆干离褶伞驯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榆干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m (Bull. ex Fr.)Kühn.,别名大榆蘑,俗称对于蘑,是一种菌肉肥厚,香味浓郁的野生食用菌。分布于黑龙江、青海等省,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在敦化、蛟河、靖宇、抚松等县。发生在夏秋季八月至十月份,生于榆树Ulmus sp.、柳树Salix sp.、槭树Acer sp.、或其它阔叶树的干部,多生于枯立木上,常常引起木材丝片状褐色腐朽。为了开发利用长白山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笔者于一九八九年开始对大榆蘑进行驯化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六个野生银白离褶伞(Lyophyllum connatum)菌株在3种不同的琼脂培养基和6种不同的培养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大致相似.分别以棉籽壳、玉米芯、稻草作为栽培主料,当菌丝发透培养料后在10~20 ℃变温处理(±3 ℃)条件下,六个菌株都形成子实体原基,但只有在10~15 ℃变温处理(±3 ℃)条件下五个菌株能发育出成熟的子实体.这是首次人工驯化栽培出银白离褶伞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王兴龙  林文  张士义 《食用菌》2009,31(5):60-61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李晓  李玉 《食用菌》2009,31(5):30-30
“合生离褶伞”是在离褶伞属真菌的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到的名称,在检索的3篇文献和1项专利中又称之为“圈白蘑”。  相似文献   

10.
离褶伞属真菌担子具有嗜铁盐颗粒和孢子嗜蓝反应等特征,其属下分为3个组,即Difformia、Lyophyllum和Tephrophana。通过概述离褶伞属真菌的国内外分类研究概况,发现该属真菌下的3个组及组下种的分类地位时有变动,不稳定,具有人为性;离褶伞属真菌不是单系群;该属的分类特征不具有专一性,缺乏更趋于自然的分类系统。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加强形态学基础研究,与分子标记结合,应用联合分析的方法将是解决该属分类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是完善和建立更趋于自然的离褶伞属分类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2个分离自云南鸡足山的野生离褶伞菌株C821-001和C822-003为试材,根据ITS序列分析,对2个野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C821-001和C822-003进行液体培养基筛选,从5种不同培养基中分别筛选出适合2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结果表明:经ITS序列分析证实C821-001为真姬离褶伞Lyophyllum shimeji,C822-003为烟熏褐离褶伞Lyophyllum infumatum。C821-001和C822-003均在配方5中生长最好,菌丝体干质量分别达到1.948 8 g和1.128 8 g,因此,配方5可作为2个菌株菌丝体繁殖的首选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王兴龙  陈彦 《食用菌》2012,(1):42-42,44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此菇因气味香浓,口感特佳,人们称为珍品中的上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彰武县草炭资源丰富,还盛产水稻、玉米,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秸杆,加上该地区自然气温适宜,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为栽培宾王菇提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烟色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和栽培基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烟色离褶伞菌种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5,转速160r/min,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150mL,25℃条件下培养11d;最佳出菇栽培基质配方为:30%草炭、28%玉米芯、20%稻壳、10%麦麸、5%豆饼、5%小麦、1%石膏、1%石灰,生物学效率达65%。  相似文献   

14.
李晓  张士颖  李玉 《中国食用菌》2010,29(1):20-22,44
烟色离褶伞最适培养条件是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C/N调整到40:1,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温度25℃。烟色离褶伞为变温出菇型食用菌,最适出菇温度(17±5)℃,最适出菇光照度300Ix~500Ix。烟色离褶伞腐生类型和鸡腿菇相似,应为草腐菌类,人工栽培时宜选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5.
灰离褶伞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的灰离褶伞子实体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灰离褶伞子实体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多糖含量分别为33.46%、7.15%、1.49%、5.85%、9.64%。每100 g蛋白质中氨基酸总量为15.1815 g,必需氨基酸总量6.1093 g,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9.0722 g,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26、5.85、76.4,鲜味氨基酸总量为6.5539 g/100g,EAA/TAA为40.2%,EAA/NEAA比值67.3%,且富含矿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结果表明:灰离褶伞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8,(6)
对天津地区几种常见的可食用野生菌资源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黄伞、苇蘑、榛蘑、松蘑、裂褶菌类、毛头鬼伞、红蘑,对这几类野生菌的分类归属、常见发生地、生长量、采摘季节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陈芝兰  何建清  唐晓琴 《食用菌》2003,25(6):12-12,27
墨染离褶伞Lyopyllum semitale(Fr.)Kuhner,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味道鲜美可口的野生食用菌。据报道,其提取物对小自鼠肉瘤180和艾氏瘤抑制率分别为90%-100%,具有抗癌作用。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黑龙江、山西等地。每年9月丛生于林地上。目前未见有驯化栽培的报道。为此,我们对墨染离褶伞进行了组织分离  相似文献   

18.
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治江  魏生龙 《食用菌》2006,28(5):9-10
对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叶离褶伞母种培养基中,加入荷叶离褶伞发生地土壤浸出液,加入20%荷叶离褶伞发生地腐殖质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松枝浸出液,无论是干松枝还是鲜松枝,低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离褶伞属真菌大多数种类味道鲜美、药食兼用,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离褶伞属真菌的种类与分布、遗传多样性研究、营养成分研究、活性成分研究、人工栽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离褶伞属真菌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圈白蘑及其塑料袋地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占魁 《食用菌》2002,24(6):13-14
圈白蘑经黄年来先生初步认定为合生离褶伞是长白山脉特产 ,生于草丛中呈圆圈形簇生 ,故曰圈白蘑。笔者深入到长白山支脉龙潭山采回野生菌株进行分离培养 ,培育出白色、粗壮的优质菌种。采用野草、玉米芯、锯末等多种培养料进行出菇试验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采收到洁白味美的圈白蘑 (图 1)。图 1 地栽圈白蘑圈白蘑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很高 ,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分析测试 ,含有 18种氨基酸 ,含钙 2 3 3 .3 3 mg/ kg,铁 7.40 mg/kg,磷 1.47% ,锌 12 1.3 0 mg/ kg,粗蛋白 2 4.5 6% ,多糖 3 .10 %等营养成分 ,经济价值较高 ,实属稀有山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