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在平原地区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深井水越冬试养罗非鱼,鱼苗及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借太阳能保温,深水井又是水源又是热源,越冬尼罗罗非鱼,可取代其它形式的消耗能源的温室,使水温冬季保持在15—19℃,能使尼罗罗非鱼亲鱼安全越冬。来年培育出大量鱼苗,在坑塘中饲养当年的鱼苗,经78天、138天亩产成鱼370—800斤。尾重2.5—5两。该方法解决了在平原地区没有自然热水源的地方越冬尼罗罗非鱼的难题,对解决尼罗罗非鱼越冬提供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是一个新的养殖品种,它原产于非洲青尼罗河水系,一九七八年七月引入我国,一九八○年在我县落户。它的特点是抗病力强,生长快,食性杂。人畜粪、青草、麦夫、米糠都爱吃。不过,尼罗罗非鱼抗寒性差,需要在冬季采取防寒措施。这里就我县更口公社大柳大队第六生产队的尼罗罗非鱼越冬情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养殖尼罗罗非鱼,提高优质鱼产量,特设立罗非鱼家庭越冬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163天的越冬试验,证明本越冬技术容易掌握,材料廉价易得,越冬成活率达80~90%,经济效益良好,对促进罗非鱼深入推广具有积极作用。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抗寒性状若干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尼罗罗非鱼抗寒性状若干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尼罗罗非鱼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最低摄食温度为11℃,最低越冬温度为13℃,最低繁殖温度为20-21℃。  相似文献   

5.
继科教片《尼罗罗非鱼》获国际金穗奖后,我国文艺工作者在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分所的支持下,根据张中英的同名书稿《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技术》,正在录制一部科普电视系列片。这部系列片共分三集,第一集为越冬保种技术,主要介绍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85,(4):13-13
<正> 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掌握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的迫切要求,我们向全国推荐一套技术资料,共两册,书名为《尼罗罗非鱼越冬保种技术》和《尼罗罗非鱼养殖繁殖越冬保种的技术》,由中国青年杂志社出版,编者是长江水产研究所张中英。此书内容紧密联合实际生产,是帮助“两户一体”养鱼的良师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上旬,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越冬棚中尼罗罗非鱼(规格200g/尾)出现小规模的死亡。经感染实验确诊为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可贯穿于整个尼罗罗非鱼养殖过程,特别在越冬期间,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换水少、水质差,加之温度不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海淡水均可养殖的特性。与对虾混荐更能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宜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由于尼罗罗非鱼越冬需在摄氏14℃以上的水温条件下,因此在舟山各海岛上以往冬季要用电热增温方法解决罗非鱼亲鱼的越冬问题,成本很高。去冬,浙江省普陀县的水产养殖科技人员寻找到一个保护罗非鱼越冬的好办法。他们在附近海岛上利用一个近百米长、冬季天然水温能保持在摄氏14℃左右的废弃坑道,改造成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原产非洲,是一种热带鱼类。做为养殖品种,具有个体大、食性杂、适应性强、耐低氧、易繁殖、肉质好、疾病少等优点,主要缺点是不能在低温下越冬。由于越冬费用大,而影响其发展。我们所于1982年9月28日开始在我市北大港区中塘公社万家码头大队,利用该队闲置多年的地热井为热源,在区、社、大队的配合下,临时修建土池4亩,用2.2亩、深1-1.4米的露天土池,越冬尼罗罗非鱼2280尾,1-3寸鱼种67000尾。在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武隆县江口乌江村,地处山区,冬季气温较低。一位姓简的农民把自己养的尼罗罗非鱼送入井底,容易地解决了罗非鱼越冬保种难题。去年十一月,这位农民发现自己池塘里养的尼罗罗非鱼,因水温降低而陆续死亡。他急忙将鱼全部捕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彬 《河南水产》2005,(4):25-26,20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饲养,市场好,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四个关键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增产增收增效益。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84年引进尼罗罗非鱼养殖,  相似文献   

12.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13.
17、尼罗罗非鱼(Qreochromisniloticus)选育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为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38C,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C。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耐低氧、繁殖快等特点,养殖范围已遍及全国。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尼罗罗非鱼既有作为食用鱼养殖的经济价值,更有杂交优势利用价值,奥尼鱼和福寿鱼均是以尼罗罗非鱼作为杂交亲本的。主要缺点是不耐低温、不易捕捞和自然繁殖太快等。我国大多数地区,尼罗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期为4-s个月,养殖当年夏花鱼种,成鱼规格一般为150s左右。放养越冬鱼种或早繁…  相似文献   

14.
单雄性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口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中,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主养单性奥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对比试验,亩产奥尼罗非鱼822公斤,亩纯收益3130元;亩产尼罗罗非鱼720公斤,亩纯收益316.62元。奥尼罗非鱼平均个体300克,尼罗罗非鱼平均个体168克。奥尼鱼较尼罗罗非鱼生长快42.6%。  相似文献   

15.
<正>红罗非鱼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种,属于广盐性、耐高温、耐低氧、杂食偏植物性热带鱼。本试验引进红罗非鱼苗,在我国北方越冬,经海水驯化后进行参鱼混养,抑制刺参养殖池塘中大型海藻的过量繁殖,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在4.8亩海水池塘中饲养尼罗罗非鱼,获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74.9%,亩纯收入1593.78元,成本利润121%;带动群众承包鱼塘29.12亩,亩产316公斤。尼罗罗非鱼在盐度5-18.5‰的海水中生长良好,采取投放大规格越冬鱼种、施肥与投喂配合饲料相结合,人工耢苗及增放斑鳢控制密度、适时起捕商品鱼等措施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尼罗罗非鱼是联合闰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为当今应加注目的蛋白质资源,并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1978年引入我国,979年进入我区。1981年我区首次进行尼罗罗非鱼海水试养成功后,由于尼罗罗非鱼摄食量大,养殖饵(饲)料供应不足,几年来的养殖单产徘徊在50多公斤,商品率仅在30%左右。为探索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途径,为将来大面积海水养殖解决饲料以及饲养措施等问题提供依据,1987年我们承担了区水产局下达的《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试验》项目,在防城县火光农场4.8亩海水池塘进行了1年试验,获平均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达74.9%,亩纯收入1593.78元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养殖生产的迅速发展,苗种的培育,尤其越冬苗种的培育,已不能适应养殖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苗种不足的问题实属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省于79年引进尼罗罗非鱼以来,经过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营渔场等单位两年的研究试养,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它除了具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全部优点外,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增长效果显著,当年苗,一般的饲养水平,体重可达3—7两,次年可达1—1.5斤,所以它很受群众欢迎,目前已发展到全省大部份地区,大有取代莫桑比克罗非鱼之势。下面根据两年的试验观察,对尼罗罗非鱼的越冬和苗种生产,在技术上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寿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寿鱼是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体形与尼罗罗非鱼很相似。广盐性杂食性鱼,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最适生长水温25~30℃,耐低氧,比亲本生长都快,越冬困难。雌、雄亲本要各自专塘培育,并严禁其它罗非鱼混入。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