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大队有十三个生产队,其中有八个生产队的水田属低水值地区,全队有253户,1267人,劳力528个水田面积700亩,由于水位低,早造年年受浸失收,晚造受旱,靠机械抗旱灌溉,有些生产队晚造的抽水费用,平均每亩20多元,78年以前,粮食生产有所提高,但高而不稳,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分配,造成社员对国家贡献小,生活水平低,人平均收入只有70多元,每年还要拖国家的后腿。  相似文献   

2.
<正> 在县委关于“在努力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兴桑养蚕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方针指导下,我区广大干群,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兴桑养蚕,今年虽在旱涝灾害影响下,仍获得了蚕桑生产好收成。1981年,全区繁育良桑苗1,256亩,当年出圃724万株,除自己栽植150多万株外,支援外地商品苗570万株,经济收入达297,883元,农业户均53.50元,社员人均11.16元。出售的商品苗比上年增长5.7倍。  相似文献   

3.
<正> 大坝公社3个大队、25个生产队,536户,2649人,1011个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5450亩,其中水田88亩。1979年被县上列为蚕桑基地公社之一。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大坝公社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央农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了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蚕桑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81年,人均培育良桑苗188株,人均桑树达到192株,户均养蚕1.28张,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现金收入有了增加,社员存款人均十五元,比80年增加50%,  相似文献   

4.
“谁说栽桑养蚕搞不得,那是他自己没摸到火门”.养蚕大户、现已是大竹县妈妈乡蚕桑办公室主任的李立国这样告诉笔者.憨厚朴实的李立国原来只是五仓乡长远村一名普通农民,学过医理.当过石工、木工,做过百货生意,当过牛贩子,但都“东不成西不就”.几年前,他开始试着养蚕,由于他勤于钻研,吃苦耐劳,很快便掌握了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长贵 《四川蚕业》2013,41(3):60-60
<正>张仲逊,阆中市裕华镇城隍垭村3社蚕桑大户,家庭人口4人,劳动力3个。耕地面积4.33hm2,其中:旱地0.32hm2。2002年栽了桑园0.2hm2,初次走上了蚕桑发展之路。2007年他承包了本社土地1hm2,全部栽植"一步成园(桑树)",从此全身心地投入栽桑养蚕,2012年养蚕量达到40张。2013年又流转了本社的桑园  相似文献   

6.
<正> 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喜看在祖国大花园中,蚕桑之花正在盛放异彩。我们丹阳县珥陵乡在解放初期仅有桑田460亩左右,所产蚕茧无几。六十年代开始,跨出发展步伐,至目前已有桑田41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7%。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  相似文献   

7.
奉化县杨村公社提倡社员群众种桑养蚕,实行集体和个人一齐上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传统的蚕桑生产迅速恢复了生机。目前全社桑园面积已达751亩,今年蚕茧产量预计可达800担,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分别增加78%和76%。  相似文献   

8.
<正> 三阳区位于平利县西北,与安康、岚皋县接壤,有3个公社,32个大队,160个生产队,3361个农户,15,711口人,4,820个劳力。耕地面积32,941亩,其中水田3,794亩。三中全会以来,三阳区委认真贯彻县委“以林为主,农牧並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狠抓蚕桑生产。1982年全区桑园达到4,524亩,桑树226.2万株,养蚕1,784张,产茧109,823斤,占全县蚕茧产量的21.5%。与1978年相比,饲养量、产茧量分别增长194.4%和171.2%:蚕茧收入达18.45万元,户均54.89元(见表Ⅰ)。今春以来,育桑苗15万株,落实桑园发展面积1,900亩,饲养春  相似文献   

9.
罗先锋是我省蚕桑年收入超万元的第一个蚕桑专业户。他的主要经验是:不仅自己在养蚕技术上精益求精,大搞专业共育,不断扩大养蚕数量,而且善经营,长管理。更重要的是把村里不愿养蚕户的零星分散桑叶,互利互惠,合理作价收集起来养蚕。这就有效地保位了零星桑树免遭毁损,并给国家增加了优质蚕茧,自己也增加了收益。这种作法值得蚕区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通江乡有11个村,3145户,11200多人,耕地1740亩,地处山区,土质条件较差。过去靠单一的粮食生产,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使广大群众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 根据最近统计资料表明:高县罗场区罗场乡田家村生产组目前由于蚕桑收入多,大大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这个组将收入中提出部份资金投入发展生产外,还购置拖拉机2台、彩电一台黑白电视机28台、自行车54辆、洗衣机  相似文献   

12.
金矿县辖属于四川省西昌专区,在原西康省金沙江支流的雅礲江上,被江水成带状围绕而呈河套。境内尽是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大山,没有河谷坝地,耕地全在倾斜的山坡上。随海拔地势的不同,气温也随之差异,沿江山麓部热和,半山部温和,山上部较冷,大体上冬、春干燥,夏、秋多雨,晴天即热,雨天即冷。昼夜温差,冬、春大,夏、秋小。由于高山森林屏蔽,  相似文献   

13.
从二十年代开始,我县农民已有利用河堤、地边等零星土地种桑、自育自繁蚕种养蚕吐丝被或织土丝布。到六十年代初期,全县桑面积超过一万亩,年产茧二千多担,并在秋林建起了缫丝厂。但由于当时粮食未过关,种桑养蚕的收入不大,蚕桑生产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14.
蚕桑生产是我县一项有着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的高效农业和支柱产业。蚕桑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又面临中央对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极好机遇,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才能做大做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县中洞区甲塘乡仁仔洞村是一个水库区移民村。全村81人,耕地面积82亩,其水早田面积70亩。今年,这个村庄种桑47.5亩(其中投产面积42.5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7.9%,人均桑园面积达到0.59亩,15个农户有14个种桑养蚕(一个单身汉不养蚕)。这个村庄自一九八一年起,蚕桑生产一年上一步,逐渐发展成为我县人均蚕桑收入比较高的蚕桑村(详见下表)。这个村庄还根据本村特有的自然条件,利用种桑养蚕积累下  相似文献   

16.
鱼湾镇位于英德县东部,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全镇总人口24524人,总耕地面积21985亩。一九八七年产茧量突破五千担,收入超过百万元,产茧量列居全县首位。近几年来。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走种养道路,镇党委、镇政府根据本镇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泰和县禾市镇蚕桑场于1989年12月建立,位于禾市镇乔丰村的禾水河畔,离县城25公里,处于泰井公路旁边。该地属丘陵河滩洲地,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全年日照时数达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8.5℃,无霜期285天,水源条件好,如遇干旱可从牛吼河引水灌溉。  相似文献   

18.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11,42(1):45-47
1基本情况建德市是我省蚕桑西进的8个重点县之一,现有桑园面积1466.7hm^2,分布在7个乡镇,主要集聚在大同、大洋2个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hm^2;大洋镇桑园总面积606hm2,2个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2.3%,逐步形成了蚕桑两大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天兴乡位于我县西部,与隆昌、富顺接壤。辖9个村,99个社,3964户,13063人,耕地9523亩。现有桑树428.9万株,其中小桑园1278亩,良桑占67.1%。 1989年初,乡党委、政府根据乡情,把蚕桑生产列入“八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之一,制定了蚕桑“八五”规划,即:1995年养蚕发种1万张,产茧6000担,  相似文献   

20.
泗水公社下村大队根竹头生产队,今年蚕茧产量达到柒千柒百三十五斤,产值壹万伍千叁百陆拾柒元贰角陆分,比去年分别增长54.3%和55.38%,亩产茧452.6斤,产值899.19元,单张蚕种产值110.56元,全面获得高产丰收,今年单蚕桑一项收入,每人平均达到114.68元,比种桑前的1977年总分配人平48元高1.7倍。该队共有28户,134人,总耕地面积58亩,没有山岭,是个缺粮、缺柴、分配水平低(种桑前的几年内,年分配在45~50元之间),生活贫困的穷队。这个队过去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