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庆阳遗址古栽培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的变异系数皆处于第二位,显示出庆阳古栽培稻在这一时期尚处于较激烈的分化状态,尤以粒厚的变异最著,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2.古栽培稻二维性状变域的特征二维性状变域是两个性状的平面位置分布表象。从图2~5可以看到,古栽培稻的分布位置与普通野稻、籼稻和粳稻都不相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图2中古栽培稻粒长似粳、而粒宽似籼,因此其位置不在籼稻的左上,也不在粳稻的右下,而分布在籼粳之间的左下方,粒长和粒厚二维分布的图3也有类似的特征。图4中古栽培稻粒宽和粒厚的二维分布与籼靠近,处在普通野稻和粳稻两极的中间区域。图5中…  相似文献   

2.
材料来自大连大嘴遗址F3:14(第三号遗址),共42粒炭化稻米。由徐光辉先生和孙海先生提供,1998年9月收到。鉴定方法是先将炭化稻米按粒顺序编号,在体视镜下用测微尺逐一测定粒长、粒宽和粒厚,单位为毫米(mm),测定精度为小数点后一位,计算精度为小数点后二位。将测定数据分别加上粒长缩变率5.36%,粒宽缩变率2.27%和粒厚缩变率1.04%,再依稻米转稻谷的理论回归公式将其复原为稻谷的各项粒形数据。以现代普通野稻、籼稻和粳稻作参照系,进行多视角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古栽培稻粒形性状特征从表1可以看到,古栽培稻的平均粒长为6.86mm…  相似文献   

3.
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展序列,认为其品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倾粳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5.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有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等。这些珍贵的古栽培稻品种,除历史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品牌命名和旅游开发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7.
8.
9.
近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大力推销遗传工程稻Ⅰ号,不少农民都引种试种了。有的说遗传工程稻Ⅰ号好,有的说不好,引种要慎重。为此今日特发表张美艺等同志的文章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粳稻谷粒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内外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28个正交组合的粒长 (x1)、粒宽(x2)、粒厚(x3)、粒重(y)间相关、回归、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粒长与粒厚、粒重间偏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 2**和0.840 9**;粒厚与粒重间偏相关关系也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70 7**,长、宽、厚对粒重的贡献力大小分别为粒长>粒厚>粒宽.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谷粒性状间回归方程为y=4.175x1+0.838x2+19.630x3-52.038,复相关系数R2=0.730,方差分析F=21.603, 达1‰以上水平,说明y与x间的拟合度较好,另外,从方程中还可以看出,当x1、x2、x3变化量相同时,粒厚(x3)对粒重(y)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粒长(x1).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1.804,贡献率为45.092%,为粒重因子;第2主成分特征根λ2=1.369,贡献率为34.225%,为粒厚因子 ;第3主成分特征根λ3=0.700,贡献率为17.50%,为粒宽因子.并提出在选育优质、高产品种时,主成分值要选择适宜,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2.
增加穗粒数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为了培育高产中熟粳稻新品系,采用回交育种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感温型大穗品系HK05418的大穗基因Gn1a导入到感光型优质晚粳品种秀水134中。在BC2F4代得到农艺性状稳定、等位基因纯合、早熟且每穗粒数、单株产量显著优于秀水134的稳定株系C3068。  相似文献   

13.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不育系:金23A、11-32A、优IA、珍汕97A;恢复系(品种):桂99、广陆矮4号、桂朝2号、窄叶青8号、特青、胜优2号、比四稻、常杂3号、晚三、培C311、明恢86、明恢63、南京11号、9311、金陵57、盐籼1号、93—9、贵辐籼3号、黔籼2号、IR36、IR24、IR72、密阳46、密阳54、密阳42、水源287、水源290。  相似文献   

15.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系杂交稻谷的遗传动态,探索不育系和恢复系各自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华中地区常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与27个恢复系(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4×27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同时受到父母本的影响,但受父本的影响比受母本的影响大。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65%、98.31%、95.27%和98.81%。相关分析表明,粒长与千粒重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粒长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粒长和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46、-0.5559和-0.0158。[结论]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不育系和恢复系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水稻米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7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Ⅱ交配设计研究了11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以期为优质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无论是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还是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对杂种所有米质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不同米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作用大小不同。整精米率、精米长、长宽比、垩白粒率、恶白大小、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南含量等性状则以非加性效应更为重要。2)11个性状中,有7性状受母本影响比父本大得多,3个性状父、母本效应相当,仅1个性状(垩白粒率)受父本影响较大,3)对主要米质性状的综合评价表明,不育系中以金23A,优IA和Ⅱ-32A为优,恢复系中以207和桂99最好,明恢63和288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优质杂交组合米质较好,4)各米质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长宽比、精米长、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整精米率、糙米率、蛋白质含量、精米率、胶稠度。其中长宽比至垩白大小等性状由于狭义遗传力高,在亲本改良中,可在杂交早代选择,而胶稠度等其他性状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低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9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03个组合,研究各生态类型和杂种主要品质特性。双亲中值和对照值的分析表明,各类型中华北粳、日本粳和韩国粳为亲本的生态组合不仅表现出较高的整精米率,而且高整精米率出现的比例大,高整精米率组配模式为西北粳×日本粳、华北粳×台湾粳、东北粳×韩国粳和华北粳×韩国粳。  相似文献   

18.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QTL进行定位。谷粒长宽比在F2群体中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谷粒长宽比的QTL,分别位于第3、4和5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4.97%~58.06%,加性效应值介于0.05~0.20,除q LWR-4外,谷粒长宽比增效基因均来自长粒型水稻品种N22,其中q LWR-5对谷粒长宽比表型贡献率最大;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超显性、显性和部分显性;此外,利用QTLNetwork2.0软件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 3.0× 106~ 3.8× 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但增产效果不同.北方寒地稻区水稻实现高产的有效育种途径是稳穗增粒或穗粒兼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水稻籽粒灌浆机理。[方法]采用2个千粒重超过40g的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水稻常规品种进行籽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大粒种质在花后24~27d达到最大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15~23d)灌浆高峰推迟;大粒种质灌浆速率曲线为右偏,常规品种为左偏;大粒种质具有较大的起始生长势,其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达常规品种的2倍之多;大粒种质的实灌时间短于常规品种。[结论]大粒种质水稻的灌浆特性优于常规品种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