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有效监控赵述岛岛礁害虫发生与危害,对赵述岛90种岛礁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外来危险性害虫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7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9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共查获害虫22种、害螨2种,其中9种外来危险性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树和蔬菜上共查获害虫32种、害螨4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4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和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的综合风险值(R)分别为2.12、2.12、2.09、2.02,在赵述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neobrevipes)、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boisduvalii)、二斑叶螨(Tetra...  相似文献   

2.
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与危害状况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有效监控永乐群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定殖扩散与爆发成灾,本研究对永乐群岛5个岛屿的害虫进行了系统性普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永乐群岛5个岛屿97种野生盐生植物、绿色固沙植物、耐盐蔬菜上共查获害虫(螨)83种,其中,晋卿岛38种植物上共发现26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甘泉岛30种植物上共发现20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银屿16种植物上共发现14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鸭公岛5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羚羊礁10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发生危害。调查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拟三色星灯蛾(Utetheisa lotrix蔷薇三节叶蜂(Arge geei榕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危险性害虫在5个岛屿32种植物生严重发生和危害。针对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扶桑绵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这2种害虫的风险评估指数R值分别为2.21和2.23,在永乐群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应严格管控。本研究对于可持续防控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的发生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宜居环境和岛礁作物安全生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危险性害虫发生与危害,本研究对永兴岛可调查的所有陆地区域野生盐生植物、园林绿化植物、耐盐果蔬和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风险评估。普查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害虫(螨)19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1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57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害虫(螨)33种,其中9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蔬害虫(螨)36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0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螨)15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5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综合风险值(R)均为2.09,在永兴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 neobrevipes)、烟粉虱(Bemisia ...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厦门棕榈科植物害虫的发生情况,采用普查、抽查及咨询的方式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共有棕榈科植物害虫45种,分别属于昆虫纲的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蛛形纲的真螨目和腹足纲的柄眼目,为厦门棕榈科植物虫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棕象甲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是一种危害棕榈科植物的检疫性钻蛀害虫,其幼虫在寄主茎秆内取食造成寄主植物不可逆性伤害,严重的在短期内造成植株枯死。近些年来,该虫在中国东南沿海屡次被发现并快速扩散,造成景观棕榈的大量死亡,经济损失严重。综述了红棕象甲在中国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对该虫今后在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部地区茶树害虫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轩 《茶叶科学》1997,17(1):33-42
在贵州东部地区已查明的茶树害虫种类,计2个纲、11个目、79个科、292种,并记述了每种的地理分布和危害部位  相似文献   

7.
阮瑞国 《中国茶叶》1996,18(4):36-37
灰蜗牛〔Fruticola ravida (Benson)〕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分布很广,食性杂。它是福建宁德地区重要的间歇性害虫,常危害多种植物叶片、嫩茎和梢,造成缺苗断畦,甚至毁种。近年来,还发现危害茉莉花且日趋严重,春季雨后,危害更猖獗。1993年以来,笔者对灰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一、发生和危害情况 灰蜗牛危害莱莉花叶、嫩梢和嫩茎,造成茉莉花大幅度减产。1993年4月至1995年5月的调查,茉莉花  相似文献   

8.
选择山东主要茶区日照、莒南、淄博、泰安樱桃园和泰安小津口的生产茶园,于2009年4~10月每月上旬定园调查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发现茶园害虫(螨)40种,分属2纲8目25科。编制山东茶园害虫资源名录,为本茶区茶树植保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择山东主要茶区日照、莒南、淄博、泰安樱桃园和泰安小津口的生产茶园,于2009年4~10月每月上旬定园调查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发现茶园害虫(螨)40种,分属2纲8目25科。编制山东茶园害虫资源名录,为本茶区茶树植保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泰山茶园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害虫43种,分属2纲7目27科.主要害虫有小贯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及绿盲蝽.小贯小绿叶蝉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茶蚜全年有2个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9月中上旬;黑刺粉虱从4月初至11月初,各种虫态均可见;绿盲蝽的盛发期在5月份.  相似文献   

11.
作物及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研制和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用的“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系统(PESTBASE2.1)”和用此系统建立的“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信息项有:各种寄主作物的种类、种植利用,各种病虫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检疫情况、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天敌、防治方法和农药信息。所建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已录用1000余篇有关献或专中的相关信息,涉及的作用种类有: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油棕、椰子、腰果、热带  相似文献   

12.
合理间套作功能植物是茶园生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遮光保温、保持水土、增肥促长、保持微域环境稳定;还能吸引天敌、驱避害虫,减轻茶园病虫草为害,有助于茶叶提质增效。但不合理的间套作会破坏茶园微域环境和争夺养料,进而影响茶树生长。通过综述近年来在茶园间套作功能植物及其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茶园常见功能植物的种类、作用方式、功效和常见问题,以及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应用间套作措施促进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调控和提升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吴文渔 《茶叶》2014,40(3):157-159
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物种,根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严格选址、良种良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创造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立良性循环生物链,使茶树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减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产品卫生安全,为向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以期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SA)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病性诱导剂,其对植物病虫害的抗性诱导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水杨酸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植物病虫害中的诱导抗性特点、水杨酸与水杨酸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初步探讨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和抗虫性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99,19(2):81-86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16.
An ethnobotanical study of plant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South Africa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administered to herbalists, traditional healers and rural dwellers. Information collected revealed the names of plant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 the parts used and th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This survey indicated a total of 17 plant species from 14 families used in the Province. Elephantorrhiza elephantina, Hermannia incana, Pelargonium reniforme, Alepidea amatymbica and Bulbine latifolia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and highly recommended pla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 by both the traditional healers and rural dwellers. Roots, bark and leaves are the common parts of plants used, while decoctions and infusions are the main methods of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7.
Hundreds, if not thousands, of species of insects use wild sunflowers (Helianthus spp.) for food and/or shelter. Fortunately, the majority of these species do not attack the common annual sunflower, H. annuus L.; of those that do, a relatively small percentage actually become an economic threat to profitable sunflower culti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es of insects that are known pests of cultivated sunflower, their injury to plants, the effects of their injury on seed and oil produc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are used for thei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茶园间作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对农药减量使用与茶叶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间作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天敌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降低其暴发风险.此外,部分植物可干扰昆虫种群活动,选择性间作可达到吸引天敌及毒杀、驱避或诱集害虫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