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浙江省66.7万hm2标准农田耕层土壤抽样调查研究,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选择14个评价指标,运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指标权重,以综合地力指数将浙江省标准农田评定为5个等级.浙江省标准农田土壤表层砾石含量少,耕作层砂、黏适中,耕性尚可;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相比,表现出土壤紧实的趋势,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酸性变强,有效P、速效K增加,但含量分异加大.通过调查与评价,标准农田以二等和三等田为主,占调查样本的85%左右.该结果将为今后的标准农田建设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部有关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在山东省的试点县青州市为例,在借助遥感、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等手段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青州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秦都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关中平原的陕西省秦都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立地条件、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土壤管理4方面选取12项指标,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秦都区耕地地力可分为4级,l—4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2.08%,39.72%,7.35%,0.85%,该地区耕地地力水平较高。本研究分析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区农业生产,而且为关中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区决策树的省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耕地地力评价对快速准确掌握大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有效的进行农业区划并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山西省2005~2014年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数据、测土配方施肥采样点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尺度指标分区方法将山西省划分为5个区域。基于决策树方法构建了隶属各区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与分级,将山西省耕地划分为1~10等地。其中,1至3等地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1.56%,该部分耕地地力较高,为山西省的优质耕地;4至6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1.22%,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以提升粮食产量;7至10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22%,该部分耕地生产障碍因素突出,应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继续开展农田建设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评价结果可为省级耕地资源管理及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支持向量机、信息向量机和相关向量机的理论与算法。利用最优化对偶理论,阐述了支持向量机的三种主要算法:硬间隔支持向量机、软间隔线性支持向量机和二次软间隔支持向量机的理论推导过程。对基于高斯过程模型,详细说明了信息向量机和相关向量机算法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借助遥感解译和GPS野外采样,获得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田块尺度的评价单元和2 642个土壤采样点。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DELPH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等模型,以耕地的养分状况、理化性质、地理条件、管理状况4个方面和17个影响因素为主要评价依据,建立了评价模型。采用积累曲线法确定地力等级评价界限,将淮上区2万多块评价单元划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和二等地主要集中在曹老集镇,其中分别占一等地的96.89%,二等地的70%,三等地和五等地在梅桥乡分布较多,分别占三等地的47.08%,五等地的61.37%,而沿淮河的小蚌埠镇和吴小街镇主要是三等地和四等地。地力等级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当地耕地的状况,为淮河流域耕地地力等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瓦房店市北部5乡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瓦房店市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瓦房店市北部5个乡镇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瓦房店市北部5个乡镇1等地占4.70%;2等地占32.61%;3等地占17.24%;4等地占30.59%;5等地占12.97%,6等占1.88%。结合当地的几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分析得出:果园、菜地和设施农业用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地力较高,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旱地主要为4、5等地,说明旱地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旱地田间管理上必须重视使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九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明,全市263.9万亩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六级,其中,一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31.09万亩,占总面积的11.8%;二级地IFI 0.8~0.85,面积85.77万亩,占32.5%;三级地IFI 0.75~0.80,面积67.45万亩,占25.6%;四级地IFI 0.70~0.75,面积37.37万亩,占14.2%;五级地IFI 0.65~0.70,面积27.55万亩,占10.4%;六级地IFI<0.65,面积14.65万亩,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耕地面积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科学预测耕地保有量是耕地保护的基础,对缓解用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探讨不同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耕地面积预测的影响,该文以惠州市为例,分别采用多元回归、BP神经网络及3种不同核函数SVR建立耕地面积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试验。预测结果精度分析显示,RBF核函数SVR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0.54%,均方根误差为0.007,精度最高;Sigmoid核函数SVR预测结果对应误差分别为1.12%及0.012,精度次之;多项式核函数SVR预测结果对应误差为分别为2.71%及0.032,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但低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在现有3种常用核函数SVR耕地面积预测模型中,基于RBF核函数SVR模型预测能力最强,其次是sigmoid核函数;而多项式核函数则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12.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8,自引:3,他引:128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当采用2m和 1 0m两种不同计算深度时 ,所得耗水量差值巨大 ,特别是在揭露水分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上 ,会得到不同结论。 1 0m测深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年蒸散量大于年降水量 ,根系吸水层达 1 0m以下 ,多年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干燥化 ,形成生物性土壤下伏干层 ,从而对陆地水分循环路径发生影响。据此提出黄土高原草地生产要改高产目标为适度生产力目标 ,以减缓或阻止下伏干层的形成 ,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江苏近 2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与人文要素关系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方向、速率、结构、程度、空间差异性 ,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经济发达省份耕地递减较全国平均数高 1 8% ,连续呈现单向递减变化 ,并具有缓慢递减 -快速递减 -急剧递减 -快速递减的时间变化轨迹。变化幅度的空间差异有其规律性 :从高发达区向一般发达区减小的梯状差异及从城郊向偏远县区减小的幅射状差异。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人口膨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粮食单产提高及人均居住面积等 ,与耕地变化具有高度关联性 ,并与其构成多元线性回归控制关系 ,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田飞虱种类及其灯下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强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89,(4)
本文报道了广西农田飞虱科种类30属56种(同翅目),其中29种广西尚未记载。稻田区的主要种群是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稗飞虱(Sogatella longi-furcifera),蔗田区的主要种群是甘蔗扁飞虱(Eoeurysa flavocapitata)和中华扁飞虱(Perkinsiella sinensis),灯下飞虱群落结构成分主要由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种群组成,次为稗飞虱、褐背飞虱(Opiconsiva nigra),黑边黄脊飞虱(Toya pro-pinqua neopropinqua),拟褐飞虱(Nilaparvata bakeri)和伪褐飞虱(Nilapa-rvata nuiri)。灯下飞虱群落多样性指数以 9月份最高,数量以 7月份最大,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是极显著正相关,与优势集中性指标是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本文从系统论的机理出发,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面分析各种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泰安市岱岳区为案例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肃张掖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通过对张掖市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影响该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指出自然因素中水资源居于首要位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归纳,概括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3个方面。并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陡坡耕地施加PAM侵蚀产沙规律及临界坡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mmh- 1 、15 0mmh- 1 ,四种坡度 :5°、10°、2 0°、2 5° (8 74%、17 63 %、3 6 4%、46 63 % ) ,四种当量坡长 :8m、16m、2 4m、40m ,五种地表处理 :对照、麦草覆盖、三种PAM覆盖度A、B、C(A 相似文献
19.
20.
李威联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89,(3)
于1986~1988年,在广西六个县、市进行了旱地分带种植试验、示范,已取得了预期效果。(1)经济产量比对照高187.9kg/亩,增产44.4%;(2)纯收入比对照高108.1元/亩,增收83.7%;(3)每个工日产粮、产值比对照分别高7.6 kg、2.7元/工,增54.7%、37.0%;每元投入产粮、产值比对照分别高1.2kg、0.7元,增33.3%、41.2%; (4)产/投能量效率高31%;每投一单位辅助能,产生物能,食物能比对照分剐高400kcal、120kcal;光能利用率及光能生产率此对照分别多0.17%,0.1%;(5)土地等量比率(L.E.R)为对照的4.4倍;(6)土壤肥力比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