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景观中最具有灵性的景观要素,以紫欣园居住区的水景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小区水景观的设计和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景观中水景规划设计模式和可行性。笔者认为不仅要设计出视觉美好,意境深蕴的水景观,而且必须处理好水的自净、自循环再利用问题,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为了组织和管理景观水源,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二者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使水景发挥其生态功能,才能使水景与城市文化环境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2.
仇春晖  黄耀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94-2696,2700
新城区景观环境的营造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形成城市特色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周边的景观节点分析,总结出苏州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创造的自然景观气韵、建筑布局营造的艺术景观气韵和城市景观生动的文化气韵,将园区的景观营造与自然、艺术、文化相关联,完整说明了历史与时尚、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融合的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研究针对沈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生态及景观用水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通过吸收雨洪、储存水源、增加下渗、净化污水等方式收集和回收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总量,缓解城市缺水的现状,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公园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项目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情况;该项目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城市滨河公园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寻求提高滨河公园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景观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景观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景观水体的必选。而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有效的修复再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做了很多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及新型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沈阳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研究针对沈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生态及景观用水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干旱区城市景观设计受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本文从运用乡土耐寒植物、优化景观植物配置、恢复自然草地景观、水景用水循环使用、适当增加硬化面积和模拟水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郑文俊  程道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06-6107,6109
介绍了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滨水景观开发背景和景观特色,并从水体、桥梁、岸线、植物、园路与园林置石、雕塑碑刻和建筑景观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滨水景观开发方法,指出城市滨水景观开发应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水资源,传承和丰富历史文化,向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宜昌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和黄柏河现状,从城区重要水资源--黄柏河的保护、规划、建设出发,对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和促进城市生态旅游进行了探讨,提出对黄柏河水域城市精品景观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雨水资源匮乏,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采取雨水综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压力,而且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对山东省开发建设项目雨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山东省城市建筑小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公园与景观绿地建设雨水综合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从化龙潭河城区段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长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36-4339
介绍了龙潭河城区段河道现状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了龙潭河城区段景观设计的功能定位,从水体形态与岸线设计、景观功能分区、景观节点设计、景观附属设施4个方面对龙潭河城区段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在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河流景观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都市休闲农业园在建园过程中存在的大量资源浪费问题,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以重庆地区都市休闲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40个都市休闲农业园,从"节约"的角度对其植物景观构建进行研究,剖析其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深度挖掘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特征,探讨节约型植物景观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节约利用水资源,达到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文从采用节水设备、栽植节水抗旱植物、污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对城市园林中水的节约利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技术,从地形地貌分析、景观生态分析、游憩理论分析、视觉景观分析4个方面对重庆市秀山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进行数字化分析,在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主导、二环环绕、三带深入、四区贯穿、绿网密织、星罗棋布"的混合式绿地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主城区屋顶绿化乡土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而园林植物则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依赖于多样化的城市植物, 乡土植物恰恰是城市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城市植物景观特色构建的必要条件。为了丰富重庆主城区屋顶植物多样性,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重庆主城区31处不同屋顶绿化作为样方, 进行实地调查并从植物类型、配置方式、观赏特性3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判断导致重庆地区屋顶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频度低的薄弱环节。调查显示样方中应用的植物共有110种, 隶属47科76属, 但乡土植物仅占13.64%, 隶属14科15属。从以上3个层面进行数据统计, 均存在乡土植物种类少、应用频度低的现象。因此加强园林工作者对乡土植物的重视, 开发利用这些乡土植物是当务之急。结合以上研究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针对在重庆野外均生长良好、对城市环境适应力相对较强、可供近期开发的乡土植物进行了统计, 并初步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 且适合应用于重庆地区屋顶绿化的乡土植物, 其中着重增加了草本及观果、观花乡土植物, 在准确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观赏特点、生态习性及适生范围等方面的前提下, 可以逐步应用于屋顶绿化, 从而为重庆地区屋顶绿化及乡土植物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形式,分析了重庆市园林绿化养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市构建绿化养护市场体制的建议,以为该市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庆市地区目前人均水量少,而且在时空分布上东南多、西北少,水体污染、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严峻形势和危机状况,以及对重庆市地区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加大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加强深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等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使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彭月  魏虹  朱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72-617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和预测重庆永川市的土地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干扰不变情况下,研究区景观将达到一个稳定时状态,此时各土地景观面积分别为:耕地41.88 hm2、林地0、草地18.13 hm2、水域11.98 hm2、城乡用地1 383.62 hm2。研究区几乎全为城乡用地所覆盖。  相似文献   

19.
彭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56-20657
分析了咸宁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绿化现状、绿化植物资源,借以从整体上分析咸宁市的城市绿化现状,阐述了植物在城市园林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区域环境、植物配置和园林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个体观赏特性方面解析了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从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章法与韵律角度突出了植物所表现的园林美;在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原则方面,突出了自然式配置、规则式配置、混合式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在城市环境绿化中的合理配置思路,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节约建设投资,提高城市园林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宋福忠  赵宏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09-3712,3714
在阐述重庆市农村居民居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山地地貌特征、农民小农意识、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以散居状态为主。结合城市扩张带动、农村市场开发、农村资源开发、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移民等契机,倡议采用城镇发展推动模式、市场开发带动模式、土地开发驱动模式、乡村产业构建模式、移民安置迁建模式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提出了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政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二是广泛宣传,激发农民意愿;三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引导;四是完善政策,确保农民利益;五是加强领导,降低集居风险;六是逐步推进,实现适度集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