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得到极大的关注,估算森林的碳储量以及分析和评价森林不同碳库的组成和动态变化已成为目前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总结回顾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森林固定的碳每年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其变化决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的功能。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区域尺度森林碳储量的估算所提出的方法较多,但还没有统一的估算方法。样地查清法是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方法之一,通过总结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为碳储量估算精度和碳评估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森林固碳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研究方法:生物量清单法、微气象学法、蓄积量法、生物量回归模型、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量变化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归纳各类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方法在大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基于CO2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基于交换的CO2通量推算森林碳储量变化。归纳遥感手段观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的主要数据、方法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数据及方法在森林CO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森林碳储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分析专用CO2浓度监测卫星数据,尤其是我国自主碳卫星数据在CO2柱浓度反演算法研究以及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对比、验证和同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专用温室气体遥感观测数据在森林碳储量及碳通量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监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阶段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3类研究方法,并归纳和总结了其优缺点。目前某一特定区域的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的计算应先由森林植被含碳量与生物量的乘积来获得森林植被碳密度,再通过碳密度与区域面积相乘来获得森林植被的碳储量。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现阶段,估算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上仍主要集中于样地清查法,研究历时较短,研究区面积较小;研究多集中与单一影响因素的影响,但未将主导因子综合进行分析;估算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暂无统一的估算方法。提出了应当加强长期定位观测,增加区域模型模拟,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等方法;估算中考虑影响因素带来的结果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以比较不同地区结果的差异来源;同时注重地区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以减小数据的不确定性,发展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段的碳储量估算模型,提高估算精确度、减少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碳蓄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以及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等相互关系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和碳交换量.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在碳蓄积研究中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大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估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量与年净碳汇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几种研究方法,并通过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与年释放碳量,估算了森林生态系统年净碳汇量;同时指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和碳循环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为实现林业低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文中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并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研究方法不统一是造成不同学者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结果不同的主导因素,所得结果必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区域尺度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中的估测方法及人为影响因素,为寻求统一的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特征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土层厚度、研究方法,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中各环节数据的准确性,增加必要的实测数据,提高精度;同时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图像数据处理等技术,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壤实测值、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数据库。在研究中应注重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影响,使得碳储量的估算更加注重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样地清查法、微气象学法、箱式法、模型模拟法、遥感估算法等森林碳储量的主要估算方法。在对各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及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认为在研究大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储量时,多学科融合、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是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大世界》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小班为基本研究单元,按起源分林龄对广东省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碳储 量进行了研究。国有北岭山林场乔木林总碳储量为 278.0×106kg,其中生态公益林碳储量为 244.9×106kg。生态公益林中天然林在不同林龄间的林分间平均碳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范围(25.24±1.02)~ (28.01±1.69)×103 kg/hm2;而人工林则存在显著的差异,以 20~40 a 林龄的林分最大,为(34.22±2.77) ×103 kg/hm2,其次为大于 40 a 林龄的林分,为(23.34±0.72×103kg/hm2。在 20~40 a 林龄的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林平均碳密度显著大于天然林,但在大于 40 a 林龄的林分中,则显著小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14.
自然因子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森林植被、土壤属性、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凋落物和根系输入等自然因素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决定了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和分解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碳储量会呈现增加或产生波动2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土壤碳储量又影响着土壤结构、根系深度、土层特性、有效水分保持能力、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温度、水分、CO2浓度等气候因子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蓄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的输入也可以改变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15.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important in studying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budget. Here, we used the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for China collected from 2004 to 2008 and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carbon storage data obtained from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carbon (C) sequestration rate and benefit keeping C out of the atmosphere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Between 2004 and 2008, forests sequestered on average 0.36 Pg C yr?1 (1 Pg = 1015g), with 0.30 Pg C yr?1 in vegetation and 0.06 Pg C yr?1 in 0–1 meter soil. Under the different forest categories, total C sequestration rate ranged from 0.02 in bamboo forest to 0.11 Pg C yr?1 in broadleaf forest. The southwest region had highest C sequestration rate, 30% of total C sequestration, followed by the northeast and south central regions. The C sequestration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could offset about 21% of the annual C emissions in China over the same period, especially in provinces of Tibet, Guangxi, and Yunnan, and the benefit was similar to most Annex I countri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in China, and forest C sequest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orest area,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it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碳汇计量的方法,计算出乔木林分(地类为纯林、混交林且有蓄积的林分)的碳储量,并按不同起源、龄组、森林类型、生态区、地域对乔木林分中总碳储量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森林总碳储量主要来源于乔木林分中的乔木层,按不同林分类型分析发现,乔木林分中的天然林、中龄林、针叶林的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云县冯家峪镇9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调查,并对增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冯家峪镇现有森林面积12 823.55hm2,总碳储量为692 141.73t;油松林的碳储量最高(195 806.52t),柞树林以144 831.77t次之,再次为落叶松人工林(74 597.60t)。2)冯家峪镇不同林分中,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密度(72.02t/hm2)为最高,其次为油松人工林和刺槐人工林,分别为64.42t/hm2和62.87t/hm2,侧柏人工林的碳密度最低,为42.79t/hm2。在对总的碳密度的贡献中,乔木碳库和土壤碳库起着主要的作用。3)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平均水平(40.06t/hm2)相比,冯家峪镇森林通过合理经营其碳储量可增加潜力为166 4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