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广泛、使用面积大,长期在实践中形成了重使用、轻回收的局面,引发了一系列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我国农用地膜的污染防治,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绿色农业的目标早日实现,我国农业农村部联合个部门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在农用地膜使用管理上,《意见》为我国今后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地膜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法律制度、防治措施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技推广》2019,(8):83-84
6月2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地膜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制度措施、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当前十堰地区农地膜使用量、覆膜面积、覆膜作物种类逐年增加,导致地膜残留量大,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统计数据结合实际现状分析可知,深入推进农地膜污染防治、新型地膜更替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推动十堰地区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十堰地区地膜使用现状和地膜回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地膜污染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十堰地区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灌云县是畜禽养殖大县,传统养殖以生猪、禽类、肉牛、奶牛、肉羊为主,县内既有规模养殖场(户),也有散养户,由于养殖量大,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如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全县畜禽污染处理,有利于我县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生态和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10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据此目标,《意见》指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农业部出台《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意见》指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会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总结了民乐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农田“白色污染”,甘肃省政府于近日批转了该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和再生利用,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  相似文献   

10.
蒙城县是安徽省畜禽养殖大县之一,“十四五”期间面临着艰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任务。本文在分析蒙城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编制《2021—2025蒙城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生态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加快推进蒙城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农用地膜残留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监测点地膜残留的监测,旨在摸清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数量,为全省普查地膜覆盖产排污染系数测算提供可靠数据,也为指导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以及畜禽粪污、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处理不完善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永胜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循  相似文献   

14.
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潍坊市把推进地膜回收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创新地膜回收利用“三个模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担当作为抓出成效,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更高效和高质量的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下文简称为《通知》),力求各基层农村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粮食安全保障需求、新品种种植推广、绿色农业科技工程等方面,提出综合意见,加快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为给农业科技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意见》提出,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点支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集成水、肥、药减量化技术,提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建设公益性育种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9月印发并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层面作出一系列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制度性安排,将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意见》既作出总体安排、系统部署,又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描绘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农业、商务两部门协作,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近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在官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后,在禁养区内养殖畜禽最高罚5000元,肆意乱扔死猪的最高罚3000元,公职人员渎职将受到行政处分。《办法》还明确规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将由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近几年,浙江省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修复和标准化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浙江省出台了这一《办法》。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意见》的相关重要内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