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每年都要选拔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支持新农村建设。这些"空降兵"固然宝贵,但笔者认为"本地兵"的培养也不能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中涌现出许多"土专家"、"田秀才",纷纷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农场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今年,江苏黄海农场大力实施农工素质提升工程,多渠道培养各种类型的“土专家”、“田秀才”。 首先加强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认真实施新型农工创业培训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农业项目,目前,全场累计培训农工6000多名,  相似文献   

3.
画里话外     
正农家书屋,这里是一所资源充沛的农技学堂。里面住着一个个知识渊博的科技精英,只要你愿意躬身请教,生产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就会迎刃而解。这里有一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只要你燃起求知的欲望,"田秀才"从这里起步,"土专家"从这里远航,"泥腿子"在这里获取营养,庄稼人也能从这里走向辉煌。——师正伟《乡村新韵》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人社厅近日启动乡土人才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乡土人才职称申报面向扎根和活跃在江苏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简言之,就是主要面向"土专家""田秀才"等体制外人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申报。据了解,江苏省乡土人才有49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业或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技能,能带动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包括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经纪人、民间艺人和村组干部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通过他们,可加快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可带动和帮助农民发展致富。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  相似文献   

6.
乡土人才身居农村、了解农事。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是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致富带头人,又是一批扎根于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如何让乡土人才安心创业,激励乡土人才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结对帮扶、“领头雁”的带动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全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倡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乡土人才是被群众认可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田秀才",他们的生产实践和技术能力更容易让周边群众信服,更有"眼见为实"的带动性,能很快为这片乡土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要  相似文献   

8.
万民 《新农业》2004,(11):59-59
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农民在学科技、用科技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每到农闲时节.农民便三五成群来到本村或邻村有名气的“田秀才”或“土专家”家中聚集.共同学习、切磋实用种、养.加技术.交流致富经验。人们把这种农民自发学习科技的聚会高兴地称为“农民科技沙龙’,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海东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人才振兴"目标,大力培养乡土专业技术人才,突出培育方式创新化、人才特色化、扶持优先化,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培训方面,海东市各县区以培养高素质农民为抓手,因地制宜培养特色化乡土人才。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遴选文化程度较高、产业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甘肃省榆中县积极开发乡土人才,加强了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师,高级技师等农村乡土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培养出了一批拥有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乡土人才队伍,使"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大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正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格尼河农场积极开展农机小改装、小发明活动,农业一线"土专家"们发挥聪明才智,以技术创新为一线生产"节本增效",实现"藏粮于技",唱出一台台增产增收的"好戏"。该场改变了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提档升级为1.1米大垄高台种植。将原有的5台2BJ-870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条件建设基本到位的基础上,紧扣现代农业发展主题,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平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延伸,走出了一条农业综合服务站发展的新路。1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自2011年起,都江堰市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遴选辖区内懂经营、会管理、有专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将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纳入计算机网络实施动态化管理。截至目前,共登记在册实用人才2 075  相似文献   

13.
"加入合作社以来,不但人均收入增加1万多元,而且我们都已成为猕猴桃种植专家了。"7月8日,正在河南省西峡县冕昊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猕猴桃成品基地进行越夏管理的张技术员告诉记者。张技术员叫张青林,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土专家",合作社基地建设前,无技术,收入低,后来在合作社带领下,钻研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成为猕猴桃种植专家,收入直线上升,腰包很快地鼓了起来。像张技术员这样的致富能手,该社不下30人。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2015,(8):2
<正>乡土人才身居农村,了解农事,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是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致富带头人,又是扎根于农村的"土专家"。如何让乡土人才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和"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弓棚镇积极为他们提供平台和创业的空间,使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充分发  相似文献   

15.
“保守散漫,愚昧贫穷”,曾被一些对农民有偏见的人视为中国农民唯一的文化符号和集体的层次姓名。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田野上的“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一书则恰恰相反。省委书记舒惠国同志在为该书写的序中,深情地“对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的发明...  相似文献   

16.
筑梦 《新农业》2014,(18):50-51
<正>养羊多年,以失败告终。改行养兔,竟风生水起。曾经的她是獭兔养殖的"门外汉",面对疫病束手无策;现在的她却是会上网、懂技术,人人求教的"土专家";在家里,她是"兔妈",每日与丈夫为了养殖场的兔宝宝们而辛勤忙碌;在合作社,她是"忙人",每天为社员们的养殖出谋划策,为了联系资源,出售兔子而奔波。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新韵     
正农民讲习所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史中走来的讲习所,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伟大实践,是农民革命的大本营。在脱贫攻坚的新时代,其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实践。一群"土专家"紧握时代的"麦克风",把"闲话摊"变成"教学点",在家门口开设的致富沙龙里"坐而论道",让政策理论变得生动,让抽象技术变得形象,让生活与实践接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湘潭县列家桥乡上月村尹义洪,是一个中年农民,因他爱学习、肯钻研、善经营、致富快,被当地誉为“田秀才”、“土专家”。几年来,他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人多地少的特点,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前提下,探索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多种农作物间作、套作、连作的耕作制度改革,闯出了一条多层次、高效益经营的新路。1986年,他在2.5亩幼龄(三年生)桔园内,间作、套作、连作西瓜、凉薯、梨瓜、香瓜、白薯、芝麻、辣椒、马  相似文献   

19.
"你在外地打工挣钱,我做‘大棚家政’致富"。最近,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镇的农村留守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大棚家政"这个新的行业悄然兴起。"大棚家政",又称"农业家政"、"田保姆",专门给缺劳动力的家庭和种养大户干活,随叫随到、服务优质、工资适中,深受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正> 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长河村4组农民余志国将自己多年来从农业生产实践中探索掌握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转化为“植保致富”的优势资源,向本地农民朋友提供高效便利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成为本镇闻名的靠植保致富的“土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