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凤稻23号系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凤稻14号/合系4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系。该品系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表现出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较好等优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9 750 kg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凤稻15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凤稻26号系通过凤稻11/超级稻/凤稻12/鹤16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鉴定及生产示范结果一致表明,凤稻26号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单产9750kg/h㎡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7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海拔1950~2250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凤稻29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历经品比试验、省州区试产量居前列,较对照增产8.08%~50.93%,大面积种植产量9 375.0 kg/hm2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原主栽种。2014年6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拔1 950~2 250 m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产量603.5~876.29 kg/亩,较对照增产5.4%~32.31%,大面积种植产量650 kg/亩左右,2017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850~2 20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凤稻30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凤稻25、26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德麦7号系云南省德宏州农科所应用系谱选育法以云植437作母本,892-1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品质好、抗病性强的特点,广泛适宜春麦区种植,2005年12月通过了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滇审小麦200501。  相似文献   

7.
大理州农科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新育成的凤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丽粳314是丽江市农科所以合系35号/合系40//鹤16中间材料为母本,丽粳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广适的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2100-2500m的高寒稻区种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农科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新育成的凤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粳两优7619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N95076S与R1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稻米品质较好、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的特点,云南省保山市明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引进试种,2008年申报云南省区试试验,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特(保山)审稻2011030号,适宜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600~1 750 m的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粳两优5519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N55S与R1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稻米品质好的特点,云南省保山市明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引进试种并申报云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3014号,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区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德超甜2号是德宏州农科所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自选自交系德甜36为母本,自选自交系德甜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种。2007年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德超甜3号是云南省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以自选自交系德甜38为母本、德甜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超甜玉米高产与优质的结合。目前,德超甜3号在云南省超甜玉米主栽区示范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4.
"凤豆11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宜性广的粮饲兼用型蚕豆新品种,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红单14号(红2007-104)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07-1做母本,966-1-2做父本,于2012年选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多年的州级生测、区试、生产试验,以及省级1年的区试预备试验,2012年2月初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审定编号为滇特(红河)审玉米2012068号。该品种比对照兴黄单892增产,且增产幅度大,抗病抗逆性极强,是目前云南省南部州(市)抗灰斑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示范推广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云光9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用7001S与云恢124组配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在优质、高产、熟期适中、耐寒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我省海拔1500~1800m稻区种植.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楚粳25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根据滇中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和水稻生产现状,用高产品种楚粳17号作母本,稻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系2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良种。试验示范表现早熟、品质较好、抗逆性强、产量较高,于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该品种适宜于中海拔1500~1850m稻区种植,省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亦可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凤稻30号高产栽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达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为促进鹤庆县水稻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品种来源及特性1.1品种来源凤稻30号系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1年定名为凤11-55,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7003号),属多穗型粳稻。  相似文献   

19.
岫粳11号 (原名岫136-14)系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合系2号作母本.岫粳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12月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耐肥抗倒、品质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特点,较适宜保山市中海拔粳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种植,特别是在腾冲、龙陵多雨区仍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大理州农科所新育成的凤稻16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早熟、耐寒、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适宜在海拔1900~2250m稻区示范种植,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选育经过凤稻16号系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号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