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保证鸡只的健康生长,养鸡户需常备一些药物,用于鸡舍的消毒和鸡病的防治,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从而提高养鸡的生产效益。 一、生石灰。用于鸡舍和运动场地的消毒。鸡舍消毒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地面上,运动场消毒,可将生石灰加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均匀喷洒。 二、漂白粉。可消毒预防各种传染病,净化空气。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养鸡事业的发展,做到有备无患,养鸡专业户必须备有以下药物: 生石灰(氧化钙)配成10~20%石灰乳剂,可供鸡运动场消毒。鸡舍地面,可用生石灰粉撤布消毒。 漂白粉(含氯石灰)可作各种传染病消毒用。常用10~20%混悬液为鸡舍、场地、粪便和车辆消毒。 高锰酸钾(灰锰氧)溶于水,用0.1~0.5溶液可作口腔等粘膜冲洗用,4~5%溶液可治疗  相似文献   

3.
广西省贵港市南区木格镇平悦村蕲城屯张伟平在山上养鸡多年,总结的养鸡经验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野放养鸡好”,主要有2种方法:1“圆心”的“扇形”轮养法即以鸡舍为圆心,向外分成四个均匀的等格扇形,用具和鸡舍消毒1—2次,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后要先空舍,等到刺鼻气味散尽方可开始放鸡入舍饲养。圈出的每格饲养场地要轮休三个季度,轮休期间对其进行灭菌,同时让场地生长出青草,还原地貌,使环境更适合养鸡。场地再放养鸡时要消毒一次。此方法适合人手不足的养鸡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养鸡专业户发展很快,为了促进养鸡业的发展,仅就养鸡专业户的鸡舍建筑谈几点意见,供建筑鸡舍时参考。一、场地的选定专业户养鸡,一般规模较小,鸡场多在宅旁或庭院内,选择场地的局限性很大。但仍需注意:鸡舍应建在容易采光的地方,最好和住宅隔开,以免人来人往,造成疫病传染和干扰鸡群;规模较大时最好另选地方,不宜和住宅硬挤在一起,否则会给鸡生长发育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家庭养鸡专业户中,对鸡场、鸡舍的消毒不彻底,疫情时有发生。1990年笔者用湖南省资江氮肥厂消毒剂分厂生产的菌毒敌按1:300的溶液对蛋鸡、肉鸡的场地,鸡笼,天棚、墙,地板等进行带鸡消毒,对雏鸡、肉鸡、产蛋鸡均无不良影响。该药液对病毒、病菌及其芽孢体都有杀灭作用。菌毒敌不仅可以作为预防性消毒,而且可以在发生疫病或怀疑鸡舍及  相似文献   

6.
将鸡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用生石灰粉刷鸡舍墙壁,用火焰消毒器消毒鸡笼,用2%—3%的火碱消毒用具、设备和地面,然后封闭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置41周,新鸡上笼前两天用惠宝杀菌王喷雾消毒。  相似文献   

7.
李北 《中国家禽》2003,25(17):49-49
1彻底消毒 将鸡舍冲洗干净,用生石灰粉刷鸡舍墙壁,彻底消毒鸡笼,用2~3%的火碱消毒用具、设备和地面,然后封闭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置四周,新鸡上笼前一天用百毒杀喷雾消毒.  相似文献   

8.
养鸡者大都注重鸡舍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但其做法仅局限于鸡舍进鸡之前,而对进鸡后连舍带鸡一起进行的喷雾消毒则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尚米意识到鸡舍有鸡情况下更需做整体消毒.鸡舍虽在养鸡之前已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可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传染病.这是因为鸡体本身携带、排出、  相似文献   

9.
1 养鸡应注意问题预防性用药比治疗有意义 ,保护养殖环境更为重要。1 1 消毒1 1 1 做好消毒 消毒包括进场前消毒、场地消毒、用具消毒、饮水消毒及带鸡消毒等。1 1 2 消毒与马立克病毒的关系 进鸡前消毒及育雏阶段消毒特别重要 ,因为鸡舍内消毒不严 ,舍内有羽毛存在 ,马立克等大量病毒可长期存活 ,造成进鸡后马立克病毒感染而发病。1 1 3 选用消毒剂 场地消毒选用甲醛、火碱等 ,饮水消毒选用威岛、漂白粉等。1 1 4 CID— 2 0与禽多发病 带鸡喷雾消毒推荐消毒剂为 (CID— 2 0 ) ,在山东省各大鸡场使用后证明 ,该产…  相似文献   

10.
疫病是养鸡的大敌,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损失,必须严格做好防制工作。专业户养鸡防病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一、高度重视消毒。鸡舍及其用具的消毒是常常被专业户所忽视的,有许多养鸡户反映养鸡成活率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蛋鸡产蛋期死淘率高是困扰许多鸡场的问题。在我国,商品蛋鸡产蛋期死淘率一般在10%左右,饲养条件差的鸡场可达20%以上,严重影响了养鸡者的经济效益。死淘率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制。严格消毒将鸡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用生石灰粉刷鸡舍墙壁,用火焰消毒器消毒鸡笼,用2%~3%的烧碱消毒用具、设备、地面,然后封闭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置一月左右,新鸡上笼前一天用百毒杀喷雾消毒。选鸡上笼鸡上笼前必须经过挑选,以保证上笼母鸡健康、整齐和匀称,通常以体重和胫长作为选择标准。对体重过大过小,病残瘦弱的鸡,要坚决予以淘汰,或视情况另群饲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禽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防治,但对消毒还是认识不足,尤其是带鸡消毒。一些专业户只知道养鸡搞好疫苗免疫,鸡生病就用药治疗,而不注重利用有效的消毒措施来净化鸡舍的环境卫生,防制疾病。我们强调“防重于治”的原则,就是在用好疫苗免疫的同时,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通过有效的消毒措施来降低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配合疫苗的免疫效果来控制疫病的发生,消除疾病隐患,使鸡群健康生长,提高养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带鸡消毒的好处 鸡舍虽在进鸡前已彻底消毒过,但在饲…  相似文献   

13.
读者信箱     
问;秋天孵的鸡好不好?在经济上是否合算。(江苏省养鸡专业户问)答:如果我们养鸡的鸡舍条件很好,是环境控制鸡舍,可使鸡舍内的光照、温湿度、通风等完全在人工控制之下,那末春、夏、秋、冬四季孵出的鸡,没有什么差别。但现在农村中养鸡专业户与重点户养鸡的规模还较小,鸡舍也都属开放式,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不同季节孵化出来  相似文献   

14.
带鸡消毒喷雾是近年来养鸡业中一项新举。鸡舍虽然在进鸡前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传染病,这是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源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通过人体、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可有效地杀灭鸡舍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笔者总结近年来在养鸡上的带鸡消毒经验,现介绍如下,以对养鸡者能有所裨益,供同行参考。一严防应激反应发生:为了避免带鸡消毒引起的应激反应;①消毒前12小时内给鸡群食用0.1%…  相似文献   

15.
林下养鸡是一种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的特殊养鸡形式,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降低林果树木虫害、提高林果树木肥力,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立体化产业.林下养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避开了鸡某些病害,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应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同时应注意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球虫病等的预防工作.对病鸡及时隔离,无价值的病鸡、死鸡及时深埋,对场地用具进行全面消毒.每批鸡出售后,鸡舍用2%~3%烧碱溶液进行地面消毒;果园翻土,投撒生石灰.果园放养2~3年后要及时更换另一果园,让果园净化2年以上,消毒后再养.具体防疫和疾病控制的技术环节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养鸡,由于条件和经济的限制,往往难以保证鸡舍消毒,死鸡和鸡患传染病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农户不必要的损失。下面介绍7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消毒法,供广大养鸡专业户参考利用:1.煮沸消毒法:把准备消毒的物品擦洗干净后浸入水中,加热、煮沸20~30分钟,待自然冷却后取用;喂  相似文献   

17.
山地养鸡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山地饲养,鸡只既可采吃青绿饲料、昆虫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饲料用量;又可利用天然雨水冲涮场地和利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消毒,节省消毒剂的开支;再加上山地放养的鸡只,夜间才回鸡舍,饲养密度增大,从而节省棚舍。二是鸡只的运动空间大,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和成活率。三是鸡只的毛色光亮、肉质好、市场价格高,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所以,发展山地养鸡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本文将山地养鸡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山地…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农农户习惯用生石灰为蛋鸡舍消毒,其实这样做不科学。这是因为,将生石灰撒在干燥的鸡舍地面上,非但起不到消毒作用,而且容易被鸡吸入呼吸道内,诱发呼吸道疾病。鸡踩在生石灰上,容易引起脚趾烧伤。更为严重的是:蛋鸡常因高产而缺钙,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灰一旦进入肠胃  相似文献   

19.
鸡瘟是一种急性、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凡是鸡瘟流行过的地方,恢复养鸡生产需要采取以下三点关键措施: 一、彻底消毒:将死鸡深埋或烧掉,彻底清理病鸡的废弃物(鸡毛、鸡粪);对被污染的鸡舍、用具、产蛋箱等全面彻底地大消毒;可根据条件选用不同的消毒剂,如:5—10%的生石灰乳剂、10—30%的草木灰水、2—3%的烧碱液;饲养人员还要将自己的工作服、工作帽等彻底消毒。经过防疫部门的检查合格并距鸡瘟流行结束后15天,方可引进新的鸡群。  相似文献   

20.
塑料大棚养鸡产蛋多,是冬季比较理想的养鸡方法,适合于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养鸡专业户采用。 塑料大棚鸡舍,应建在干燥的地方,坐北朝南,由鸡舍和运动场两部分组成。鸡舍位于运动场北面,为鸡的夜间栖息室;南面为鸡在白天和早晚活动、吃食、产蛋的场所。鸡舍可用砖或土坯砌成,南面留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