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等理论,在对西安城市森林绿地布局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类型、结构,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建设模式的构建,并提出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西安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及最终将西安市建设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森林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节水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也是困扰着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也就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结合全国一些城市提出的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在参考生态城市、节水型城市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将以往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社会的"三分法"改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科学管理"这种能够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指标因子纳入生态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现有标准(和全世界相关因子的现存最高水平确定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市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根据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了50个土地生态元,18个土地生态子系统,建立西安市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的发展,每个土地生态单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仿自然原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设计,真正有利于西安市人地关系的协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安城市植被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安城市植被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 ,目前城市植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绿地面积小 ,2 0 0 1年西安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5 .2 0 m2 ,市区绿化覆盖率 34.2 2 % ,低于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与东部绿化较好的城市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同时西安市的绿地植被类型不合理。规划管理薄弱。为把西安市建成生态城市 ,应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合理分配绿地 ,走科学设计规划之路 ,提倡和发展立体绿化 ,强化绿化意识 ,加强绿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资源压力的最直接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共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布局中,这也为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城市不断增加工业用地,建设高楼大厦的做法,并不符合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协调人与  相似文献   

7.
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性为导向展开研究。通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雨水管理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水问题复杂而导致的需求多样化两方面背景的分析,在技术层面提出基于功能主义的选择观,分析了低影响开发、水敏性城市设计、可持续排水系统等雨水管理技术的适应范围和侧重点;策略层面通过对海绵设施六大功能的整合,提出了"消纳、截留和利用"等三项关键性适应策略,并对海绵设施的功能与应用进行分类;实施层面从城市建设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保护、更新和新建"等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例,对浐灞河水的污染现状、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浐灞河水污染程度有减轻的趋势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污量进行计算。数据表明,浐灞生态区内河段的污染物未超过水环境容量,尚有相当的土地开发潜力,但是允许排放量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针对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和水环境建设的协调关系,依据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了以“高水平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反哺生态环境”为特色浐灞模式及其产业空间布局,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区内水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效地认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安市城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1、2016、2021三年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多中心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六区总体空间结构“多核”发展态势明显,主次中心分布呈“面状蔓延+多点辐射”的放射型发展格局;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的发展状况、空间聚集度、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西安市发展重心向北移动,虽呈扩散发展态势,但内部集聚度仍较强;西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历史、经济社会、交通和政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在帮助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同时,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其他城市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对城市化和人类居住环境改善的革命性思考,而对于这一命题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探索。从朴素的古代理想城市建设到近代的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到绿色城市、卫生城市等的转变与发展,可以看出城市建设思路的演进过程。文中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宁夏石嘴山的城市建设发展为案例对象,对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论证今后石嘴山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六大行动计划与城市转型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向专家征询及游客的调查问卷,运用VisualFoxPro3.0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作统计分析,结合问卷内容构建都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实证性比较评价。研究表明,关中地区都市旅游环境现状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城市共存的主要问题是旅游资源互补性、气候舒适度、安全保障设施、服务效率和游客容量合理性诸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改进;西安市的旅游景观与基础设施较咸阳、宝鸡两市有相对优势,后两者在社会服务的多项指标较西安市得分偏高;环境适宜性方面各有千秋,西安市城市风貌观赏性独领风骚,但在景区绿化、卫生状况及空气质量等多数指标较咸阳、宝鸡略为逊色。鉴于上述,指出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存在的个性问题及其改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取样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分析显示,CaO、MgO和Na2O含量明显高于陕西土壤、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重金属元素Pb、Ni、Zn、Cr、Co、Mn、As等严重超标。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土壤元素间的亲和性及赋存特征,为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 ,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 ,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研究模型 ,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 992年— 2 0 0 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素 ,并针对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安区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西安市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需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们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冬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060~2450m3/hm2,夏玉米的灌溉定额为2250~2775m3/hm2;并制定了3种一年两作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高产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39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6.
近56年来西安市气温突变与致灾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51-2006年西安逐月平均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了近56年来西安市年均温和季均温的变化趋势;采用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气温突变的时间;并研究了西安市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6年来西安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该市在1994年附近气温发生明显的突变,由低于气候平均值变为高于气候平均值,其后气温持续偏高;西安市气温显著突变的时间与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一致,早于华南和青藏高原地区,晚于东北、华北和淮河地区,更晚于全国;近56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与西北地区接近,低于东北,高于其它5个地区,及全国和全球;气温突变后,西安市旱涝灾害的比例都有所上升,但是旱灾的增幅更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健康知识的增多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重要形式。文中以陕西省入选"魅力城乡"休闲农业门户网站的100个精品休闲农业点为基础数据,依据空间结构理论、计量地理学、ArcGis、AutoCAD等技术方法,运用休闲农业市区空间分布比重、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空间离散指数、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等计量方法,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整体上形成了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以关中平原为主带、以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发展格局并已初具规模;陕北地区休闲农业的空间离散指数相对较小,关中和陕南差别不显著;关中休闲农业受城市区位的影响较为明显,陕北和陕南则相对较弱。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陕西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