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是我国平原湖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枫杨丛枝病危害较严重。该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安徽等省点片发生。据《中国森林病害》(1984)报道,在南京1954年首次发现此病,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核桃微座孢菌(Microstroma juglandis)。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微生物是导致植物丛枝病的病原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已报道百余种植物受MLO危害,但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被陆续证实是  相似文献   

2.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发病情况及抗病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我国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1955年发现此病后,到目前已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分布广泛,蔓延迅速。我省尚无资料报道。我们曾于1979—1984年对该病在山西省的分布危害情况、发病规律、病菌特性、抗病品种的筛选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着重阐述该病在我省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原菌形态特点、发病与杨树品种间的关系,以期为我省林木病害综合防治和林业经营布局提供依据。一、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在我省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近年来在我省运城、晋中地区和五台山林区都先后发现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晋中、  相似文献   

3.
<正> 落叶松癌肿病是世界驰名的森林病害之一,国外对该病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报道较少。1975年,我国首次在带岭凉水林场人工落叶松林里发现,经调查,该病目前只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现已将此病列入林木病害检疫对象。我们在过去研究基础上,于1978、1982、1983年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一、关于Lachnellula属的变迁概况目前该属普遍使用Lachnellula属名,其  相似文献   

4.
1989年我们在阿尔山林业局进行病害调查时,在樟子松人工林中个别树木上发现一种国内尚未报道的新病害——壳针孢叶枯病。 该病多发生在树冠下部针叶上和针丛的中部或下部。发病初产生退绿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后期病部以上部位枯黄死亡,提前落叶。  相似文献   

5.
<正> 杨树杨疡壳孢菌(Dothichiza populea)溃疡病是杨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从三十年代以来,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杨树普遍严重受害成灾,我国以前未见报道,列为重点检疫对象。但是,近几年来,该病已在我国少数省的个别苗圃发生。据李传道副教授报道,于1978年春南京林产化工学院苗圃发现该病为害合作杨和蒙古杨,这批苗木已全部销毁。1979年春,我们在沈阳市浑河苗圃的5年生北京杨和3年生晚花杨中发现病株;1980年春,又在该圃原林地和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树木园移栽的3年生小黑杨上见有该病发生,当年将病株全都伐除处理。根据目前国外对该病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天台县今年所育湿地松苗自6月份以后发生梢腐病为害,发病率达30%。该病是松苗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苗木的产量与质量。此病在我省尚未见报道,现将该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和药剂防治措施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油桐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枯萎病是油桐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油桐栽培面积日益扩大,该病亦随之迅速蔓延严重为害,以致大树连片死亡,为当前生产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最早1940年陆大京报道在广西首先发现该病,1962年冯学渊等在浙江省调查,油桐被害率达60%;1963年本所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在广西柳州、桂林两专区调查,发病率最高达73.5—90%以上。在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也有发现,但均限于调查、观察,而病原尚未肯定,病状、发病条件等也未见详细报道。1964年在浙江省进行病情调查井在常山林场设点进行症状  相似文献   

8.
榆枯萎病又称荷兰榆病,英文名为Dutchelm disease,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该病曾于1918年至1934年间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国际间重要的检疫病害。最早报道榆枯萎病的是荷兰植物病理学家。1918年该病首先发现于荷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以后很快传到瑞典、意大利和巴尔干的一些国家,向南传布至葡萄牙、西班牙,东面发展到英国。在欧洲传开此病估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1928年发现本病,以后在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克拉斯诺达尔区以及其他相邻区域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综述松树枯梢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分布这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害,从1929年以来,有五大洲27个国家先后报道了本病在本国的危害,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南非等国家报道的材料较多,对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该病能引起松树枯芽、枯叶、枯梢,还能引起根茎腐烂,边材兰变,严重时大面积松林枯死。近年来我国也流行了这种病害,受害很重,现已开始注意观察研究,由于本病是人工林的大害,所以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花生青枯病两菌株品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青枯病是我国引种油橄榄以后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以往有关油橄榄病害资料中尚无记载。该病继重庆、柳州引种点首先发现后,又在广东、浙江、江西、湖北等省的一些引种点发生。青枯病来势猛烈,病树迅速死亡,是目前生产上威胁很大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经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和湖北省植物研究所[1][2]确定为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Buddenhagen等[3]以寄主范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在西双版纳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一种澳洲坚果果褐斑病。该病为害坚果果皮,目前尚为零星发生。笔者对病害和病原菌作初步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观察、记录在自然状态下感病和室内人工针刺接种感病的坚果病状。病原菌分离鉴定:切?..  相似文献   

13.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首先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杉木栽培新区也发现了这一病害。该病危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嫩梢枯死。10年生以下的幼树受害严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方,林冠如受火烧,林分遭到破坏。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落叶松癌肿病是严重为害落叶松(Larixspp.)的世界性病害。本病自上个世纪在欧洲落叶松(L.decidua)人工林中发现以来,据报道现在欧洲、北美、苏联及日本的很多落叶松林分中部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近年来我国报道该病发生在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古源、新林、塔河、金山、呼码、西林吉、漠河等地和小兴安岭南坡的带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sibi-  相似文献   

15.
隐球壳属(Cryptosphaeria)引起的杨树溃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yptosphaeria在欧、美是一类重要病原菌,在我国亦有报道,不仅能引起杨树病害,而且还能引起杨木的腐朽和变色,对杨树的生长潜在着很大的威胁。作者评述了该病的研究历史、分布、危害和发病规律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橡胶树炭疽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明 《热带农业科技》2005,28(3):55-56,54
<正>马来西亚大面积植胶虽近百年,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仍不断有新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之一是一种新的炭疽病。现将该病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和防治等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胴枯病Phomopsis cryptomeriae KITAJIMA et KAMEL.是我省林区新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50年代在日本有发生。我国过去未曾发现,国内文献也未见报道。 1979年秋季,在清原县大孤家子林场发现两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树冠枝梢枯萎现象,经检验是由2—3个病斑绕树干一周所致。1980年丹东地区、东沟等林场大面积发生此病,据了解发病面积万亩左右,除华北落叶松12—13年生幼林有发病外,日本落叶松  相似文献   

18.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枣树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但目前对该病的病原及防治规律的报道不一,在生产上也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此文是在沧州地区,通过多次调查研究,根据近年枣树管理实践得出的适合沧州地区生产实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对哀牢山千家寨景区的我国野生茶树林所发生的病害作调查、采样及切片检测后,初步认定其病害为油茶软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据此记述了其病状特征;油茶软腐病分生孢子座的形态,以及该病的传播、发生特点.从中报道了我国野生茶树林首次发现遭受油茶软腐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由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Hahn所引起的铅笔柏梢枯病(又称铅笔柏疫病),1983年在江苏首先发现,现已蔓延到上海市,安徽省等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苗圃病害,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该病是在由美国进口的铅笔柏种子育苗地上发现的。由于美国早就存在此病,因此怀疑该病是由种子带菌从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